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思想品德课堂之“五味”

2014-05-19 22:42周丽萍
中学课程资源 2014年2期
关键词:人情品德实践

周丽萍

摘 要: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满堂灌”加“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仍然是大多数教师和学生夺取“考试高分”的捷径,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得不到有效落实。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充满“品德”味、“兴趣”味、“生活”味、“人情”味、“实践”味的“五味俱全”的思想品德课堂,从而让思想品德课变得有滋有味,以其独特的味道来吸引学生。

关键词:品德 兴趣 生活 人情 实践

思想品德(以下简称思品)课是什么味?可能有人会说:“说教味,灌输味,枯燥乏味。”这样的回答对于每位思品教师来说,与其说是讽刺,倒不如说是悲哀。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满堂灌”加“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仍然是大多数教师和学生夺取“考试高分”的捷径,忽视对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忽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思品课的德育功能也没有得到有效落实。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思品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方法、开拓教育视野,去直面课改的新形势,努力让思品课变得有滋有味,以其独特的味道来吸引学生。

一、目标确定重视“品德”味

“品德味”强调的是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引领。思品课立足于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者是人更本质的东西,是思品课的教学目标和落脚点。但是在日常的教学中,从应试这一目的出发,教师往往更重视知识、能力目标的落实,而忽视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注。

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一位教师在上“敬人者 ,人恒敬之”(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课)一课时提问:谁是你崇拜的偶像?说说你的理由。学生1:我崇拜周杰伦。(下面一片应和的声音)师:为什么?学生1:理由太多了,他的歌唱得好,有才,还非常酷。师:还有谁是你们崇拜的偶像?刘翔?杨利伟?(一位学生举手,老师示意他回答。)学生2:我崇拜的偶像是希特勒。师(有些不自在):能说说你的理由吗?学生2:希特勒很有政治抱负,而且有军事才能。学生3:我赞同。希特勒从小家庭贫困,他一直不断地奋斗才有后来的成就。师:……谁再来谈谈你的偶像。

案例中的教师提出问题后,对学生回答中出现的偏差拿不准是否该处理,对学生思想方面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没有进行及时的引领,显然这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生的品德形成,不是靠一种教导,而是靠一种熏染,需要通过体验来感悟和内化,从而进行道德认知和践行的。作为思品教师不仅要教学生知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情感,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从而走好人生之路。

二、课堂设计要有“兴趣”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有的思品教材在内容上改变了“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状况,加强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教材变了,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不改变,那么学生对于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也会消失。教师如何使学生对思品课从“苦学、厌学”中脱离出来而变得“乐学、善学”呢?

在上“学会与人合作”(苏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第四课)这一课时,笔者设计了一个游戏,组织四个活动小组进行比赛,每组5位学生,在一个小口瓶内放入5个小球,看哪组最快拉出。游戏的设计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为了赢得比赛,小组内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学生通过比赛体验这种直观的感受更好地理解了怎样与人有效合作。笔者也曾对初三年级一百多名学生进行过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最喜欢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具有幽默感的老师。的确,在社会生活中,人们总是对有趣的情景记忆深刻,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在思品课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巧妙灵活地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会使教学过程更加轻松、有趣、有效。

三、教学内容融入“生活” 味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学生逐步拓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是本课程的一个理念。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善于开发和利用初中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组织教学,为学生的思想道德成长服务。这就要求教师引入生活事件,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场景,营造逼真的教学环境,变狭小的课堂为广阔的交际空间。

在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六课)一课时,将地沟油、染色馒头等食品安全问题呈现于课堂;讨论诚信问题时,将社会上关于面对跌倒的老人要不要扶的争论引入课堂,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诚信的重要。一旦教师能将生活中的教学资源与书本知识相融合,学生就会感受到学习书本知识的乐趣和重要价值,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从而更加主动、深入地进行探索,在体验、感悟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充满“人情”味

教育的本质在育人。教师应饱含深情、富于激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达到情理交融、以情动人、以情明理的目的。

充满人情味的课堂必须是学生能真实、自由地表达他们观点的课堂。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激励学生探索的欲望,构建民主平等的课堂。只有这样,才能进入学生的内心,和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也才能有“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教学效果。

“公平、正义——人们永恒的追求”(鲁教版)是初三思想品德的第一课,如何上好新学期的第一课,开个好头,应该说是非常重要的,课前笔者也预设好了几个方案。下午第二节笔者到初三(2)班上课,快到教室门口时,却听到班主任在批评学生甲,而学生甲满口不服气,声音比班主任还高。原来,班主任老师收到德育处的整改通知书:因学生甲乱扔废纸到别班包干区(废纸上有他的名字),扣1分。但学生甲说这不是他扔的,老师的批评对他是不公平的。因为快 上课了,班主任老师让学生甲下课后再到他办公室。上课铃声响了,但笔者想如果学生甲真是冤枉的,这节课他肯定不会有心思上,而且公平不就是今天笔者要上课的主题吗?

接下来笔者没有按预先设计的方案上课,而是对学生甲说:“既然你说这张废纸不是你扔的,那么老师给你一个向全班同学申诉的机会,如果是冤枉的,老师应该向你道歉。”学生甲申诉了两点理由:一、这张纸(英语小半张试卷)虽然有他的名字,但肯定不是他的,可以查字迹;二、他的英语水平不好,除了几个简单的单词外,其他都不会,上面的阅读理解题,他是绝对做不出的。从他说的两点理由来看,这张纸确实不是他的,看他委屈的样子可能真是被冤枉了。抓住这一事件,笔者对学生甲和全班同学说:“事实证明这件事可能不是学生甲所为,那么你们说老师对学生甲的批评公平吗?有同学故意扔废纸,却让别人背黑锅,这对别人公平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公平、正义——人们永恒的追求这一课。”这节课完全打破了原先的教学设计,公平的观点被非常自然地引出来,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乐意接受你的观点和教育。

有人情味的课堂要求教师要充分投入并始终保持高度热情,以此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的思维和智力活动处于兴奋状态。

五、课堂延伸增加“实践”味

实践性是思品课程的一个特征。 现有课程的设计和编排上,在每一课之后都设计了课外实践活动栏目,内容包括活动目的、活动建议、活动方案等。课外实践活动的功能在于通过学生深入社会生活,扩展和延伸教材,以活生生的生活素材教育和影响学生,增强德育的真实性和实效性。但在实际教学中,这一块内容形同虚设,有的教师只是布置一下,没有检查和落实;有的教师干脆不上,没有作为教学任务纳入教学范畴。主要原因就是考试中不会考,不考就不教,就不学。但是我们知道中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参与意识,对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事务渴望去了解,不再满足于课堂教学内容,渴望走向社会,了解当今社会生活实际。而在思品课程中增加课外实践活动,对于学生更进一步地理解教材内容,提高思品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地利用好这一栏目,把社会作为思品课教学的大课堂,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知识、受启迪,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组织课外实践活动时,要在方式方法上动脑筋,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在考评中从单一的个体评价向团队协作评价转变,从而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意识。考虑到校外活动的特殊性,教师也可以根据课程安排将活动与学校的德育活动有机整合,努力把学生从“学校的人”培养成“社会的人”。

参考文献

刘德润.思想品德课外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和策略[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1(26).

猜你喜欢
人情品德实践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倍er好用
欠人情
好学者贤
人情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人情练达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