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代小龙 付 莹
2009年,省电力公司开展了劳模和班(站)长工作室试点建设工作。5年来,“两室”的特色逐渐显现,典型示范效应不断增强,已成为公司创建“六型一化”班组的重要载体,在队伍培训、科技创新、技术共促、传帮带等方面起到了积极推进作用。许昌供电公司是省公司系统启动“两室”建设较早和运行较好的单位之一,9月16日,就“两室”在基层单位的运转情况,本刊采访了该公司工会主席田世立。
《河南电业》:您认为省公司“两室”创建的意义和作用有哪些?
田世立:班组是企业最基本的组织单元,企业的执行力要在班组中体现。我们选择优秀的班组成立工作室,对其他班组是一种鞭策和激励,也是一种示范和带动。劳模是企业的优秀员工,劳模工作室汇集正能量,整合优质资源,其成立实现了一个劳模唱主角到众多劳模同发力的转变。“两室”可以说是班组建设的试验室、孵化室、发酵室,是具有影响力和带动力的“明星队”“尖刀班”,不仅为广大班组树立了标杆,而且也树立了信心。
《河南电业》:许昌公司“赵皖豫班(站)长工作室”是省公司“两室”首批12个试点之一。目前其发展如何?据了解,目前许昌公司“两室”已经发展到了12个,它们总体运行状况如何?
田世立:“赵皖豫班(站)长工作室”依托调度班成立,由班长赵皖豫和全体调度员组成,目前有成员15人。近两年,许昌电网负荷多次刷新纪录,工作室精心调度,有效保证了电网的安全平稳运行。去年,工作室成员编写的QC课题“缩短变电站监控‘四遥’信息验收时间”荣获河南省成果发布一等奖。在今年全省QC成果发布会上,其课题“缩短改变运行方式调度操作时间”获得二等奖,而且工作室通过实施梯次结对培训法,为许昌公司输送中层及以上优秀管理人员20余名。
2011年,在市公司“两室”成立后,许昌公司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农电企业“两室”建设。目前,所属的5个县级供电企业都有自己的班站长工作室和劳模工作室,在带动班组建设上发挥出了显著作用。截至目前,许昌公司所属县级供电企业中有99个班组被命名为国家电网公司达标班组。
《河南电业》:让“两室”发挥作用,不仅要建起来,而且要运行好。在加强“两室”管理、保持工作室良好运作方面,许昌公司采取了哪些措施?
田世立:俗话说“创业难,守业更难”。在“两室”管理上,我们建立了一系列机制,概括起来说就是“六个有”,即有制度、有目标、有监督、有考核、有氛围、有关爱。每个工作室都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制度和目标,而且有执行方案、实施课题、创新成果等予以支撑。在制度上墙、目标明确之后,还对“两室”的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过程管控,并纳入绩效考核。
“两室”的运作还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许昌公司对“两室”一直很重视,要求每位机关干部每季度至少到“两室”调研一次,帮助“两室”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组织优秀班战长和劳模疗养,让他们感受到企业的关爱,也为他们互相交流提供机会。
《河南电业》:“两室”是公司工会加强职工创新和队伍建设的重要载体。在职工创新和队伍建设方面,许昌公司取得了哪些成绩?
田世立:总体来说,工作室实现了强团队、强效能,强基础、强引领的目标,但是两个工作室的优势不同,班(站)长工作室是培养尖兵的摇篮,强调的是成长通道的建立,是成员立足本职岗位,创新创效,注重的是一个点。比如“赵皖豫班(站)长工作室结合工作实际,成功申请了“一种光学电流互感器装置”等10项专利,编写并出版发行了《调度技术实用技术问答》一书。而劳模工作室作为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的核心力量,是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选树人才的重要阵地,相当于园丁的角色,注重的是面。许昌公司“郭艳萍劳模工作室”汇集了19位技术人才,他们经常在一起沟通交流,思想上碰撞出了很多火花,其创新成果涉及变电运行、营销服务等很多领域。
在“两室”的带动引领下,许昌公司目前有41个班组创建为国家电网公司达标班组,创建率达95.3%。职工出版专著16本,申请专利27项,平均每年有10多项QC成果获得省市级荣誉。
《河南电业》:目前,一些单位工作室因为领衔人工作岗位发生变化等原因处于停滞状态,许昌公司是否也面临这种问题?基层班组普遍工作负担较重,工作室更是额外承担了一些创新创效任务,许昌公司在这方面如何把握平衡?
田世立:许昌公司还没有出现这种问题,如果真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会根据省公司的要求进行调整。我想不管发生怎样的变化,有三点肯定是不能变的,就是“两室”的定位不变,目标不变,功能不变。我觉得工作室可以跳出某个具体名字的藩篱,更加科学地体现“以名为体,以用为本,以效为魂”。
许昌公司努力打造班组减负“试验田”,我们对班组负担重的根源进行过调查分析,主要是结构性缺员、重复劳动多等造成的。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首先对班组人员进行调整,合理布局,其次最大限度地减少会议文件、各类检查、各种记录,再次是为班组成员减轻思想上的压力。其实工作室有些创新成果能有效地减轻班组负担,比如“赵皖豫班(站)长工作室”开发了“电网运行方式辅助软件”,使改变电网运行方式过程中的调度操作时间由原来的20多分钟减少到了10分钟以内。
《河南电业》:在实际工作中,许昌公司“两室”建设是否还遇到其他问题?是如何克服的?
田世立:许昌公司“两室”发展还存在创建发展不均衡、激励措施不完善、运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主要表现为部分县供电企业“两室”创建缺乏长效机制,存在重部署轻督察、重形式轻内容问题;激励手段过于单一,往往将激励重心放在对创新成果的评价和优秀创新成果的表彰奖励上;很多工作室存在人员少、成员年龄断层、人员到现场实践学习少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也在探索利用月度例会工作机制和成员微信群交流平台等方式,加大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
《河南电业》:在“两室”发展上,许昌公司今后有什么计划?您在“两室”建设方面对省公司工会有哪些建议?
田世立:许昌公司下一步将重点做好“强基、扩容、激励、选优”。强基,就是进一步完善夯实“两室”的基础建设和基础管理,进一步梳理制度、目标、课题,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加强“两室”间的相互交流、“两室”与科研机构、技术院校之间的技术合作。扩容,就是打造升级版“两室”,从硬件设施、工作场所、成果展示等多方面对工作室进行完善,让“两室”成为新员工入企学习的重要一站,成为广大员工的教育基地,成为企业发展的先锋团。激励,就是在政策上加强扶持,为领衔人提供上升通道,争取在技术、资金、表彰奖励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选优,就是实施动态管理,建立进入、退出机制,依据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等竞聘入室,真正激发工作室不断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建议有两条:一是优化顶层设计,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与行政协调,争取科研经费,并在项目的立项审批、资金渠道等方面给予工作室适当的倾斜和支持,解决工作室“有想法缺资源”的问题。二是按照“两室”发展的总体走向和现实需要,自上而下的构建点线面结合、全方位覆盖的成果推广平台,利用各方面的资源优势,帮助“两室”与行业协会、科研机构、技术院校、制造厂家建立合作关系,解决工作室“有成果缺推广”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