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亚平+汪锋
摘要:进入21世纪,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招生、毕业人数连年大幅度增加,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输送了大批人才。但随着近几年规模的不断扩大,毕业研究生的质量和就业率也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出现了研究生培养“重量不重质”的问题。本文将主要针对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阐述目前研究生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结合工作实际重点对工科研究生的培养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
关键词:研究生;教学改革;工科
作者简介:朱亚平(1977—),女,北京理工大学博士,中国传媒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数字图像处理、移动通信等。
一、当前研究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忽视教学结构改革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讲授、板书以及各种媒介的辅助,把教学内容灌输给学生,这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结构。这种架构有利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教师可以很轻松地完成对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与控制。但其弊端同样显著,因为它忽视了学生的能动性,很难培养出创造型人才。古人强调,要“教学相长”,但在这种模式中,教师得到了提高,学生的提高往往却流于形式。
2研究生培养质量明显下降
近些年,随着研究生招生数量的不断增加,研究生培养质量出现下滑现象,很多问题逐渐显现。一方面,招生院校盲目扩招,导致学校硬件水平无法及时跟上,同时师生比例失衡,老师无力培养更多的研究生;另一方面,研究生不重视基础理论学习,自主创新能力差,学术论文、毕业论文东拼西凑甚至抄袭、数据造假的现象屡见不鲜。
3研究生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目前高校的研究生教学课程制度比较死板僵化,学科间交叉较少,学生所学常常只限于本专业相关知识,边缘专业知之甚少。加之不注重基础理论学习,导致研究生普遍创新能力不强。
二、解决目前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积极推进教学结构改革
改变传统教师主导的教学关系,着力推行“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导学关系。传统教学结构下培养的学生,不知道要问“为什么”,依赖书本,迷信老师,缺乏发散思维,思维容易被束缚和禁锢,更鲜有敢于冲破传统,藐视权威的新思想。其直接后果是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学生主动性无从发挥出来。研究生阶段由于相对于本科学习阶段学习方式更加独立自主,很多研究生在上完课时不多的理论课程之余不知如何入门学术研究,容易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向。此时,作为研究生最为依靠信赖的导师,对研究生的及时帮助和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导师应结合研究生自身的学习基础、专业特长、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并结合导师现有的课题情况,为学生初定专业研究方向和制定阶段性的学习重点与学习任务。
以本人的工作经验为例,在培养工学研究生的过程中,在研究生学习的第一年便会根据科研项目的实际情况,要求学生先期阅读相关的英文规范协议,一来可以提前学习项目需要遵循的协议,二来也可以进一步提高英文阅读水平。经过近几年的试验,研究生介入并熟悉科研项目的速度明显加快,同时,学生后期阅读相关英文资料的能力也有相应的提高。
2优化研究生入学考试模式
当前的研究生入学考试一般遵循“初试+复试”的模式,初试为国家统一考试或者学校的自主招生考试,复试一般为招生单位自行组织的面试或者二次笔试等。
在现实招生中,复试内容一般为专业相关的测试,比如工科研究生招生中经常用到的上机编程测试等,对涉及研究生学术研究态度的测试则相对较少甚至是没有。研究生学术思想混沌,自主创新能力差,为了向导师交差和应付毕业,论文抄袭、实验数据造假等学术失范行为也是愈演愈烈,屡禁不止。这些问题都值得研究生培养者去深刻反思。
改良高等教育生态,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规范学术道德和学术思想,需要合理利用研究生入学考试这根“指挥棒”,严把入学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和学术思想关。可以在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复试中加入对考生的学术道德和学术思想的相关测试,避免录用学术态度不端的学生,从源头对入学研究生的质量进行控制。我们需要对研究生入学考试分数进行考量,但我们也不能仅仅只需要分数,我们还需要态严谨的态度,高尚的品质。
3注重学科交叉
据调查,课程设置不合理是导致研究生就业难的一个主要原因。许多用人单位的招聘结果也反映了课程设置不合理这一问题。研究生培养的目的就是让他们走向社会后能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很快适应社会的发展,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研究生课程设置专业划分过细,淡化了边缘交叉的学科知识。
学科交叉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特征。从学科的整体发展与综合化出发,合理构建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整合、重组课程无疑是构建培养方案时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要给学生整体性的知识,注重其他学科知识对本学科的影响及在本学科领域中的应用,更要在精选知识、交叉融合上下工夫,搞好整体优化,让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前沿技术与发展动向,拓宽学生的视野。
以作者所在学院为例,在工科专业课之外增加了培养研究生人文精神、文化素养方面的课程,靠环境和氛围的熏陶,把人文精神的培养渗透到所有课程和实践环节的教学中去。从毕业生反馈看,这种学科交叉有助于扩大研究生的知识面,解决问题时更容易寻找到突破口,而且能够帮助毕业研究生更快地适应新的工作学习环境,因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鼓励个人创业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的民族之林。”自主创业其实是创新的表现形式之一,微软、Google、Facebook等世界知名企业都是自主创业成功的典型例子。
国家已经提供了良好的创业政策以及创业环境,高校应积极响应这一政策,通过宣传自主创业政策、开设创业培训班、建立创业交流群体等活动。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创新品牌,同时也可以缓解就业压力。这就等于为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提供了赖以孕育、滋生和发展的土壤,创造型人才的培养也就不再是难以实现的空中楼阁。
三、研究生教学改革的意义
传统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在一定时期内发挥了优势,让有限的资源得到了合理的分配,随着国民经济以及社会的快速发展,原有的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社会发展的需要。现今的研究生培养的工作重点应该是在提供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努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使大多数毕业生都可以成为具有创新能力、专业知识与技术的工作者。教育的目的是强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不再是培养单一的学术型人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变革是我国现代大学教育多元化发展的创新体现。
参考文献:
李燕凌,刘强.大学创业教育发展之原因分析 .教育与职业,2008(6).
野晖.中国大学生初次就业率70%高出教育部官员预期.第一财经日报,2005-11-17.
付顺,姚圣国.高校实践教学工作思路的创新探索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