湟湟千年华夏文明,从河南这块黄土地上发源流淌。艰苦卓绝的扁担精神从林州石板岩诞生。河南省供销合作社60多年的发展,矢志不渝地与农民、农业、农村紧密联系,矢志不渝地把服务输送到村镇的每一个角落。
供销合作社职工面对洪水坚持为山区群众输送物资。
1949年底,河南省合作总社成立。1953年2月,组建河南省合作社联合社。1954年8月,河南省合作社联合社更名为河南省供销合作社。
1958年3月—1978年,省供销合作社与省商业厅分分合合。1982年始,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开展了以恢复与加强“三性”为主要内容的体制改革。
1984年3月,河南省委、省政府决定,全面恢复省供销合作社的集体经济性质,退出政府序列,成为独立自主的经营机构。
20世纪90年代以后,通过落实全国总社提出的“四项改造”和“三社一场”建设,进一步密切了供销合作社与广大群众尤其是广大农民群众之间的经济联系。
近几年,河南省供销合作社深化“四改革”实现“三突破”,努力把供销合作社打造成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
2014年1—6月河南省供销合作社系统经济指标
实现购销总额3485亿元,同比增长25.64%;
实现购进总额1639亿元,同比增长24.32%;
销售总额实现1846亿元,同比增长26.84%;
实现利税总额19.67亿元,同比增长20.3%。
河南省供销社新办公楼。
组织体系
目前,河南省供销合作社现有省辖市供销合作社18个,县级社132个,基层社1876个,社有企业3120个,社团协会组织1610个,村级综合服务社(中心)5.45万个,超市连锁店等服务网点7.38万个,干部职工队伍40.9万人。
网络建设
目前,河南省供销合作社系统拥有连锁经营企业526家,发展批发交易市场45个,配送集散中心935个,超市、连锁店、加盟店7.39万个,实现了全省乡镇、行政村的“两个全覆盖”。
为农服务
河南省社系统创办领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5195个,发展村级综合服务社(中心)5.45万个,建设各类商品生产基地704个;广泛开展农业科技服务,发挥3375个庄稼医院、1070个农机服务队的作用,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用药190万亩,提供技术咨询培训110万人次,发放科技资料260多万份;探索农村合作金融服务,指导县级社、农民专业合作社、村级综合服务社,坚持社员制、封闭性的原则,因地制宜,探索创办农村资金互助社等。
“扁担精神”纪念馆。
林州是红旗渠的故乡,是“扁担精神”的发源地。建社68年来,始终坚持为农服务宗旨,发扬“艰苦创业、勤俭办社、一心为民、开拓创新”的扁担精神,为支援山区经济建设,满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林州市社下属28个经营单位,其中16个基层社,9个直属公司,3个社办工业企业,共有各类经营网点1650个,其中,农村经营服务网点1100个。今年上半年,完成商品购销总额31亿元,实现利税2800万元。
林州市社对供销合作社所属的商场、门店、柜组及其他经营项目,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采取公开竞价、股份合作、风险抵押等办法承租经营。对企业行管人员实行资产经营与业务经营相分离,自筹资金,组建商品配送中心,参与业务经营。面向社会,选贤用能,先后聘任4名村支书担任基层社主任,选拔265名农村经营能手担任门店负责人。此外,还对企业实行“达标升级,争优上档”。巩固壮大一类企业,转化提升二类企业,基本消灭三类企业。
按照“新网工程”要求,确立了“农村市场寸土不让,城乡市场见缝就上,村村有网点,店店改超市,集镇建商场,城区建市场,统一新标识,树立新形象”的发展理念,并按照统一悬挂店牌、统一店内设计、统一开架售货、统一连锁配送、统一服务承诺的“五统一”标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运行,克难攻坚,强力推进。共投入资金8000余万元,建成了城区农资、烟花爆竹、家电等市场8个,集镇大型超市40个,农村中心超市110个,农村超市780个,发展加盟店230个,形成了遍及林州城乡的农村流通新网络。
2012年,林州市社对1100个农村经营门店按统一开架售货、人员培训、电脑结算、店牌标识、服务承诺、工作服装、连锁配送标准进行升级改造,对所有经营门店及办公用品统一规范使用供销合作社标识,使中国供销“新合作”在林州铺天盖地,深入人心。
对关系民生的化肥农资、烟花爆竹、大件工业品、冷链食品等商品,以市直公司为龙头,以基层社配送中心为龙身,以农村网点为终端,开展市、乡、村三级连锁配送,今年上半年配送总值达14亿元。在有条件的公司、基层社开展村镇银行、股票代理、邮政代理、电话收费、信息传媒、期货交易等新型业务,有的还开展了承包荒山、特种养殖、幼儿园、婚介所等。
