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龚伟
数万机关在职党员到社区集中报到,走家入户搭起“连心桥”;千名机关党员西湖文化广场踊跃点亮微心愿,积极助力中国梦;无论领导干部还是普通党员,八小时之外纷纷走出家门、走上“第二岗位”;杭州大街小巷、各个社区,处处都有省直机关党员干部热情服务群众的身影。
去年来,浙江省直机关着眼打造服务型机关,结合第一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面部署开展省直机关和省属事业单位在职党员进社区志愿服务群众工作,积极拓宽服务群众的阵地、丰富服务群众的形式和内容;广大机关党员干部积极响应号召、投身活动,用脚步丈量民情、以行动践行宗旨,有效地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截至2013年底,省直机关约3.5万名在职党员干部到社区报到,共认领服务近5.7万项,开展服务3.7万人次,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3.5万个,受到群众的广泛欢迎和好评。
区域化联动 合力共筑
加强顶层设计,结合实际务实推进。年初,省直机关工委就将在职党员进社区志愿服务工作,作为推进省委确定的区域化党建战略的重要载体,列为“服务型机关建设年”活动的重点工程;第一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部署开展后,又作为其具体抓手,与省委组织部、杭州市委组织部联合,打破以领域、单位、行业为单元的传统的条块分割模式,将机关党组织与街道、社区党组织和事业单位党组织“捆”在一起,通过志愿服务活动,把机关党组织的工作内容向基层服务拓展、工作区域向基层一线延伸,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群众。
各方密切配合,通力合作积极推进。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杭州市委组织部、省直机关工委等部门连续联合下发《关于开展省直机关在职党员进社区志愿服务群众活动的通知》、《关于深入推进全省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志愿服务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深化在职党员志愿服务 开展“点亮微心愿·共筑中国梦”四季主题活动的通知》等三个规范性文件,先后三次部署推动,并举办两次较大规模的广场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扩大参与面和社会影响力,迅速形成了声势。杭州市、八大城区组织部门密切配合,提供基层党组织的联络联系方式,组织社区党组织做好衔接与服务,指定专人加强与省直机关党组织联系。省直各部门机关党组织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做好宣传发动工作,积极与社区党组织沟通协调,发动所属在职党员到社区注册报到、开展服务;广大在职党员自觉接受社区党组织的监督和管理,积极投身到社区服务工作中,形成了多方参与、合力共为的良好局面。
完善工作机制,强化激励督导推进。省直机关工委把在职党员进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纳入机关党建综合考评体系,作为考核党委(党组)抓党建工作、机关党组织“星级评定”和党员“闪光言行”评选的依据之一,有效增强了党员到社区报到、服务群众的积极性。同时,规范台账,加强管理,真正做到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有登记、社区有签名、评定有依据。今年省直机关又突出重要传统节日、纪念日以及特殊时间节点,部署开展了“点亮微心愿·共筑中国梦”“1+X”四季主题活动,不断推动在职党员进社区志愿服务走上了制度化、常态化发展轨道。
广覆盖报到 党员“回家”
分层分类,推动全员报到。工委专门印制《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志愿服务联系证》,要求省直机关和事业单位所有在职党员持证报到。去年5月4日,省委组织部、省直机关工委联合杭州市委组织部、西湖区委,在杭州西城广场举办了省直机关在职党员进社区志愿服务群众活动启动仪式,省直机关广大在职党员到仪式现场设立的社区点集中报到,亮明身份,填写个人信息、兴趣特长、服务意愿等;一些党员居住相对集中的单位和与社区结对共建的单位,也采取整建制方式组织党员集中报到。时任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蔡奇第一时间到所在社区报到,带动省委组织部机关156名在职党员迅速完成全员额社区报到任务。各单位厅级党员领导干部纷纷到居住地或工作单位所在社区报到;新进党员一个月内到社区报到,在职党员居住地变动也及时到新居住地报到。
主动对接,社区积极响应。省直机关各单位通过《告全体在职党员信》、宣传栏、显示屏、网站等媒介,积极联系社区,鼓励在职党员亮明身份到社区报到。社区在办事大厅设立专门窗口,明确专人负责,认真做好接收工作,建立在职党员信息库对党员服务群众情况实施动态管理。许多社区建立QQ群、微博群、微信群等网络平台,制作《在职党员服务社区反馈卡》等,定期向在职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反馈,加强双向管理和沟通。
接受监督,“回家”效应显现。在职党员干部进社区、亮身份、接地气,不仅加强了社区的工作力量,也锻炼了机关干部服务群众的能力;不仅拉近了与群众的感情距离,也增强了谋划开展工作的针对性;不仅彰显了在职党员的先进性,也消除了机关干部8小时以外监督盲区。不少党员感到:“既然把身份亮出来了,就要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省委副秘书长、省直机关工委书记施利民观察到,以前一些社区原来存在的机关干部不交物业费、乱停车等老大难问题,在党员报到后迎刃而解了。
全天候服务 百姓称赞
工作在机关,生活在社区,奉献双岗位。“群众需要什么服务,我们就提供什么服务。”省直机关在职党员根据自身实际和专业特长,普遍认领了2个以上服务项目,并利用节假日和休息时间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面对面、实打实地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省直机关工委班子成员带头参加广场志愿服务、给社区党员上党课、认领“微心愿”、为援建“留守儿童图书馆”捐赠图书等活动。在去年杭州市社区换届选举中,省直机关党员干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宣讲政策,主动担任“观察员”、“监督员”、监票人,指导社区开展换届选举。
以“地缘、业缘、趣缘”为纽带开展组团式服务。省直各单位积极组建服务团队,进行专业化服务;推行开放式服务,由相关部门牵头,组建服务团队,突破居住社区局限,向所有有需要的社区开放服务。省委组织部、省直机关工委先后两次组织省直机关在职党员开展义务献血、留守儿童图书馆援建、爱心义卖、认购幸福爱心券和法律、医疗、环保、入学入托、食品药品安全、高考志愿填报咨询等广场志愿服务。
认领“微心愿”,共筑中国梦。省直机关在职党员按照“群众有需求、党员好参与”的原则,广泛开展“点亮微心愿·共筑中国梦”主题活动,积极帮助有需求的群众点亮“微心愿”,争做人民群众的“圆梦人”。省直机关各级党组织采取多种形式面向生活困难党员群众、空巢老人、外来务工人员等群体,广泛征集“微心愿”,在职党员既认领居住社区“微心愿”,也认领农村、企业、学校等的“微心愿”,争当“红色义工”。“七一”期间省暨杭州市集中活动现场,1080个“微心愿”半天就被认领一空。目前,省直机关已初步形成“微心愿”社区滚动收集、媒体定期发布、党员主动认领、群众及时圆梦的工作机制,广大党员干部以爱心和实际行动点亮微心愿、共筑中国梦,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不少单位和党员干部纷纷收到来自各地的感谢信、慰问信、反馈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