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兴胜
老师们都认为:凡是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并且使教学目标有效达成的教学活动,都可以称之为“有效教学活动”。于是,都在研究与探索如何使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可是,纵观阅读教学活动,教师捧着一本语文书,孩子不知道读了多少遍,课堂依旧低效,学生的语文素养依旧在原地徘徊。也许我们过多地刻意创设阅读教学的氛围,也许我们一味迷恋于追求阅读教学的“盛况空前”……总觉得这样就是有效教学,往往在无意中与有效失之交臂。最近,我听了一节阅读教学课《谁的本领大》,教者精心设计了有效的环节,让人深思。
一、有效的字词掌握预设
观点:要让教师的“一言堂”发展成为师生的“众议院”,听写字词也不能例外。
片段一
师:同学们,请翻开你们的听写本,开始听写词语。
(生听写:推 难受 本领 碰撞 挂 船夫 正巧 脱下)
师:刚才小朋友们写得多么认真呀!大家听写的词语已经出现在大屏幕上了,自己细心地对一对。咱们比比,哪些同学全对。
(学生自己对照订正)
师:你觉得哪个字很容易错?给大家提个醒。
……
思考:
回想我们平时的听写词语环节,多数时候,都是课文全部学完了,单独找时间听写。这时候,通常都会有很多学生出错,还要继续进行听写。在这一教学片段中,教师在第二课时的开始就组织词语听写,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是对上一节课学习内容的回忆与巩固,因为第一课时再怎么生动,学生依旧会有忘记的可能;第二,这是在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的体现。同时,教师在听写以后,并没有将听写本收起来,待到课后批改,而是让学生对着正确的书写自己检查:写对的打上一个勾,错误的字迅速订正,然后也打个勾,并且提醒其他学生注意。这样一来,评价的主体就不仅仅是教师了。其实,评价也是学生学习的能力指标。学生既然是学习活动的主动构建者,毫无疑问也应该是整个学习过程的评价者。让学生自己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有效评价,这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保证。教师所要做的是:给学生创设良好的评价环境,使学生有足够的安全感进行课堂评价。这便是我们经常说的:要让教师的“一言堂”发展成为师生的“众议院”。这一评价设计中,教师轻松点拨,学生轻松自评,识字写字教学因有效的预设而高效起来。
二、有效的文本进入预设
观点: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迅速、有效地搜集并提炼外部信息的能力。
片段二
师:(出示PPT课件)现在请小朋友们回想一下课文内容,看看能不能完成填空。
课文讲了 和 比本领的事。(贴画:太阳和风)他们共比了 次,第 自然段到第 自然段写的是第一次比赛;第 自然段到第 自然段写的是第二次比赛。
生:(思考并且回答交流)
……
思考:
课堂有限的40分钟不容我们有丝毫耽搁。怎样引导孩子快速进入教材,与文本有效对话,与作者沟通心灵,显得尤其重要。有效进入文本的方法与途径各式各样,老师们都在想方设法创新导入。笔者觉得:教师带领学生从文本主要内容入手,不失为一种非常传统的好办法。这一案例中,教师在预设时,能够考虑到向学生出示填空题,无疑是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回顾文本,随后,引导学生感悟文本、品味字句。
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设计能够在指导学生回顾与掌握文本内容时,培养他们快速搜集、提炼外部信息的能力。因为,报纸、杂志、网络等大容量的信息载体所承载的资源在快速传播着。教师必须有很强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培养学生的能力。案例中看似简单的设计,实际上是生本理念在驱使着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因为,我们需要告诉学生:生命个体必须关注社会,关注身边的一切,不但要在课堂中读书,更要有种大语文的学习观,远离“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三、有效的想象指导预设
观点:指导低年级学生进行想象,应该提供匹配的支点。
片段三
师:风听了后怎样说的?它说这话之前心里是怎么想的?请小朋友们用下面的句式说一说。
(出示课件①)要比这个,那可是我的 ,我只要 ,这小孩还不 。
(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
师:风失败了,太阳又是怎么想的呢?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吧!
