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 婧,靳微微,孟建锋
(廊坊师范学院,河北 廊坊 065000)
在经济不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新形势下,三农问题受到全社会普遍关注。培育和构建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对于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切身利益,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推动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增长,统筹城乡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立足于廊坊市永清县的农业发展现状,由政府牵头,从切实保证农民和消费者利益出发,避免出现农民增产不增收,农产品价格上涨收入不上涨等现象,就进一步构建永清县农产品流通体系做一些探讨,以期实现农业的产业化、区域化。
农产品流通是农产品生产出来以后,通过商品交换实现从农业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的全部过程。农产品流通包括农产品的收购、运输、储存、加工、销售等一系列环节。其中收购是起点,销售是终点,运输和储存是联结购销的中间环节,加工则是农产品收购后销售前改变农产品形态、将农产品由初级产品变为最终产品的重要环节。
图1 农产品流通体系
农产品流通体系是指农产品生产出来以后,从生产者向消费者转移的过程中各种产品流通要素构成的有机统一体。农产品流通体系包括流通主体、流通客体、流通载体,以及监管和服务系统等方面,如图1所示。
主体包括农产品的买卖双方,买方即为消费者,本文主要探讨农产品的卖方主体。个体农民是传统卖方主体的主要构成力量,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民进入市场的最佳主体选择,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新兴的交易主体。
永清县近年来着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农民合作社通过建立合作机制实现农民的分散利益与共同利益的有机融合,增强了农民的议价能力,代替单个农户进行交易,减少了交易次数,降低了交易成本,借助组织成员之间的了解和信任,能够有效降低农户的违约率。截至目前,成立了全省首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农民专业合作社达200家,入社农民4.6万人,市级重点合作社28家,辐射带动5万多户,覆盖生产基地17.2万亩。同时,组织成立了廊坊市首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吸纳县内100余家重点合作社为会员。今后工作的重点是促使农民专业合作社由小变大。在现有规模的基础上,通过正确引导,重点发展10-20户具有引领意义的合作社,把农民吸附到有序的组织之中。用合作社把农户组织起来,再用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把合作社组织起来,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互惠的关系,带领农户发展生产、开拓市场,形成规模效应。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具有良好的规模和实力,和农户签订契约,农户按照契约进行耕种、生产,龙头企业本身拥有较为成熟和稳定的销售网络,对农户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指导和过程管理,并统一负责农产品的加工、运输、仓储和销售,有利于农业生产和流通的标准化和规模化。永清县把培育龙头企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第一抓手,重点培植壮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全县农业龙头企业达到68家,其中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20家,初步形成了蔬菜配送加工、粮食酿造、棉花加工、畜禽养殖加工和林果加工“五大龙头产业群”。同时,永清县把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突破口,河北恒都美业现代农业示范园、北京海泽田农产品物流中心等一批总投资近百亿元的龙头项目相继落地,全县年销售收入千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30余家,总产值7.1亿元,带动农民增收7000余万元。
