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迷思概念转变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2014-05-19 17:08赵伟涛
成才之路 2014年9期
关键词:有效教学高中化学

赵伟涛

摘 要:化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要学好它的关键是弄清楚其基本概念。而如今的高中化学的教学当中常常出现学生认为化学概念难学,教师也认为难教的现象。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最关键的就是学生脑海当中的迷思概念,也就是把相关的化学知识的概念和之前一些相关的基本常识混为一谈。针对这样的情况,要进行高中化学的有效教学,转变迷思概念显得至关重要。

关键词:高中化学;迷思概念;有效教学

一、迷思概念的含义

针对迷思概念众多学者的看法都不尽相同,但在这许多的看法当中有一点是保持一致的,那就是指学生在某一个特定的学科当中,对于相关概念的解释和理解与教材有关内容出现一部分的不相符或者不相同的现象。学生对于新知识的理解通常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通过学习学生可能已经理解到有关含义,但其实并没有理解其实质,所以往往存在一些模糊甚至错误的地方,通过这样的方式得出的认识就会和教材有关概念不一致,这就叫作迷思概念。

二、迷思概念的成因

造成迷思概念的原因主要有五个方面:

第一,日常感觉的印象。通过学习生活,学生会对一些事物在具体的学习之前就获得一定的认识,而这些认识往往是感性的和经验性的,所以这样的概念就可能存在表面、片面甚至错误,这与相关的科学概念是不相符的,这就是迷思概念。比如在生活当中由于见到的铁制品大多属于黑色,所以部分学生就自然而然地认为纯铁是黑色。

第二,习惯称呼的曲解。通过生活当中的一些认知和理解来学习化学概念,由此就极其容易造成对概念的曲解。例如“催化”很容易让人以为只是加快反应速度。再如对于“白色污染”的理解,很容易直接理解为白色塑料的污染。

第三,类化概念的负迁移。在化学当中有许多字面相近、含义类似或者属性相关的概念。由于这些概念之间有众多相似之处,就极其容易让学生在理解当中产生概念的负迁移现象,从而导致概念的混淆使用和迷思。比如学生容易将电负性和非金属属性混为一谈。

第四,社会上不科学的媒体信息影响。在信息化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学生往往容易因为电视、电脑、书籍等方面的一些不科学的信息影响,从而导致在学习化学当中影响对于科学概念的把握。例如广告当中提到,某种矿泉水当中含有钾、钠、锌等微量元素。

第五,初高中教材的衔接脱节。初中的教材相对于高中,对于某些概念或者理论的陈述存在不科学和不严密的现象,导致在高中的学习当中出现脱节现象。例如学生在初高中对于“氧”和“氧气”的概念是略有不同的,使得学生在高中的化学学习当中很容易把“氧”当作“氧气”来理解。

三、转变迷思概念的有效教学策略和案例分析

(1)创设情境,走出迷思。为了转变学生的迷思概念,教师在进行教学当中应该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通过设置一些学生无法理解的新情境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并且在这种冲突的体验之下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迷思概念,促使学生转变这种概念接受科学概念。高中的化学实验是千变万化的,而且学生对于实验的兴趣往往很大,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概念就可以引入实验当中,以增强学生的理解。例如在进行二氧化硫漂白性之时,可以通过向热的品红溶液当中通入二氧化硫气体,通过学生对现象的观察进而引导学生猜测原因,并且理解其特性。

(2)案例分析。通过设计探究性实验来加强对科学概念的把握。例如对于离子反应的概念可以通过以下的实验进行。第一步,分别做50mL0.1mol/L的硫酸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进行导电性实验;第二步,如果将硫酸溶液缓缓地倒入氢氧化钡溶液当中直到过量,电灯泡的亮度会有怎样的变化。分析:灯泡会从最初的亮变为暗,最后会再次变亮。具体原因就是因为一开始硫酸和氢氧化钡产生反应之时形成了硫酸钡和水,从而导致溶液中的离子减少,所以导电性变差,灯泡就变暗。后来由于持续加入硫酸直到过量,溶液当中就有了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导电性因此变强。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得出其实质就是离子反应,从而帮助学生建立相关的离子反应概念。

利用此种策略的相关教学课程如下:首先提出问题。例如在盐类水解的教学当中,可以提问:“碱呈碱性,则呈现碱性的物质一定是碱么?”然后做出假设,让学生探究: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到氯化铵、氯化钠、乙酸钠、氯化铝,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最后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学生的观点,并且进行补充和完善。

(3)绘制概念图完善认知概念。绘制概念图先要选取一个知识范围,因为概念图的结构和其将要运用的情景关系很大,所以可以尽力选取一个章节或者某个要具体解决的问题。然后根据选定的知识领域找出相关概念,并且将这些概念放入制定的表中。比如和电质相关的概念有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等。将相关概念找出来之后就根据概念的等级依次排列,概念排列按照从大到小排列,最下面的为最不包容的概念。完成之后就将概念之间进行连接,并且在连接线之上用简单的文字表明二者关系。最后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对知识了解的加深,不断完善和修正概念图。

通过概念图的绘制可以帮助学生在绘制当中区分出相似概念之间的不同之处,对于学生不够了解和容易出错的概念还可以着重标明以方便记忆。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不断的整理完善修正中真正理解概念的含义,转变迷思概念,而且可以通过自主整理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结语:综上所述,在高中的化学教学当中,学生的学习还存在迷思概念,形成迷思概念的主要因素可能是由于日常感觉的印象、习惯性称呼、各种媒体错误信息的影响等。面对这样的情况,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当中通过各种方式转变迷思概念,帮助学生清晰认识到相关知识概念,比如通过创设情境、画概念图等方式。而转变高中化学的迷思概念,还需要教师在日后的教学中不断进行探索和努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朱芳.高中化学迷思概念转变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2]李娟.高中化学相异概念及其转变文本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

[3]卢颖智.中学化学迷思概念转变策略研究[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1(3).

(山东省昌邑市文山中学)

猜你喜欢
有效教学高中化学
高中化学高效学习之复述策略
国内外高中化学课程目标比较与启示
NOBOOK虚拟实验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守恒法在高中化学解题中的应用探析
分类法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走进农村课堂 实施有效教学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