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编辑部
基层供销合作社扎根农村,面向农民,是供销合作社系统的组织基础,也是为农服务的前沿阵地。
近年来,全系统大力恢复重建或者改造升级基层社,基层工作发展出现新局面。有的基层社积极与政府部门对接,合力建设综合服务社,为农服务范围有效扩大;有的基层社则以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助农增收取得良好效果;有的基层社通过土地流转,参与新农村建设,发展走上新阶段。但与此同时,也有很大一部分基层社还在尝试和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途径。他们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自身组织体系及资产保留完整,通过资产整合、业务重组、优化布局,对原有资产和业务进行升级改造,期望以此提升经营和服务能力;另一种是基层社基础非常薄弱甚至是空白的地区,上级社以开放办社为主要手段,采取股份制、合作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恢复重建基层社,以期通过广泛吸纳社会各类成员成为供销合作社社员,弥补基层社自身经济实力、服务功能、经营管理人才不足等方面的欠缺,实现基层社的较快发展。
这些基层社在探索发展中遇到了一些难以回避的问题。就第一种模式而言,基层社升级改造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对基层社和主管上级社来说,资产保留完好已经实属不易,再难有充足的资金升级改造现有资产。每年争取到的项目资金对于总的资金需求量来说也只是杯水车薪,这一问题直接导致基层社改造升级速度缓慢,效率低下。除此之外,这类基层社原本存在的机制不灵活、人才匮乏、政策扶持少等问题在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解决。就第二种模式而言,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个现实问题。那就是虽然组建了基层供销合作社这一组织机构,他们也具备了部分为农服务功能。但从“基层供销合作社是农民群众的合作经济组织”这一要求来看,有的地方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过分注重了与资本的合作、与经营主体的合作,而把与农民群众的合作放在了次要位置,为农服务没有更有利的保障,容易被忽视和削弱。
基层社是供销合作社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时期以不同方式发挥着应有的作用。不过,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基层社原有的体制机制、经营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市场需求,我们已经清醒地意识到了这一点。近年来,我们不断探索尝试,总结推广有价值的经验做法。如今,新的管理机制和经营模式正在逐步构建,但这只是一个开始。我们更为艰巨的任务在于新型基层社建立之后,如何有效地使具备自有资产的基层社能够多渠道、多种方式盘活增值,使重建基层社的组织构成更为合理,使各类社会成员与供销合作社系统形成紧密的合作机制,使基层社在真正意义上成为农民利益的服务机构等等。
基层社恢复重建任重道远,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基层社为农服务的宗旨不动摇。目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加快,社会资本争先进入农村市场,供销合作社的传统业务大多都已经放开。在这种情况下,供销合作社系统只有通过为农民服务,真心实意地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取得农民群众的信任和认同,才能成为农民消费需求的代言人,才能在农村市场有所作为,而基层社正是农民重新认识供销合作社的窗口和载体。
尽管任重道远,但全系统已经用实践成果表明,我们有信心、有能力让基层社在广大的农村再次扎根,让基层社真正成为为农服务的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