农产品流通客体即为多种多样的农产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日趋多样化、个性化,消费趋势正从温饱型向营养、健康、时尚型演进,追求卫生、安全、食用方便,注重消费质量与精神享受。农产品多样化、深加工、高品质可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同时使农民受益。
在农产品的“品位”上做文章,着力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永清县以蔬菜、畜牧、林果三大农业主导产业基地建设为契机,打造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创建了10个蔬菜产业发展示范村,并全部达到有千亩示范园、有育苗场、有检测站、有合作社、有市场“五有标准”;建成规范养殖小区20个,创建国家级标准化养殖小区2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养殖小区2个、无公害养殖企业3家。建设了县级无公害农产品检测中心和6个乡级检测站,对生产的农产品实行全程检测,确保了进入市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进一步强化农产品认证工作,对全县25万亩蔬菜产地进行环评认证,完成绿色环评认证4.5万亩、认证绿色产品51个品种,完成无公害环评认证20.5万亩、认证无公害产品73个品种,全县绿色和无公害产品认证达到了30%以上。
永清县传统种植的农产品有胡萝卜、白萝卜、豌豆、茄子、西瓜、黄瓜、伊利沙白瓜等,引进荷兰茄子、以色列彩椒等名优新品种168个,全县蔬菜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引进夏黑葡萄、红峰李子、黄冠梨等果树新品种20余个,创建标准化果品示范园18个,建成优质梨、葡萄、桃、苹果“四大特色”果品产区,年产商品果10万吨。冰窖葡萄、姜志营棚桃、石各庄鲜桃、后奕优质梨等在京津市场的知名度不断提高,东大果品在“10.18”农交会上倍受青睐。
名牌具有质量、效益、竞争力和生命力,是推动产业持续发展的原动力。看重农业区域特色品牌建设,能快速提升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按照把“产品品牌做大、企业品牌做强、产地品牌做响”的工作思路,永清县政府制定出台了鼓励政策,凡通过“三品”认证或晋升为省级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的,政府给予一定的奖励资金。在政策的引导下,全县新注册了“海泽田”、“中冀惠民”、“双波”等一批新的蔬菜品牌。“惠民”蔬菜商标晋升为省级著名商标,“民盛园”晋升为中国著名品牌,真正实现了以品牌促发展。全县拥有“绿幽”、“翠仙”、“绿健”、“瑞云山”等农产品商标20余个,进一步提升了永清农业及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农产品市场是农产品交易的场所,方便的市场条件可以提高农产品交易和流通效率,同时实现买卖双方的利益诉求。建立包括集贸市场、批发市场、专业市场、期货市场等在内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并使不同市场之间有机衔接,功能互补,是保障农产品顺利流通的基础。永清县积极拓展农产品市场,在传统的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的基础上,由政府牵头与龙头企业合作发展专业化市场,按农产品的品种、类别不断细化,借助良好的区域优势,把传统的区域限制的市场放大到京津带,除了现货市场中的不断发展,为了规避风险在期货市场中也崭露头角。
需要大力兴办具有商品集散、信息公示、价格形成、结算服务等综合功能、集中销售的批发市场,以发挥其市场经销量大,购销方式灵活,辐射能力强的特点。目前永清县兴建了大辛阁瓜果蔬菜批发市场、瓦屋辛庄蔬菜批发市场、龙虎庄蔬菜市场等六大蔬菜批发市场。下一步要以着力发展批发市场企业,一方面向生产领域延伸,将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及储藏、保鲜、运输等环节联为一体,实行后向一体化,从农民手中收购农产品,进行精选、分级、包装、加工;另一方面向消费领域延伸,将批发、拍卖、零售、直销、运送等环节联为一体,实行前向一体化,同时与销地批发商、零售商及消费者通过合同关系形成协约一体化,通过发挥市场经营性企业的龙头作用,强化批发市场的引导生产、价格生成、大批量流转的作用。
目前农产品买方市场已经形成,以农户+集贸市场为主的、传统的农产品流通渠道已经不能适应当今多样化的需求,农产品流通出现了一些新的渠道形式和渠道系统。永清县积极组织合作社与京津超市开展对接,在京津建立以“永清”为招牌的直销菜店,县内40余家合作社与北京京客隆、易初莲花等20家大型超市建立了合作关系。年销售农产品60万吨,交易额达到7.5亿元,“农超对接”促进农民增收1.5亿元;已建立的农业龙头企业在园区项目规划中自身拥有良好的流通渠道,比如河北恒都美业现代农业园区,有农业种植园、农产品物流园、育苗基地等8个子项目,目前已完成起步区建设,形成了年产3万余吨高档绿色蔬菜的生产能力,形成了健全的环境保护、技术服务、质量保证和加工销售体系,80%的蔬菜销往京津两大城市。
