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

2014-05-15 01:19李杨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4年4期
关键词:知音鉴赏能力音乐作品

李杨

音乐鉴赏课是音乐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好的音乐鉴赏课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本文就音乐鉴赏课程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赏前,带疑寻思

学生的每一次聆听,都是对音乐新的鉴赏与思考,如何让学生在聆听前就有想法、有疑问,并对音乐作品有自己的期待呢?笔者要求学生在聆听作品前落实“想、疑、究、评”四个步骤。首先自我预设几个问题:

1.我能把音乐作品听通听顺吗?

2.音乐作品中的哪些因素触及我的情感?这些因素是怎样触动我的?

3.音乐中最精彩的旋律或段落是什么?

……

在聆听古曲《梅花三弄》前,学生提出疑问:“‘三弄是何意?为什么它们要停在‘三上?”这个问题很有价值。经过引导,学生发现中国传统乐曲常见的结构中“换头”“合尾”式的曲体很多,如:“三叠”“三弄”及绘画中的“岁寒三友”;我国语言中有“一而再,再而三”“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可见“三”是吉数,是中国人的审美尺度中饶有趣味的现象之一。一个音乐主题反复三次,既能被听觉捕捉并记住,又符合心理承受的长度。跨度适量,恰到好处。这也是许多中国乐曲采用三段体的原因之一。

通过指导,我发现这种“带疑寻思”的聆听不但能调动学生聆听音乐的积极性,更能提高聆听的实效性。教师从中也得到了学生聆听后的信息反馈,帮助教师在教学中能真正做到“点在关键处,拨在疑难处”。

二、赏中,设问导思

教学中怎样才能做到让学生自听自悟,一直困扰着教师。我在讲授古琴曲《流水》一课时,偶有一得。

师:请同学们闭目聆听,体会音乐带给你怎样的心境。

生1:音乐带给我优雅、恬静的心境。

生2:音乐带给我灵动而又深沉悠远的心境。

师:你们想过为何有如此心境吗?

(学生处于茫然的状态)

评析:学生的理解看似“深刻”,但却只浮于表面,这样的理解显然对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益处不大。

师:同学们都知道,一曲《高山流水》激荡出“伯牙遇知音”的故事千古流传,同学们对故事中伯牙遇知音后失知音做出的摔琴之举是如何理解的?

生:知音难觅,曲高和寡……

师:请同学们继续静心聆听音乐,并随琴音的起伏拨动你手中的“弦”(课前分发的皮筋),将自己置身于古琴声营造的情境之中,想想你在述说什么,传递什么。

生1:一位老者,在山谷间悠然地抚着古琴,周围有一缕缕青烟升起,青烟中,隐约看见山涧细流的清泉……

生2:我在欣赏山涧流水的声音和山谷令人惊叹的美妙……

师:刚才同学们对琴曲《流水》都有如此奇妙之感受,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段介绍古琴音色及演奏技法的视频,想想琴曲《流水》是如何通过琴音及演奏技法来表现其深邃意境的。

评析:听读音乐文本,就是要学生跨越与文本间的距离,全面理解音乐的内容和表达形式。这里,我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感受流水之“形”与流水之“境”,然后呈现音乐文本,让学生对音乐文本加以解读。

可见,通过设疑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更有利于学生解读音乐,提高赏乐效率。

三、赏后,练笔促思

听写结合一直是语文教学中富有成效的教学方法。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引入这一方法将大大提高学生参与音乐鉴赏的主观能动性,其形式有续写、扩写、补白等。这些小练笔可以帮助学生由接受性鉴赏向创造性鉴赏迈进。如聆听《二泉映月》之后就写《我与阿炳的对话》,聆听贝多芬的《月光》之后就写《漫话贝多芬与窗前少女》等。

创造性鉴赏能力是在鉴赏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的。音乐的理解性鉴赏、研究性鉴赏以及创造性鉴赏应伴随学生的整个赏乐过程。这种随音乐鉴赏安排的练笔,将体验、模仿、评价、研究、创新融为一体,使学生学有所依,写有所思,练有所得,拓展了学生的音乐审美思维空间,提高了聆听、鉴赏音乐的质量。

总之,音乐鉴赏教学要把鉴赏评价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视角,引导学生从多个层面进行评价,不断丰富鉴赏教学的内容,不断提高学生音乐鉴赏的质量。endprint

猜你喜欢
知音鉴赏能力音乐作品
小学美术课堂中鉴赏能力的培养途径探究
晏殊的忘年知音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曹娥庙
壮乡三月赶歌圩传歌传情传知音
钢琴音诗化的广西壮族民歌音乐浅析
从叛逆到妥协的音乐巨人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实践研究
基于网络背景下的著作权保护研究
浅谈我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