网络伦理视角下学校德育工作探析

2014-05-23 22:52马肃霜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完善规范德育

马肃霜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网民数量的增多,传统的伦理道德受到新的冲击,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一定难度。建构网络伦理规范,完善网络伦理规则,必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关键词:网络伦理;德育;规范;完善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4)02-0010-03

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学生网民占网民总人数的113,规模较大。而各学校网站更是发挥网络资源优势、让学生进行学习与交流的重要平台之一。但同时,互联网技术正飞速发展,涉及到社会各个领域,并充斥着大量不健康内容,如色情、反动、暴力等,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一定的危机和烦恼,冲击着传统的伦理道德,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从而使学校的德育工作面临着环境、对象与内容的深刻变革,值得认真研究。

一、传统伦理道德遭受网络的冲击

当前,网络夹杂着专制与邪恶、攻击与欺诈等各类丑恶现象,时时冲击着传统的道德伦理,其主要形式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道德相对主义盛行

高速发展的信息网络,已经成为重要的媒体之一,大有取代报纸、广播和电视之势。在网络中,传递与获取新的媒体信息十分便利与快捷,往往打破了空间的边界,不分重要或次要,也不分中心或边沿,呈现多维而非线性的发展状态;再者,“e代人”在茫茫无际的网络空间中,显得无足轻重,不能预先感知自己是否有对行为负责的能力;另外,网络行为者的隐蔽性,加上社会监督机制的不健全,导致伦理道德的约束力明显下降。在此情况下,学生对传统伦理道德及其价值观产生怀疑,道德相对主义随之盛行。

(二)道德文化的冲突

诚然,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网络空间表现出全球性、开放性与综合性等特点,其信息传输方式也没有国界、没有边界。然而,在网络传输的信息内容却呈现出地域性特点。网络行为者由于民族种族、国家地区、宗教信仰、思想观念、角色职位等的不同,造成其接受道德教育过程中的显著的差异性,即使面对同样的事情,常常会出现截然相反的道德评价现象。上述网络信息的传递方式与传递的内容,导致严重的伦理道德文化冲突现象。

(三)伦理道德的冷漠

目前,网络的平民化及全民化现象日益加剧并逐渐流行,人与机器的广泛接触,致使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流机会减少,人与人之间所建立的友爱与亲情等越来越淡化。人们的孤独感势必加强,沉溺于网络而逃避现实世界,必将产生非正常的心理或社会问题。当人对网络的依赖,完全替代了现实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道德的冷漠现象自然随之而产生甚至加剧。

(四)道德的失范

网络环境下,新旧道德交替、更生,导致伦理道德规范的内容出现脱钩,造成许多失范现象。如网络盗窃与诈骗此起彼伏,网络破坏与洗钱现象不断,网络病毒传播和网络色情泛滥成灾,网络黑客骚扰不断,网络成瘾、网络孤独行为十分普遍与严重……这些不道德甚至犯罪的网络行为已经成为网络空间的典型。而最为突出的便是隐私权的被任意侵害,不尊重人性的自由与尊严,并把其排除在基本的社会伦理要求之外。

(五)“无政府”状态

在网络空间,尚未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政府机构,所有的网络行为者都作为网络中的演员,也是网络中的观众。所谓的“自由”和“民主”网络更像是一个无法无天的地方,在这里,谁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思维随便说话,随意行事。网络中的无政府主义倾向十分严重,如果不进行有效的控制而任其发展,将对现实世界产生重大的影响,更对学生的传统伦理道德观念造成冲击。

二、网络对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

快速发展的网络空间,影响着学生的思维,影响学生的生活、学习,也影响着学生的观念、道德、价值取向等。

(一)网络信息多维性让学生迷茫

网络的“超国民和跨国界”以及多元化等特点,导致网络信息呈现多重空间,呈现多维性。异样的文化信息,在此传播、碰撞并相互交融。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较多,接触信息的时间较长,更重要的是这些不同的信息反映的异样的观点,使学生们的思想呈现出多元化。学生不再简单按照学校预先设计的思想教育目标去了解和掌握信息。然而由于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完整形成,还不能运用正确观念面对网络信息,对其理解、判断、选择。所以,网络信息的多维性,常常引发学生产生矛盾的思想或冲突,在网络信息中处于迷茫与混乱状态。

