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学生恋爱现状问题分析及高校婚恋教育对策

2014-05-19 08:24林丽菲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情感教育大学生

林丽菲

摘 要:怎样引导当前大学生的恋爱行为及婚恋观念朝着正确、稳定的方向发展,是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基于此,主要通过对当前大学生的恋爱现状及问题、原因进行分析,结合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提出当前高校大学生恋爱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恋爱行为;恋爱动机;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4)03-0100-02

一、当前大学生的恋爱现状及问题

(一)恋爱行为公开化、恋爱方式多样化

为了深入了解当前学生的恋爱现状,2011年,笔者曾对琼州学院300名不同年级的在校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高达80%的同学是支持大学生在校期间谈恋爱的。有59.99%的学生曾有过恋爱的经验,这一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对于恋爱的态度是认可的,大学生谈恋爱已经是大学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

当前大学生的恋爱模式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恋爱模式了,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在网上寻找恋情。在对待网恋的态度上,除了有28.14%的学生明确表示不能接受以外,其他72.59%是表示宽容的,其中能够接受的有55.56%,表示无所谓的有17.03%;有49.48%的学生曾和网友见过面,34.21%的学生曾谈过网恋。

(二)恋爱动机功利化、恋爱关系复杂化

对于“您认为当前大学生谈恋爱的主要动机是什么”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仅有23.16%的人谈恋爱是为了“寻找人生伴侣、建立美好家庭”;26.8%的同学是因为“别人都谈恋爱,自己不谈很没面子”;有28.95%的学生谈恋爱是因为“空虚、寂寞时有人陪”;17.89%的学生谈恋爱则是为了“好奇、寻求刺激”;更有3.16%的学生坦言他们谈恋爱的主要原因是“为了改善经济问题或解决其他困难”。

这说明,当前大学生的恋爱动机较为功利,大多数人的恋爱动机只是为了体验恋爱的过程而不考虑恋爱的结果。有学者认为当前女大学生的恋爱动机揭示了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折射了社会层面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1]。

恋爱关系复杂、不稳定是现在大学生恋爱的一大特点,“闪电式恋爱”、“闪电式失恋”很常见。面对失恋,大部分学生表示“能理智对待”,其中79%的同学表示“会伤心难过但能心平气和地接受,积极面对”。而有8%的人则表示当发现对方做出对不起自己的事时会“采取报复措施”;有13%的学生则表示“当恋人提出分手时会痛苦得难以自拔”。学校里,常有学生因为不善于处理与恋人以外的异性朋友的关系而导致矛盾、纠纷频发,所以应该引起重视。

(三)性观念开放化、性行为实施化

“对于婚前性行为,你的看法是什么?”这个问题,有66.32%学生认为“只要双方自愿的就可以”;有23.16%的人是“反对”的,而有10.53%的同学表示“说不清”。这说明当前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整体是开放而宽容的态势,传统的性道德观念在当前大学生中已经悄然地发生了改变。

在关于“性与爱一样,都需要忠诚”这个问题上,有59.47%的学生是认同的,她们认为“一个人同时只能有一个性伴侣”;而有32.63%的人则是不认同的,认为“性与爱是不一样的”;还有7.89%的人“不太确定”。另一方面,在性行为实施过程中导致意外怀孕的不在少数。如果恋爱时女生意外怀孕,您认为最合适的处理方法是什么?21.58%选择与对方结婚;41.05%做人工流产;28.95%与家人商量决定解决办法;8.42%不知道怎么办。而由于缺乏经验,有些意外怀孕的女生怕被熟人看到或是为了省钱而到黑诊所实施人流,结果造成多种妇科病乃至终生不育。

对于“你认为女生在做人工流产时,哪方面负担较重?”除了有11.58%同学选择“没什么负担”外;52.63%女生选择了“心理”;26.84%选择“身体”;9.47%选择“经济”。可见,这些问题对于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这不仅损害了大学生自身的身体健康,也给自己带来了难以承受的社会舆论及艰难的社会处境。

(四)婚姻观念开放化、自我化

广泛的研究显示,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呈现多元化,尤其是婚姻观念方面,与传统的婚姻家庭观存在很大的区别。

对于“干得好不如嫁得好”这一问题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34.53%的女生是“不认可”这句话的;有38.42%的人“很贴近现实,赞同”;有30.8%的人认为“他人的选择可以理解,但自己不会这么做”。汇总下来,有69.77%的女生是认同这句话的。许多女生将高等教育作为通往幸福婚姻的阶梯。因此,不少人在求学期间将大量时间花在了如何提升个人魅力和个人形象之上,而非专业学习。

