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
新课程改革提出以来,各地各学校为适应新课改的要求,都在积极寻求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所谓“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我校提出“优化主体参与,构建优效课堂”的课堂教学理念,不失为一种积极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它要求教师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转变角色和教学眼光,将课堂的关注点由自身向学生转变,最大程度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在积极健康的精神氛围中接受文化的熏陶和洗礼。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地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参与度。
一、关注学生的情感
学生是有喜怒哀乐感情的生命个体,所以教师要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首先就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事实上,健康与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信以及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
学生对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科都倾注了不同的情感。而这情感倾向反馈到教师眼中,也就有了所谓的“优生”和“差生”之分。教师首先需清晰地认识到这一点,然后采取合适的方式,使学生的情感都朝着正面的积极的方向转变。
二、关注学生的需求
低效甚至无效是新课改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遭遇的最大挑战。而无效和低效的课堂归根结底是由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过度地关注自身,忽略了学生。关注学生的需求首先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已知区”,并根据“已知区”推测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合理地设计教学入口,使新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激发学生主动探求的欲望,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关注学生的参与度
有效的课堂教学,绝不是某一个人的“独角戏”。课堂中的每个个体都应该在互动中生成新的知识和技能,领悟学科的基本方法、提升能力,体验情感交流。因此,在课堂上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点。
国际科学研究领域有三句名言:“you hear,you forget”(听来的忘得快)“you see,you remember”(看到的记得住)“you do,you understend”(做过的才能会),归纳成一句话是:“听不如看,看不如干”。因此,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能够围绕教学目标和重难点,针对班级中不同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设计出不同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之中,在不知不觉中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
同时,教师也可适当地借助当今的高科技优势,形声兼备地创设生动形象、新奇有趣的乐学情景,启迪学生的创造思维,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叶澜教授指出:“每一堂课都是师生人生中不可重复的生命体验。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及今后的多方面发展,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生命价值的体现。”
毫不夸张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教师职业生涯的长短。因而,教师将课堂教学的眼光由自身转向学生的发展是迫在眉睫的。怎样完成这种职业转变?关键在于教师平时多学习、多研究、多实践、多反思。落到实处,就是要求教师精心备课、深刻反思、不断学习。
1.精心备课。不仅要备教师在课堂上教的内容,更要备学生的需求,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深刻反思。反思能够使教师的教学效果实现质的飞跃。教师要重视从课前和课后两个维度以及教和学两个方面对自己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1)这节课我想让学生学到什么?教学重点和难点是什么?重点怎样突出,难点怎样突破?(2)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根据学生的基础和需求实施了教学重点和难点了吗?学生掌握了没有?还有什么不足或者有待改进之处?
3.不断学习。前辈们常说,想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必须要有源源不断的活水。而学习,就是教师汲取活水的源头。因而,不断学习是教师保持生命之树常青的不二法宝。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指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与兴趣的教学,能够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的教学,能够给学生足够自主空间的教学。简而言之,只有充分关注学生,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