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人觉察的尴尬程度与亲社会行为倾向的关系研究

2014-05-12 00:13林常青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被试程度个体

林常青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福建·福州 350117)

一、前言

尴尬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会体验到的一种情绪。尴尬情绪的研究国内比较少,但国外却很多。关于尴尬的概念,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种模型,如关注中心模型、自尊丧失模型、社会评价理解模型等[1]。这些模型都是从尴尬产生的原因层面来定义尴尬的。有学者认为,情绪和情感有他特有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三个维度,因此从这三个维度定义尴尬是可行的[2]。孙艳华,马伟娜曾把尴尬界定为:尴尬是在真实情景及某些情景的诱导下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个体会产生的主观体验有:滑稽的,愚蠢的,笨拙的、紧张、隐藏或回避意向,同时伴有一定的生理反应和外部表现:如脸红、愚钝的微笑、注意转移、手和身体的运动等[1]。本文也同意这个概念。

尴尬与羞愧、自豪类情绪一样,都属于自我意识情绪。尴尬研究的方法也遵循自我意识情绪的研究方法。王昱文认为自我意识情绪的研究方法主要分为4种,自我报告测量、非言语行为编码技术、言语报告和行为测量相结合技术,脑神经成像技术 (如PET,fMRI)[3]。

就体验到自我意识情绪的个体而言,他们体验这种情绪在很大程度上是依照对他人评价的评价[4]。体验到尴尬的个体报告说,他们感觉时刻被他人审视着,并且他人对他们预想的社会身份会造成威胁[5]。鉴于尴尬会给个体带来这种主观的感受,人们竭力避免这种情绪。有学者认为,对尴尬会带来的那种焦虑情绪的预期,都会损害个体日常的社交行为,甚至在极端的情况下还会导致临床上的某种障碍[6]。

尽管尴尬会给人带来负面的情绪体验,也有学者认为尴尬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7]。这种观点起源于Goffman,他认为,情境对个体成员具有某种约束性,在这个情境中,个体期望能被合理地对待,这不仅仅取决于他对角色。因此,尴尬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约束个体在一定的社交规范中行为的方式。他指出“尴尬不是一种破坏社交行为的不合理因素,而是有序行为本身的一部分”[8]。下面四个研究支持了这个看法。首先,尴尬发生在社交规则或习俗被破坏时。第二,自豪的积极奖赏作用和尴尬的消极惩罚作用可以强化合适的社交行为。第三,尴尬的表情能修复社交关系,并且更容易得到谅解。它的非言语信号类似其他物种的缓和姿态。例如,Semin和Manstead(1982)发现,一个人撞倒超市的指示牌后,当他表现出可观察到的尴尬表情时,比他没有表现时被更积极地评价。最后,在特殊脑损伤和行为困难的临床病人诊断中,能表现(自己)和解释(他人)尴尬的个体被认为是社会功能较完善的[9]。这些研究在某种程度上都说明尴尬具有一种社会功能,但这种社会功能具体是什么呢?基于上述观点,本研究大胆假设尴尬表现具有亲社会性的功能,即表现出尴尬可以显示尴尬个体潜在的亲社会倾向,而这种社会功能就是通过尴尬的亲社会行为倾向来表现的。而在社交过程中,个体的尴尬要被他人所觉察其亲社会性的功能才能得到最大发挥。

2012年1月份美国个性与社会心理学杂志刊发了一篇Matthew Feinberg,Robb Willer和Dacher Keltner的尴尬情绪研究的文章,该文以不同文化背景的美国学生为被试(如欧洲美国人、亚裔美国人等),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个体尴尬情绪与其亲社会性的关系。其研究结果显示,个体表现出的尴尬情绪可以作为其亲社会的一种信号[10]。但是这种推断是否能推及到中国人身上呢?本研究参照该文的研究思路在另一个层面上也可以验证这个结论在中国被试的适用性。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

选取某大学的大学生32名,男17名,女15名,年龄20—25岁 (平均年龄为22.10岁,标准差为1.30)。口头表达能力良好,说话语气语调语速正常,能较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实验设计

相关研究设计,变量1为他人评定的被试的尴尬程度,变量2为被试的亲社会行为倾向。

(三)实验材料

丛文君等人修订的亲社会行为倾向问卷。丛文君对目前应用很广的Gustavo Carlo的量表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量表仍有六个分量表——公开的、匿名的、利他的、依从的、情绪性的、紧急的。

同时,还包括作者本人设计的旁观者观察评分表。

(四)实验过程

实验过程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采用言语报告和行为测量相结合技术让被试对着摄像头自我陈述一件自己曾体验到的最尴尬的事情,陈述完后立即完成亲社会行为倾向问卷;第二个阶段是对这些视频进行评定。具体过程如下:

