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碧霞
【摘 要】解决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创设问题情景,指导有序读题,弄清所求问题,加强动手操作,利用教材资源”,有助于低年级解决问题教学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解决问题;有效策略
“让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是新课标的诉求。可见,如何展开解决问题教学的有效策略就成了题中应有之义了。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探究欲望
常言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新的学习需要首先产生于好奇心,好奇心大多源自一定的问题情境,有了问题在教学中出现,只要难度适当,最容易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如教学求平均数,先指出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常常遇到求平均成绩、平均速度和平均高度等问题,然后摆出4个装有高度不同的水的同样大的量杯,让学生观察讨论:“怎样才能知道4个杯子中水的平均高度呢?”有学生提议用倒水(从多水的倒到少水的杯子中)的方法,于是教师再提出:“这样的倒水方法确实能找到4个杯子中水的平均高度,但总不能每次都这样倒水,而且容易出现误差。如果不倒水,怎样知道水的平均高度呢?”学生带着疑问再思考,趣味盎然,大大激发了求知欲,调动起学习积极性,自主能动地投入到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之中,从而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
二、指导有序读题,收集整理信息
面对丰富多彩的情景,多元化的信息,学生往往到处搜寻,没有次序。因此要指导学生学会有序阅读教材,学会解读情景中的信息。如一年级下册找规律单元中的例5“小红按规律穿了一串手链,但掉了2颗珠子,掉的是哪2颗?(例中给出这串不整齐的手链图)”,让学生运用知识,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在解决问题时,指导学生有序读清题目,结合图来收集已知信息,理解题意,利用珠子的排列规律来解决问题,在分析解决阶段,指导学生确定从哪一侧开始继续串珠子,既可以从右侧开始,也可以从左侧开始。这样让学生有序地收集整理信息、利用规律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小培养创新意识。
三、弄清所求问题,找准需用信息
低年级学生由于生活经验较少,思维方式比较单一,思考问题总有一定的局限性。有的学生在别人提出问题之后会不知所措,只是按自己的思维方式列式计算,以致出错。如“草地上有10只小兔,跑走了4只,草地上还有几只小兔?”对于这样的题目学生会不假思索就写了10-4=6。但如果把刚才题目的条件和问题位置调换一下变成 “草地上有10只小兔,跑走了一些后草地上还有6只小兔,跑走了几只小兔?”,学生也列式10-4=6。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主要是因为学生有一种思维定势,往往在学生头脑里出现的画面是:原来有一些小兔,跑走一些后,草地上还有一些小兔。学生未弄清题目已有的信息是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不知道解决这个问题应该要找出什么信息。在“怎样解答”环节,可以运用画图策略理解“求另一个加数”的数量关系,找准需用信息,确定解题方法。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反复读问题,要他们知道什么是已经给出的信息,什么是需要解决的,解决问题应该利用已知信息,让学生明白信息是为问题服务的,问题是要利用信息来解决的。
四、加强动手操作,明晰解题思路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儿童年龄越低,越需要借助直观和操作活动来丰富感性经验,以便理解题目的数量关系。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一)”中“解决问题”内容(例题是:有4排桌子,每排5张,一共有多少张?有2排桌子,一排5张,另一排4张,一共有多少张?),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能解决简单的有关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在学习了乘法的意义后,有些见到“一共”就用加法,见到“还剩”就用减法的学生,在本节课中就面临选择算法的难题。为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并逐步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在课中,鼓励学生理解题意,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问题的理解与分析过程。学生用图形表征时,用不同的图形表示题中意思,画出4个5张和一排4张、另一排5张,将两道题的条件和问题表示出来,使具体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学生用语言表征时根据老师的提问展开,“两道题中都有4和5,为什么解答方法不同?”学生根据题意理解当中道理,表述解题过程,说明选择算法的依据。这样利用画图、语言表征等方式,使学生明确数量关系,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选择合适的运算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利用教材资源,培养应用意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而教学资源内容的选取和表达形式力求接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能使学生感兴趣、有需要,能唤起思维的积极活动与共鸣。如教学“元、角、分”,笔者创设了“小小百货商店” 的生活情景:把学生的文具、日常生活用品、水果、小玩具等标上价钱。学生四人一组用人民币学具进行买卖商品的模拟活动,让其中的一人当售货员,其他的同学当顾客,“顾客” 要把选中的商品的钱准备好交给“售货员”,若给的钱数不对,其他同学要指出,角色要互换。然后让学生进一步思考:买一本标价5元6角3分的笔记本可以怎样付钱?有几种不同的付钱方法?同学们情绪高涨,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这一教材资源的利用、活动情境的创设使学生置身于这种开放的模拟生活情景中,人人参与,感受生活的真实,不仅有助于学生有效地从实践中学习元、角、分的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增强了学生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同时又强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读懂教材,在实际教学中准确把握新课程精神,把数学与生活密切结合,以学生发展为本,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助于促进低年级解决问题教学有效策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代蕊华.课堂设计与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