传统的农产品流通方式主要依靠面对面的现货交易,目前电子商务、期货交易、订单交易、拍卖制等新型交易方式也渐渐兴起,但还不是主要形式。永清县在农产品流通方式的选择上,下一步可以进行网上交易,对于大宗的、固定的消费者,采取如电子商务、订单交易等更快捷、更安全的交易方式。农产品批发市场要切实加强信息技术、质量检测、电子结算、仓储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发展和创新网上交易、代理交易、拍卖等新型交易方式。
监管机构、流通政策是农产品流通监管体系中的主要组成元素。对市场进行监管的目标是维护市场的公开、公平与有序,确保价格稳定,以维护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农产品流通监管机构主要有工商、税务、质检、认证、消协、交通、城管等多个部门,各部门应各司其职,协调沟通,避免多头管理。
在构建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初期和成长期,政府应发挥其“看得见的手”的调控作用,在政策扶植、资金引入、农企合作、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下功夫。永清县政府首先提出惠农政策,从农民生活水平、改善农民环境出发进行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如永清县提出的“扬名、链接、品位、惠民”,不管在农产品品牌建设上、农产品流通渠道的拓展中(农超对接、农企对接、农合对接、项目对接)、农业龙头企业园区的兴建还是在农产品质量认证建设上,方方面面都由政府带头,完善了市场体制,永清县农产品流通体系已初步建立。下一步除了政府监管,还要通过行业自律、市场内部管理以及社会舆论监督这多个方面来实现。
导致农产品出现问题的几个因素:一是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国家禁止的农业投入品;二是质量安全检查不合格,导致一些存在质量安全隐患的农产品进入市场;三是在农产品加工处理过程中出现问题;四是在包装、运输、仓储和销售环节未能得到有效的质量控制。
永清县在保证农产品安全方面,做了以下工作:首先是建立规范农资市场,加强蔬菜产前监管。其次是建立蔬菜质量安全专门监管机构。通过将现行分散在其他部门的蔬菜质量安全管理职能进行整合,设立专门的质量安全监管部门,解决质量安全监管中“越位”和“缺位”的问题,保障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参照国家和省市标准,严格制定了县级蔬菜质量标准、生态环境标准、农资质量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通过打造健全的源头监管体系和检测体系,对全县蔬菜生产进行全程、跟踪检测,保证了上市蔬菜的质量。第三,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果蔬质量安全公共认知度,完善市场机制。第四,加大投入与扶持力度,稳定壮大技术服务队伍,加强检测工作的支持力度。通过增加人力和物力投入,壮大果蔬质量安全检验检测队伍。
作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流通服务系统是为农产品顺利销售提供多种支持的各种服务实体,其目的是搞活农产品流通,提高农民收入,扩大农村消费。各农产品流通主体,尤其是农户在物流仓储、金融保险、咨询培训、法律等方面对流通服务的需求非常迫切。以冷链物流建设为例,冷链物流系统在现代农产品流通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这本质上是由农产品的产品特性所决定的。建立一整套绿色、优质、高效的农产品保鲜物流体系,不仅能够有效减少农产品在流通和销售过程中的损耗,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提高市场竞争力,还可以很好地实现对消费市场的供应与调节,从而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新鲜农产品的需求。永清县的冷链物流建设已取得一定成果,从农产品生产、加工、冷藏、运通等方面几乎实现了一条龙服务。但随着新的市场需求的增多,在服务水准、方式以及现代化建设等方面仍要不断完善。服务建设属于基础性建设,投资较多,效果在长期中才能体现,因此,政府要有政策倾斜,增加投资力度。
[1]夏春玉,薛建强.农业产业化模式、利益分配与农民收入[J].财经问题研究,2008,(11).
[2]张如意.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对策思考[J].经济纵横,2011,(3).
[3]张磊,王娜,谭向勇.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概念界定及评价指标设计[J].华东经济管理,2011,(4).
[4]袁平红.直卖所-日本农产品流通新模式[J].现代日本经济,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