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俗元曲

2014-05-17 03:46Article黄福安
河南电力 2014年5期
关键词:元曲散曲杂剧

文 Article_黄福安

敝人曾写过两篇介绍唐诗宋词的文章《瑰丽唐诗》和《风雅宋词》,不写元曲似乎不够完备,故写下这篇文章。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帝国。蒙古族赫赫有名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统一漠北诸部,建立了蒙古国,后消灭西夏和金朝,占领华北。忽必烈即位大汗改国号为大元,建立元朝,灭大理,攻占临安(杭州),南宋灭亡。蒙古统治者的征战讨伐,使广大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百姓流离失所,人口大量减少,经济严重衰退。可以说,蒙古人的统治对中华文明带来的是破坏和摧残。在蒙古人的铁蹄之下,在征战杀戮的腥风血雨中,在宋词凄婉悲凉的曲调声中,宋朝灭亡了。

元朝统治者实行残暴的民族压迫,采用“民分四等”政策,把臣民分为四等:一等蒙古人;二等色目人,主要指被蒙古征服的西域人;三等汉人,指淮河以北原金国境内的汉、契丹、女真等族人;四等南人,指最后被蒙古征服的原南宋境内各族。据此制定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政策规定。蒙古统治者变本加厉地向汉人征收各种名目繁杂的赋税,民族压迫十分严重,汉人被掠夺更为常见。元朝统治者提倡蒙古至上主义,政治上大量使用色目人,儒者的地位下降,八十年不开科举,属于中下层的庶民文化迅速抬头,使元曲得以发展。文化是压制不了的,元曲就是专制重压下的一丛绿草,开在民间的一束奇葩。

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杂剧是戏曲,散曲是诗歌。杂剧在宋代即已存在,是以滑稽调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在元代发展为戏曲形式,写各种角色的唱词、道白、动作等,适用于舞台演出。散曲分为小令和散套,前者一般为单曲,后者有多种曲子组成。散曲是诗歌,和词很接近。不同的是,词要典雅含蓄,散曲要通俗活泼;在格律上,词要求得严格,散曲则更自由。

元曲的特点是“俗”。“俗”与“雅”相对应,高雅为宫廷达官贵人所有,文雅为文人学士所好,而俗是广大平民百姓的。元朝统治者们“只识弯弓射大雕”,略输文采风骚,对汉族传统的高雅文化难以欣赏,除本民族歌舞外,也要看看杂耍,听听小戏。在元朝高压统治之下的文人学士与普通老百姓一样苦苦挣扎。他们生活在下层,熟悉了解民众,因而给元曲发展奠定了社会文化基础,催生了通俗文化的繁荣,产生了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等元曲四大家,《窦娥冤》《汉宫秋》《梧桐雨》《赵氏孤儿》等四大悲剧和《拜月亭》《西厢记》《墙头马上》《倩女离魂》等四大喜剧,也产生了大量优秀的散曲作品。

关汉卿被称为元曲第一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他的杂剧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和腐败;白朴伤怀感世,用词曲倾诉对苍凉人生的感慨,语言雍雅华贵,开杂剧文采派之先河;马志远的《汉宫秋》是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郑光祖的作品以描写男女爱情为主,词曲优美。此外,王实甫以《西厢记》而出名。

在中国文学史上,把元曲与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并列,后人对元曲褒誉者甚多。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称赞元曲“词采俊拔而出乎自然,盖古所未有而后人所不能仿佛也”,“元曲之佳处何在?一言以蔽之,曰:自然而已矣”,“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王国维先生称赞元曲道法自然,有意境,有雅俗境界,大概就是现在所说的“接地气”。

元曲的最高境界是雅俗共赏,普通老百姓听得懂又不失文采,俗又不致粗俗低俗。元曲四大家之一的关汉卿的作品可谓是雅俗共赏的典范。杂剧的唱词一般是比较俗的,也没那么讲究,可以重词叠句,可用俗话俚语。以《窦娥冤》为例,第二折中写道:“说甚一家一计,又无羊酒缎匹,无花红见财礼,把手为活过日,撒手如同休弃。不是窦娥忤逆,生怕别人论议。不如听咱劝你,认个自家悔气,割舍得一具棺材,停置几件布帛,收拾出了咱家门里,送入他家坟地。”这段词曲大约村妇都能听懂,朗朗上口,又颇有韵味。关汉卿文风泼辣,大胆直白,自称“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他直言:“我也会吟诗,会篆籀,会弹丝,会品竹;我也会唱鹧鸪,舞垂手,会打围,会蹴鞠,会围棋,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可谓喜笑怒骂,皆成文章。

元曲也有雅的一面,如王实甫的《西厢记》就充分吸收了宋词之长:“幽僻处可有人行,点苍苔白露寒冷。”颇有婉约之风。“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既婉约,又凄美,既有宋词之采,又有元曲特色。张可久的散曲词藻清丽,华而不艳,其文采不输宋词大家。他的《西陵送别》是一首送友的名作:“画船儿载不起离愁,人到西陵,恨满东州。”“烟水悠悠,有句相酬,无计相留。”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凄楚况味:“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表现了家国情怀:“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在内容构成方面,元散曲有两大特点:一是归隐叹世,一是大胆描写市井男女情爱。前朝文人归隐山林,元代文人归隐市井,称之为“市隐”,故元曲多表现世俗情调。观元曲,大多写的是别情离绪、男欢女爱、赏花观景、闲居叹世、迎来送往等情调。描写男女情爱,有时也过于直白,表现出粗俗的一面。如套曲《青楼十咏》写了初见、小酌、沐浴、纳凉、临床、并枕、交欢、言盟、晓起、叙别等十章,可谓低俗之至。双调《拨不断》写了王大姐浴房内吃打、偷情、胖妻夫、胖妓、大鱼、绿毛龟、长毛狗等篇章,言语粗俗,格调低下。因而,俗是元曲的成功之道,同时也是元曲的失败之处。

元朝的残暴统治、民族压迫、经济破坏、文化摧残,无论如何不能说是一种社会进步,元曲的成就也决不是元朝统治者的贡献。但在客观上,元朝带来了多民族的融合。因而,元曲也是多民族文化融合的产物,是纪录元朝市井百态的世俗风情画卷。就元曲的艺术成就而论,一般认为元杂剧成就高于元散曲,四大悲剧、四大喜剧等剧曲对中国戏剧发展影响巨大,而散曲成就不及唐诗、宋词。在高压统治的社会环境下,元曲中少了些豪放气,减了些婉约情,多了些世俗意;雅俗作曲众多,也有低俗泛滥。因此,对待元曲,还是要遵循扬弃原则,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猜你喜欢
元曲散曲杂剧
品读元曲
品读元曲
品读元曲
品读元曲
二十世纪之散曲创作与研究
新时代呼唤新散曲
散曲创作刍议
“唯以杂剧为正色”年代考
朱有燉杂剧版本新探
读散曲说散曲——《中华诗词》散曲栏目《曲苑新枝》琐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