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照霞
【案例背景】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一组写景抒情散文,在学习第一篇课文《春》时,我先示范朗读了课文,问学生感受到了朱自清先生对春天怎样的感情?学生都能感受到作者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我接着问:“作者通过哪些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这种情感?”学生也很容易地看出了文中所写的草、花、风、雨、人等景物。我说:“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呢?下面我以写‘草这一段为例,教给大家一些欣赏散文语言的方法。”
【案例描述】
师:我们看“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这句中的“钻”如改为“长”,行吗?
生:不行,“钻”是很用力,很不容易才长出来,而“长”显得太普通,不能体现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师:对散文中动词妙处的体悟,可以用“换词法”来感受,我们再看“偷偷地”这个形容词,如果删去,是否影响句子意思的表达?
生:影响句子的表意。因为“偷偷地”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小草悄悄地用力钻出地面,似乎有些像个顽皮的孩子在和人们逗着玩,趁人不注意就出现在了人们的视线中。
师:是啊,“偷偷地”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小草钻出地面的情态,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我们要关注修辞手法的作用,同时,形容词的作用可用“删词法”来体会。我们再来看“嫩嫩的,绿绿的”这两个短句的先后顺序能调整吗?
生:不能……(困惑……)
师:联系上下句想一想……
生:(大悟)刚从土里钻出来的小草,自然很嫩,“绿绿的”恰好引出下句“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生:韩愈有一首诗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摇看近却无。”作者看到刚钻出土地的小草,情不自禁地用手一摸嫩嫩的;仔细看看,是那么嫩绿;抬头向远处望去,发现“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这一顺序写出了作者真切的感受。同时,下一句还写出了春草满园之广,让人联想到王安石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
(师生热烈鼓掌。)
师:这位同学结合古诗发挥自己的想象来理解,通过形象的描绘让我们对“嫩嫩的,绿绿的”这两个短句的先后顺序有了更丰富的感受。作者写草突出了春草顽强的生命力、柔嫩的质感、嫩绿的颜色和遍布大地的范围之广,语序先后与上下文的语境相关。为何还要写人们的活动呢?
生:侧面烘托了草的嫩绿可爱,人的活泼与草的生机互相映衬,写出了春回大地的蓬勃生机,表现出人们对草的喜爱。
师:是啊,正侧面描写相结合,可以从不同角度体现事物的特征,使内容更丰满。最后两句“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这两句的顺序可以调换顺序吗?
生:不能,轻悄悄的春风吹过来,小草随风轻舞,才可以看出草的柔软。
师:我们可以用“换词法”体会动词的妙处,用“删除法”体会形容词的作用,用“调序法”悟出语序先后的用意,用关注修辞手法的作用,体会修辞突出的景物特点,请大家用从这一段中学到的品味词语的方法,任选一段,阅读批注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景物特点。
【案例分析】
通过这样一番示范,学生在任选一段学习品味语言,感受景物特点时,能有“法”可依,学起来也就轻松顺利多了。有些学生还发现了文中其他的一些写法:描写顺序、描写角度、描写方式等。我觉得运用此种方法学习其他内容,在尝试中运用,学生容易发现语文学习的规律,掌握语言学习的方法。由于我是自己整合了教材,按文体组织学习,学生还可以在学习其他同类课文中反复运用体会,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作者单位 新疆乌鲁木齐十二师三坪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