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迪
一实践教学及质量监控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实践教学要求广大学生既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还应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较强的实践能力及较高的综合素质,通过较强的科技运用、推广和转化,更好地适应我国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战略。通过实践教学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其内涵突出“应用”二字,把“应用”提到人才培养目标与教学内容上,并将其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因此,实践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决定因素。但较多应用型本科高校在质量监控工作上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实践教学环节因为其教学模式和方式的多样化导致对实践教学的监控存在着许多问题甚至是盲区。
1在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存在重理论教学的倾向
在实践教学的监控上主要体现在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等方面,通过课堂教学质量管理模式来体现在质量管理模式上,忽视了对学生知识考核的整体性、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偏向于理论教学,不利于实践教学的发展。
2缺乏配套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关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教学制度缺乏、内容空洞、表达不清晰、培养目标不明确,在实践与教学上达不到统一性,未能做到有章可循,不能形成完整的监控体系。
3实践教学标准性差
受实践教学人员素质等因素的限制,再加上缺乏合理的质量标准和评价指标,实践教学开展还不规范,离较高的监控目标和质量要求也有一定距离。此外,目前已经建立的质量标准缺乏合理性,各环节没有按照标准的操作流程进行建立、各项指标不具体、可操作性差,特别是没有按照各专业的标准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实践教学标准。
4缺乏严谨的实践教学考核标准
部分高校也在按照一定的程序积极运行实践教学,但是对教师、学生实践教学结果缺乏严谨的考核制度,多是一些形式,存在一定的漏洞。使很多学生注重表面,缺乏对实践教学的真正理解,再加上实践指导方法缺乏合理性、实践教学评价效果缺乏严谨性,构成了实践教学监控中的某些盲点。教师是在凭良心教学,学生是在凭追求求学,在质和量上缺乏可控程度。
5质量监控的各项配套设施不到位
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需要各环节信息收集、管理及反馈机制等都处于最佳状态,而部分高校在上述运行机制中处于不畅状态,加之监控结果和数据缺乏科学的处理和管理,不能够行之有效地运行质量监控体系。此外,对于监控的成果多采用惩罚机制,缺乏鼓励措施和相应的改进方法,使监控工作相关的方面的矛盾不断。
6第三方监控主体的核心地位需重视
一些高校都把实践教学弱化,多以主观判断和自我评价为主,忽视了社会化质量评价的重要性。在对学校、社会、学生三方面对人才培养质量需求的调查中,发现在人才培养中只有学生的自我评定,信服度很低,缺乏学生在社会中的实践教学的评价,明显可以看出缺乏实践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监控点和相应的岗位的职业标准化评价体系。
二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原则
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建立起完善的教学质量管理及监控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如何构建一个更加科学、合理、全面、实用性强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多样化原则
鉴于理论教学的逻辑性和可表述性的特点,容易制定出统一的客观标准;但是由于实践教学由多种教学环节构成的特点,应以制定多样化的原则为目标,考核更多的综合能力,做到质量标准的专业化、细节化和多元化。如我国专业设置沿袭性较强,目前很多学科不符合社会发展的现状,因此,在制定质量监控控制体系时,应以专业设置和社会需求为基础,制定与之配套的多元化的质量监控体系。
2科学性原则
在制定质量监控体系时,应明确质量控制目标和质量管理标准,以此来确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定位。并本着清晰明确的质量标准,使实践教学便于掌握、便于操作,让教师和学生能够很好地参加实践教学。既注重实践教学的环节,又关注实践教学的可持续发展的现状。科学地制定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模式,是造就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保证。鉴于我国高等教育在课程结构体系及课程教学内容单一这一特点,更应强调全面、严谨、自成科学体系,注重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
3激励性原则
实践教学是学校、社会、企业共同参与完成的,其质量的提高在于合作共事,只有三方均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才会使我们的实践教学发生突破性的进展。因此,在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中不可忽视激励性原则,通过定期的指标考核,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实践活动中来;此外,也能激发教师的最佳教学状态,让其在教学中实践教学改革,进而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
4学校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原则
学校作为参与实践教学的主体力量,在实践教学中起到督导作用,应以客观、公正的态度来评价实践结果。此外,在整体实践教学监督制度的制定中,要基于教师的实际水平,还应适应社会和企业发展的需要,以此来构建合理、科学的社会管理体系。通过学校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原则来制定合理质量监督系统。
三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运行机制
1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
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模式即是我们追求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则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或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根据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和自身的教育资源等特点,在人才培养实践中建立稳定的结构状态和运行机制,集中体现办学特色等。其中人才培养的目标则为人才培养的核心部分,通过制定人才培养的全面实践活动,在真正意义上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因此,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都应与其进展相配合,即将传统大学教育模式向应用型教育模式进行转化,达到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的与时俱进。目前众多的应用型本科高校以实用为导向,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优化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努力完善健全实践教学的质量保障体系。endprint
2建立高效的领导决策系统
组织决策机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部分,应由主要职能部门负责人、资深的教授和行业专家组成,对一些重大决策、办学定位、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和目标等进行决策性的指导,通过制定中长期的发展改革规划,根据信息系统、毕业生质量、社会评价等制定长远的质量管理体系,及时解决目前实践教学质量中存在的问题,在真正意义上起到决策性作用。
3将实践教学管理规范及质量标准体系明确化
科学完备的管理规范和质量标准应以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为基础,因此,应加强实践教学规章制度的建设,以达到实践教学管理规范化的程度。如可以根据实践教学体系内容,重点建设实践教学各环节的管理制度、校外实习基地、毕业论文(设计)及实验室等有关制度。其次,要建立互相联系、相互制约,能够互相补充完善的质量标准体系。再次,实践教学质量标准制定要符合人才培养定位,还要参照行业标准和通用标准,并且要根据实践教学目标,科学完备的管理规范和质量标准。综上所述,实践教学质量标准体系的建设要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通过不定期的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等,不断将科学完备的实践教学管理规范及质量标准体系明确化。
4及时完善实践教学相关配套的建设
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基础。我国目前高等教育的课程结构设置存在很大的缺陷,如理论课时过多、学生实践能力差等,不利于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近几年,高校为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加大了投入力度,如多功能教室、语音室、机房、实验室、实习基地等基本教学条件得到相当改善。此外,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质量工程建设取得一定成绩。本着产学协作的原则,立足于高校办学、学生个人发展、行业发展的多赢局面,大力发展产学协作教育以保证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技术型人才。此外,随着教育大环境的改变,应适时完善实践教学质量控制体系。
提高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不变的主题,也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尤其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努力做好分类评估模式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的各项工作。
参考文献
[1]陈一文.基于“外适质量观”的应用性本科专业评估体系研究[D].中南大学,2010.
[2]范秀娟.我国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和研究[D].兰州大学,2010.
[3]隋姗姗,韩琪.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思考[J].价值工程,2012(6):223-224.
[4]林多贤.长效机制与品牌策略:地方高校教学评估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06.
[5]俞浩,姚文均.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安徽科技学院为例[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8):16-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