(出示课件②)风失败了,太阳又是怎么想的呢?
思考:
翻开苏教版语文教材,几乎每篇文章都是图文并茂,但是作者写作文本时,总是会因为篇幅以及读者阅读水平的限制,在物化文本内容与思想时,在文中留下一些“空白”。这就像绘画中的“空,然后有生气一样”,有的时候给人意犹未尽之感。怎样让学生通过丰富的想象,补充与文本相匹配的内容,以拓展课文的背景范围和学生的思维空间,实现与文本的无缝对接?这是语文教师在教学预设时,值得注意与恰当开发的问题。
这一案例中,教师先后给学生出示了两道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说话。乍一看,这仅仅是个小例子,但是仔细看,问题①是问题②的基础,有了问题①作铺垫,问题②才不至于让学生为难。问题①是扶放结合,问题②则让学生充分展示出丰富的想象能力。所以笔者以为:想象与其他的学习能力一样,也必须经历从扶到放的过程。尤其在低年级,应该给学生一个想象的支点。让学生就着这样的支点展开想象,培养想象力,才会离高效越来越近。
回想我们的课堂,不少老师也十分重视文本空白的运用,所不同的是,只要有空白,就赶紧组织学生展开想象,不作任何引导与扶助,总觉得这样会制约学生想象,结果要么想象不到位,要么就只是几个学生在前台表演,大部分学生在后台充当看客。所以,什么时候“限制想象”是束缚孩子的想象力,什么时候“限制想象”对学生想象力提高起推进作用,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辩证对待。这一片段中,教师照顾到了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想象练习,一步一个脚印地引导学生走进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走进文本的字里行间。可以这样说:因为预设想象指导时,以人为本,更加务实了,所以教学过程就更加有效了。
四、有效的文道统一预设
观点:真正的文道统一,不是将学文与明理截然分开,然后生硬相加。
片段四
师:通过两次比赛,太阳和风所使出的本领都一样。但是他们俩都输一次赢一次,你从中想到了什么。
生:我觉得风的本领大,太阳的本领也大。
生:我觉得他们各有各的本领。
生:我们虽然有自己的本领,但是我们不能骄傲呀!
师:是呀,他们再次相见的时候,会说什么呢?
生:见面后,太阳肯定会说:“风,你的本领很大。”
师:风呢?怎么说?
生:太阳,你别夸了,再夸我会骄傲的!
师:风呀,这是别人在欣赏你呢!别人也有本领呢,你也欣赏欣赏别人,夸夸别人呀!
……
思考:
我们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形容为硬币的两个面,谁也不能回避谁。工具性的“神”即是人文性,而人文性又以工具性作为载体。作者在文本中渗透进思想内涵,让学生在品味文字的过程中,领悟作者所要求的人文思考。
就本文看来,作者在启发学生:有本领要懂得谦虚,不能骄傲。然而,作为旁观者,仔细品味这一实录片段,再结合教材,对于思想意义,笔者以为,应该也是多元的。因此,透过教材,懂得欣赏别人,学会赞美别人也应该是本文的一个思想内涵。教师在教学预设中就应该有所思考,所以,学生说:“太阳,你别夸了,再夸我会骄傲的”这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其实说明了风懂得了谦虚。这样一个精彩的生成性的细节,教者没有忽略,而是引导学生:“风呀,这是别人在欣赏你呢!别人也有本领呢。你也欣赏欣赏别人,夸夸别人呀!”于是,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欣赏起别人来。我想:这才是真正的文道统一,而非将学习文本与明理截然分开,然后简单生硬相加。正所谓对话文本,感悟真理。有效的文道统一也必须这样理解吧?
的确,语文教学的核心在于阅读教学。语文教师需要紧紧抓住教材这一“例子”,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恰当的方法,精心进行有效预设,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升华学生的人文内涵,生成的效度才可能更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