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海鹰
新《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习作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动笔,乐于表达真情实感。”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怕习作的现象很普遍,只要听说有习作课或“小练笔”,一个个愁眉苦脸,唉声叹气。那么,如何让学生对习作产生兴趣,让他们感受到习作的乐趣呢?
1在说话中激趣,感受习作的乐趣
这里的说话,不是复述课文内容和看图说话,而是让学生根据我提出的要求,走出课堂听广播、看电视、阅读儿童故事及科普书刊后,把自己收集到的趣闻、感人事迹以及感想等有条理、有顺序地说出来,因为《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随着学生年龄增长,我对他们的“说”采取了多种形式,“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每当学生参加完一项有意义活动后,我就组织他们畅所欲言,口述活动经过,交流自己活动时的真情实感。在口述时,我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大家踊跃发言。如,述说每年3月5日参加“学雷锋活动——清扫校门外”,同学们都特别激动,有的顾不上擦去头上的雨水,深有感触地说:“清扫校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校门外不仅有废纸、烟头,还有呕吐物,气味难闻。班上的女生不怕脏,仍用小木棍一点一点地捡拾垃圾。几名男生盖的盖,铲的铲,倒的倒,不一会把呕吐物清扫干净。”有的逗乐地说:“虽然今天的劳动又脏又累,但是我感受到了乐趣。因为老天爷也参加了我们的劳动,下起了小雨,我都不用洒水了。大家说是不是呀!”“是——”教室里一片欢笑声。看到此景,我想:这不是一篇很好的习作题材吗?于是,我当即命题“的劳动”或“一堂的语文活动课”,让学生把所看、所听、所想,如实说出来。学生都很感兴趣,说得十分顺口,再写下来自然就不难了。
2在赏识中激趣,感受习作的乐趣
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布鲁姆认为:在传统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倾向于把大部分精力花在那些看上去最不需要辅导的好学生身上,而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则忽略过去。他建议说:“如果教师能用教20%~25%的优秀学生的办法对待其他学生,这个问题就会解决了。”很明显,习作能力差的学生,要提高写作能力关键在于教师对他们的赏识上。
班上有一名学生写作能力差,听说从来没有交过作文。新学期第一篇习作就没交。我问他:“你为什么不交作文?”他低着头不吱声。我又问:“是不是不会写?”他也不作声。我知道这样问下去不是办法。正当我想如何打开他的话匣子时,看到他手里的作文本。我拿过本子看见上面乱七八糟地写了不到一页的习作。我灵机一动,也许这就是孩子的闪光点。我说:“作文写了就应该交给老师。让老师和你一起分享游桑科草原的快乐呀!”他抬起头望着我说:“我才写了200字。”“200字也是习作。只要你把游览过的一处自然景观的名字、所在地以及你的所见、所闻,感到这里美不美写出来就达到这次习作要求了。只是书写太乱了,老师看不清楚,怎么办?”我把本子递到他面前。他接过本子高兴地说:“我重新抄一遍。”第二天一早,他双手把习作交给了我。从那以后,每次习作这位学生都能按时交。一年后,他的习作《幸福的家》在参加2010年全国“中华小状元杯”征文大赛中获一等奖。
3在朗读中激趣,感受习作的乐趣
如果说读一本好书、一篇好文章能给人带来乐趣,那么学生放声朗读自己的习作也能感受到乐趣。林莘老师一节习作课——“我们都是木头人”让我很受启发。在“品评”这一教学环节中,讲台上的学生在林老师的指导下,绘声绘色地朗读完自己的习作后,一个个露出喜悦的表情,带着成功回到座位上。于是每到习作“评析”这一环节时,我就指导学生亲自朗读习作。每当我看到学生朗读作品,比我代读还要快乐,我更加感受到他们“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因此,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的习作,让学生从读中感受乐趣也是培养学生乐于写作的途径。
4在修改中激趣,感受习作的乐趣
人们常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一直是学生的习作教师改。新《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明确提出了认真修改自己习作并养成习惯的要求。只要教师放手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让他们在修改中动脑、动手,改到自己满意为止。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习作的乐趣,才能真正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实际上是培养学生评论、鉴赏、逻辑思维及分析能力。“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一篇文章无论好坏,它总要反映作者对某件事、某个人的看法和思想感情。只要学生明白修改不是习作的最后步骤,而是写好作文的新起点,他们才会乐于修改自己的习作。
因此,在习作教学中,只要我们随时捕捉学生生活中的点滴,抓住习作机遇,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让学生尽情发挥,表达真情实感,那么,学生自然而然地会把写作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