(二)网络的污染信息干扰着学生的价值观

网络信息污染对学生造成极大的影响。目前,网络空间中有各种各样的污染信息。如冗余信息或网站、虚假信息、色情网站、暴力网站等,对自制力不强的学生来说,其正常的生活、学习、人格受到负面影响。加上网络缺乏监督、缺少正确的健康舆论导向,学生的世界观与价值观不太稳定,对网络中的一些信息常常产生好奇,甚至趋同,并有意识地刻意追求或仿效,从而造成主流价值观受到网络污染信息的冲击与挑战。与此同时,学生的内在的心理状态也极容易引起自己网络行为的出轨,后果严重,甚至让学生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网络的虚拟性让学生迷失自我

诚然,网络的虚拟性可以给学生一个自我空间,但不可回避的是,虚拟性还带来与现实矛盾的因素,如个人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信仰与宗教等,在这样的虚拟空间中,学生很容易去依据网络信息发展着自己的个性,强调与夸张自我。所以,越来越多的学生有着世界各地的网络朋友,但现实中却很少与人交往,缺乏应对外界压力的方式方法,人际关系冷漠而无助,缺少集体组织观念,甚至呈现出众多学生逃避现实的状况。

三、建构网络伦理规范,做好学校德育工作

可以说,网络世界的生力军是青年学生。因此,构建网络伦理道德标准,加强网络伦理教育,充分利用网络及其信息资源的优势,完善网络管理,这对于当代学校德育工作尤为重要。

(一)加强学校网站和德育网站的建设

学校网站应该是在校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信息资源之一,大多数学生会在上网第一时间登陆学校网页并获取相关信息。所以,加强本校网站建设并设立相关的德育网,是完善和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举措之一。这样通过专题网的形式,大力弘扬主旋律,及时倡导先进的文化,并对信息进行监管、筛选和处理,从而对学生施加一定的影响。当然,学校要及时更新时政信息,正确引导各大论坛,并上传各种健康的视频,主动占领网络这一教育阵地,并以新颖、活泼、丰富的形式,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促其健康发展。

(二)培养学生的网络信息素养

作为一个综合性的概念,信息素养不容忽视。比如信息技术知识、信息意识,使用资讯工具的能力,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等等。在目前的信息技术教育中,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不能忽视对其信息免疫能力的培养。只有让学生全面掌握和提高信息素质,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甄别信息的能力,具备自律、自强、自控以及自我调节的能力,及时跟上时代的信息伦理步伐,才能预防网络垃圾信息的不良影响,预防信息崇拜的负面效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对网络信息的滥用或误用,减少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

(三)加强网络文化监管,把握伦理的正确方向

努力建设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网络环境,各学校必须建立专门的网络监控团队,对出人校园网络的各种信息及时筛选,并对网络中各种声音及时回复或解答,对网络中的反动信息、色情信息或网站等即时删除或屏蔽。同时,还应鼓励德育工作者在必要时建立自己的德育网站,适时引导、教育学生;更鼓励专任教师通过网站及时引导学生的学业,加强对学生的德育。定期举办学生、教师、班级网站的评比,让学校和教师充分了解班级学生思想、生活状况,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荣誉感等。

(四)完善网络伦理规则,提高德育水平

首先,使用网络防火墙等诸多高科技手段,尽可能地过滤各种不良网络信息,预防网络中的不道德行为,确保网络安全和网络信息的正常性;其次,加强信息化建设的人文关怀,剔除那些纯经济性质的价值、目标,把学生全面、自由发展作为培养的元价值,将正确价值观和伦理道德精神自然地融入网络建设中,从而达到真、善、美的高度统一,为学生创设和谐发展的空间;再次,构建网络伦理道德。网络伦理道德建设不可或缺,学校要继续加强网络伦理道德建设的研究,完善其实用性、针对性,尤其是可操作性的伦理道德规范;最后,完善网络空间的法制化建设水平,及时研究和制定相关网络法律法规,重点打击网络犯罪;同时,各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制定相应的网络管理条例,强化对学生的网络伦理道德教育。

猜你喜欢
完善规范德育
规范汉字书写优秀作品
规范汉字书写
从创新探索到立法规范
规范汉字书写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论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资本项目开放与完善国内金融市场的探讨
完善企业制度管理的几点意见和建议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