二、当前大学生恋爱现象产生的原因

通过研究发现,影响大学生恋爱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个性独立、勇于接受新事物,可是又缺乏分析能力及社会经验,再加上自我情绪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来自家庭与社会、内部与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多元的社会里,大学生的婚恋道德面临着极大的考验。

(一)大学生自身的生理及心理原因

从生理学角度讲,大学生恋爱是自然规律,具有“应然性”[2]。

踏入大学校门后,由于没有高考及升学上的心理压力, 加上高校独特的环境——青春男女,才情荟萃,环境幽雅,人际交往中的异性效应,也成为了大学生恋爱的诱因。

(二)家庭的婚恋及性教育意识薄弱

调查中,除了有24.7%的学生认为父母经常与其交流有关婚恋方面的问题外,大部分人都认为与父母之间这方面的交流很缺乏,有47.37%的学生选择了“很少交流”,更有27.89%的人认为“从来就没有”。对于性知识的了解渠道方面,仅仅有0.53%的同学表示是来自“父母”;6.84%是通过“学校”,其他92.64%则分别通过同学、朋友、报刊杂志、网络等渠道获取。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一些固有的陈旧的观念及思想意识还是根深蒂固地存在着的。正如恩格斯所说的,在一切意识形态领域,传统都是一种巨大的保守力量[3]。受其影响,家长对于孩子们的婚恋及性教育意识是十分薄弱的。endprint

(三)学校的情感教育模式单一、教育意识不强

1.情感教育形式单一

关于“学校的婚恋观、性教育方面一般以什么样的形式进行”这个问题的调查中,有12.1%的学生选择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7.8%的人选择“个别交谈”;38.9%的人选择“讲座”;12.7%的学生则认为“主要是通过其他宣传手段”;28.4%的学生认为“学校从来没有开展过任何形式的婚恋观及性教育”。从这个结果可以看出,学校方面比起家庭方面,对大学生的婚恋观教育、性教育要多些,可是仍存在流于表面、不够深入,方法上过于简单,内容上不够全面,缺乏系统性等问题。

2.情感教育意识不强

当前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大学生的情感教育处于边缘化的处境,还体现在没有自己独立的理论体系,仅依附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心理学等课程中,是一种非实体化的教育。

显然,这种非实体化的教育对于今天这样高速发展和变化的教育环境来说是不相适应的。因此,尽快改变当前高校单一的情感教育模式是十分有必要的,而且提高大学生的情感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的最基本的途径就是要加强教育模式的创新,实现实体化教育模式与非实体化教育模式的有机结合。

三、当前高校大学生婚恋教育对策思考

(一)坚持正确的导向及价值取向教育

大学生的婚恋观教育作为高校思想道德修养教育的一个内容,实际应该是起到一种导向的作用。调查中,有高达49.7%的学生认为有没有人对其进行恋爱观、婚姻观及性知识道德等方面的引导教育都“无所谓”;甚至还有12.4%的人不希望有人进行这方面的教育。这是十分令人遗憾的。

学校在对学生进行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也应该教给学生正确的恋爱、婚姻观及正确的生活态度。因此,应该将婚恋观教育当成一种价值取向的教育,将其列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有计划、有系统地开展专题教育。

(二)拓宽婚恋观教育的途径,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要加强大学生的婚恋观教育,一方面要加大相关课程内容的比重,还可以通过开设如“爱的教育”、“女性心理、生理健康”、“爱情、婚姻与家庭”等相关选修课和专题讲座,通过灵活、轻松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结合恋爱、婚姻及家庭等相关实际内容,从法律、道德及人生价值观等方面不断提高大学生们对婚恋观的认识,使其能认识到恋爱不仅是个人的权利与自由,它还代表着一种责任和义务,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及性的观念。从而对婚姻、对家庭、对他人也对自己树立一种高度的责任感,自觉纠正自己在恋爱及性意识、行为中的偏差。同时,还要帮助其提高对社会现象的认识及辨别能力,培养其自我调控能力,使其能自觉地抵制来自各方面的诱惑及消极的影响。

(三)优化德育教师的师资结构,提高学生工作人员的素质

进一步提高当前高校德育教师的比例,并加大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培养,在专职教师及管理者的培训课程中加入学生情感教育意识的培训,使广大的教育工作者、管理者具备一定的情感教育意识。

大学生婚恋教育将是未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点及难点问题,尽早建立大学生情感教育体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有利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颜柯.“禁婚令”废止后大学生情感状况调查与分析[J].怀化学院学报,2008,(6):98

[2]陈虹.大学生恋爱中审美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40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53.endprint

猜你喜欢
情感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