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路径探析

2014-05-19 07:01:12张建华
天中学刊 2014年5期
关键词:应用型体育专业

张建华



应用型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路径探析

张建华

(黄淮学院 体育系,河南 驻马店 463000)

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应以教材为载体,以课堂教学和体育实践活动为主线,以课外活动为重要途径;应根据体育学科的特点,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将教学难点分散排列,并重视各教学内容的联系,有效地避免教学内容重复现象。

体育专业;实践能力;培养路径

实践能力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多数学者认为实践能力是指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认为,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所谓实践能力,是为适应社会工作需要所应具备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对于体育专业人才来说,实践能力主要是指完成社会体育工作任务需必备的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的综合。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自身的特点,其专业性要求很高,而现行的培养方案、培养目标脱离了市场的调控,致使培养单位与用人单位间的链条断裂[1]。究竟应通过什么样的路径来培养体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值得应用型本科高校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一、时间序列路径

辩证法认为,如果整体是由合理的、有序的部分构成的,则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如果整体是由不合理的、无序的部分构成的,则整体功能小于部分功能之和。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应有一定的顺序,无序必然引起混乱。教学也必须有一定的顺序。要想让运动员出成绩,教练员必须根据运动员的具体条件科学合理地安排训练和比赛计划。同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需要有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计划。

根据学生实践能力的现状,笔者认为: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应以教材为载体,以课堂教学和体育实践活动为主线,以课外活动为重要途径;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内容,包括一般实践能力培养、专项实践能力培养和应用实践能力培养,根据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可将它们分配到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各个学期中,如表1所示。

表1 本科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时间序列

二、内容序列路径与行动研究路径

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应根据体育学科的特点,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将教学难点分散排列,必须重视各教学内容的联系,有效地避免教学内容重复现象。

1. 思想道德观念的培养

体育教师有必要结合教学内容将思想道德教育融入课堂教学,着力使学生形成高尚的品德。如果发现学生思想品德方面存在一定问题,教师不能简单地进行批评教育,更不能置之不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力求以理服人。

2. 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体育专业学生在文化课程方面普遍存在不足,在语言表达方面也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更多地采用提问式教学法,让学生在课堂中有更多表现自己、提高表达能力的机会。在高年级的教学中,应让学生更多地走上讲台,这样不仅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有利于其树立信心,提高其专业实际工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等[2]。

3. 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

根据笔者对毕业生所做的跟踪调查,绝大部分毕业生都能够很好地适应毕业后的教学工作,但是仍有不足之处,如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较为落后等。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培养,不但要根据中小学教材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还应该加强教材教法、教育学等课程的教学,力促学生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4. 带队训练能力的培养

应用型本科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带队训练能力培养,可以根据教学进度和内容的安排,尝试进行分组教学训练。教师可以按照学生兴趣的不同,将教学班划分为篮球、排球、体操等训练小组,并分别为其规划理论培养、素质拓展以及具体技巧方面的培训内容,并将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分为有针对性的多个部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自主选择并实施。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多的锻炼机会,教师应鼓励学生到其他系院去辅导各种体育活动,当小老师[3];教师应鼓励学生到学校的教育实践基地、附近基层学校协助开展体育训练与体育竞赛工作,让学生通过担任助理教练或实习教练有效地提升自己的带队训练能力。

5. 全民健身项目指导能力的培养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逐年增强,人民群众在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时,精神文明特别是体育文化方面的追求也日益强烈。社区体育作为我国体育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作用早已被社会各界所认识,而这项运动的开展和完善,离不开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跟进。分析当前全民健身计划的具体内容,可以看出大部分全民健身项目都和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计划相吻合,因此,学生通过学习体育专业课,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掌握全民健身项目的教学技能。对于教学大纲中没有涉及的内容,如毽球、气功等,教师可以引导、帮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练习。

在一些对抗性较强的体育运动中,难免出现一些队员受伤的现象。指导运动参与者掌握运动技能,使其尽量避免在运动过程中受伤,是体育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在全民健身运动中指导参与者根据自身情况科学地选择锻炼项目,合理地安排锻炼内容和锻炼时间,同样是体育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工作内容。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体育专业适当增大体育康复保健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比重,以提升学生在康复保健等方面的专业技能,显然是十分必要的。

6. 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体育综合能力的要求,加强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已引起社会和大学生培养单位的高度重视[4]。实践能力也包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勇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勇于开展体育教学研究,这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教师可通过以下途径指导学生开展体育教学研究:(1) 组织学生进行观摩教学。毫无疑问,优秀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可以为学生将来从事体育教学提供参考,但学生的注意力会集中在知识和体育技能的学习上,往往忽视教师的教学技能。然而,学生观摩同学的教学,注意力就会集中在教学技能上,有利于他们通过思考、分析和讨论共同提高教学能力。(2) 重视开展案例研究。案例研究是指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讨论,从而评估问题解决方法的实践活动。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以教学视频的形式将案例呈现在课堂上,然后组织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条途径是邀请专家或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案例教学分析。(3) 要求学生开展教育叙事研究。教育叙事研究是学生不断反思自己学习行为的研究。教师应让学生讲述自己在专业学习方面曾遇到什么问题或困惑,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的,等等,通过讲述让学生相互学习经验和吸取教训,学会不断地反思自己,在反思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1] 田彤.体育专业实践能力培养视域下“3+1”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2(5):120―123.

[2] 时立新.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2010(1):325―327.

[3] 蔡烈.体育系学生能力培养初探[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72―73.

[4] 于铁.论我校体育专业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6):117―118.

〔责任编辑 张继金〕

G642.0

A

1006−5261(2014)05−0139−02

2014-03-21

黄淮学院校级教改课题(2012XJGLX0804)

张建华(1981―),男,河南开封人,讲师,硕士。

猜你喜欢
应用型体育专业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辽宁丝绸(2022年1期)2022-03-29 00:59:06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意林(2021年15期)2021-08-27 03:00:55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11-25 00:50:04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人民调解(2019年3期)2019-03-16 00:22:42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