搭建电子商务平台,创办网上供销合作社。林州网上供销合作社依托土产公司资源,以1100个农村综合服务社为基础,以优质农资、农副土特产品和日用消费品为主导,选择500家知名品牌批发企业加盟,实现批发市场、实体门店和终端消费的实时对接。
积极培育品牌,打造地标性产品。先后培育了“山扁担”牌土特产品、“红旗渠”牌大红袍花椒、“洪河谷”牌小米等26个品牌,荣获了“河南省农业博览会金奖”和全国总社“千社千品富民工程优质农产品”。
多年来,林州市社坚持发扬艰苦创业、勤俭办社的优良传统,提出了“节约就是增效”、“减债就是增收”的理念,对财务和社有资产加强管理,并着力发展新兴资产。抓住林州市建设产业集聚区、旅游风景区和“两高一铁”战略机遇,采取购、租、联等办法购置土地1000亩,荒山2000亩,建成了供销合作社绿野生态园、烟花爆竹仓库、粮油蔬菜市场等一批经营服务设施,为供销合作社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新县供销合作社现有法人机构29个,内设机构9个,干部职工1835人。近年来,新县供销合作社以服务“三农”为宗旨,紧紧围绕“强化责任保稳定,开源节流求生存,因地制宜谋发展”的工作思路,狠抓主营业务经营、“新网工程”建设、基层社改造等工作。2014年上半年,完成商品购销总额17.14亿元,利润551万元,资产总额1.56亿元。先后获得全省供销合作社综合业绩考核十大进步单位、全市供销合作社综合业绩考核先进单位特等奖、信阳市供销系统2013年度安全统筹工作先进单位一等奖等多项荣誉。
新县供销合作社充分利用基层网点多、涉农线长面广、流通渠道畅通的优势,积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等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创办领办各类专业合作社26个,完善和新发展村级综合服务社227个,注册登记行业协会6个,共吸收会员、社员730余人,经营范围涉及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农资销售及技术推广等领域,带动农民9000多户,促进农民增收200余万元。八里畈镇供销合作社丰源示范专业合作社生产的“金绿香”绿茶连续多年荣获信阳茶文化节绿茶评比优质奖,被纳入全国总社“千社千品”富民工程发展规划。新农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超市”的模式,统一技术、统一培训、统一采购、统一防疫、统一销售,发展社员43个,辐射带动周边乡镇2000余户群众养殖生猪,户均年增收2000余元。
加快基层社升级改造,夯实服务“三农”基础。新县供销合作社积极整合系统资源,合理规划处置闲置资产,盘活存量资产,实现资产保值增值。2002年以来,先后投资3850万元,累计完成基层社改造项目19个,对全县近75%以上的基层社闲置低效房屋进行了开发改造,实现了基层经营网点和供销合作社标识推广应用全覆盖。截至目前,共拆除危旧房面积6450平方米,新建项目总建筑面积78350平方米;建成社区服务中心6个,新增标准营业用房238间、总建筑面积9900平方米;新建农贸市场4个,新增超市110个。社有资产增值2900万元,提升了闲置资产利用率,改变了社容社貌,促进了全系统的安全稳定。
加快烟花爆竹连锁经营网络建设。成立新县烟花爆竹有限公司,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主渠道作用,实行集中采购、统一管理、统一配送、定点销售,形成布局合理、规范有序、安全便捷的经营网络。目前,公司拥有批发配送中心1个,烟花爆竹配送中转库1个,标准化烟花爆竹专用库1个,标准化乡级供货站12个,烟花爆竹连锁网络店500个;商品配送率达90%,年经营能力4万标准箱。在满足市场需求的情况下,确保了烟花爆竹经营安全。
加快农业生产资料经营网络建设。投资387万元,成立新县农资配送中心,年储存能力2000吨;建成标准化“万村千乡”农资店100个,覆盖了全县一半以上的行政村,并全部实行统一购进、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标识、统一服务规范的“五统一”管理。年销售各类农资商品1万余吨,配送率达90%,市场占有率达80%以上。
加快农副产品、再生资源和日用消费品经营网络建设。以供销合作社冷冻加工厂为龙头,加快农副产品冷链物流系统改造,建成全县农副产品连锁经营网络店90个,年均农副产品购销量7000吨;以再生资源回收公司为龙头,整合再生资源回收连锁经营点30个,创新日用消费品经营业态,在县城及各基层社建成日用消费品连锁店452个。通过“新网工程”建设,完善了销售网络,解决了农民买难卖难问题,扩大了供销合作社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