1、主试把被试带进一间房间里,让他面对着录像机(相机型号为Canon IXUS 870IS)坐下,录像机距被试2米远。被试进来后,主试对被试说:“请你回想一下你曾经经历过的一件最尴尬的事,并用两分钟左右的时间详细地把整个事件的发生过程讲述出来,准备好了就按下相机的‘开始’键,然后开始讲述,讲完之后也按下相机的‘结束’键,视频录制结束。”视频结束后,被试立即做亲社会行为倾向问卷,做完后当场收回。被试一个一个进行视频录制。

2、第二个阶段是对视频进行评定。这些视频在评定之前对首尾的不相关内容进行了剪切,保证评定者看到的内容只是被试的自我陈述。并且对视频进行了编号,男性被试的编号为A1—A17,女性被试的编号为B1—B15。同时这个编号也与被试的问卷编号是一样的。这些工作做好后,开始让评定者进行评定了。为了保证这5位评定者的标准是一样的,根据本研究对尴尬的定义,统一把视频中这些表现视为尴尬,具体有:①语言表达方面,如停顿,结巴,语无伦次,不流畅,语调瞬间提高,强调重复所讲的内容,同时对所讲的内容进行解释。当这些表现出现两次以上时,就判定为尴尬;②表情方面,如不好意思的笑容,眼神飘忽,注意转移,当这些表现出现两次以上时,也视为尴尬;③肢体语言方面,手和身体晃动,各种小动作(如摸额头,摸后脑勺,摸头发等等),坐立不安,当这些表现出现两次以上时,同时也被视为尴尬。标准确定后,5位评定者就开始对这些视频进行评分,分数写在相应的评分表上。评分时有两个维度,即视频中人物表现的尴尬程度,视频内容的尴尬程度,后者主要是为了分离对前者维度评分的干扰。5位评定者一起看视频并对视频打分,视频是随机呈现的。评定结束后,统一收回评分表。

三、结果

(一)实验数据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数据包括亲社会行为倾向问卷的数据和5位评分者的评分。

从表1可以看出,被试的亲社会行为倾向总的得分为3.31,大于该5点量表中的中数3,所以被试总体上是具有亲社会倾向的。

表1 亲社会行为倾向问卷各维度和总均分的平均分、标准差

表2 5个评定者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

从表2可以看出,5个评分者在.05和.01水平上大部分呈显著相关,这说明5个评分者给视频的评定标准是一致。

表3 他人觉察的尴尬程度与亲社会行为倾向及各维度的皮尔逊相关系数

从上表可以看出,他人觉察的尴尬程度与亲社会行为倾向的相关不显著,同时与其6个维度的相关也不显著。

(二)讨论

本实验的结果是,他人觉察的尴尬程度与亲社会行为倾向的相关不显著,同时与其6个维度的相关也不显著。这与假设不符,同时与Matthew Feinberg,Robb Willer和Dacher Keltner的文章的结论也不同。分析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

1、在视频的录制过程中,采用言语报告和行为测量相结合技术这种测量自我意识情绪的方法不足以诱发被试的尴尬情绪。让被试自我陈述一件曾经历过的最尴尬的事件并不能把被试的尴尬情绪调动出来。从对视频中人物表现的尴尬程度的评分结果来看,有9.4%的被试的评分低于5点量表中的3(3表示尴尬程度一般)。

2、实验的设计存在缺陷。为了确保言语报告和行为测量相结合技术能够把被试的尴尬情绪诱发出来,应该在被试录完视频和完成问卷后分别检测被试的情绪,看看被试的尴尬情绪是否被诱发出来并且保持住了。所以研究者们在进行情绪诱发的实验中,可以参考这个经验,提高实验的严谨程度。

3、理论构想不合理。被试在录制视频后填写的亲社会行为问卷测的是一种行为倾向,这种倾向并不因情境的改变而变化,它已成为人格的一部分。所以在诱发尴尬情绪后测量被试的亲社会行为倾向,然后再计算二者的相关,结果可能就会不显著。Matthew Feinberg等人的尴尬研究使用的实验过程大部分是一样,但其结果却是他人评价的尴尬程度与被试的亲社会行为倾向显著相关。这个结果是有待考证的,结果的外部效度还要在多个研究中逐渐证实。

4、中国人尴尬情绪表达强度不够。与Matthew Feinberg等人的研究相比,本文结果不显著也可能是因为与西方人相比,中国人在自我意识情绪表达的强度上较低。中国人从小生长在一个奉行中庸、谦虚、枪打出头鸟的集体主义文化中,在处理自我意识情绪方面可能会使用压抑的自我防御策略,从而使他人觉察不出来。

(三)结论

本实验结果显示:他人觉察的被试的尴尬程度与被试的亲社会行为倾向二者相关不显著。他人觉察被试尴尬并不能说明被试的亲社会行为倾向水平如何。

[1]孙艳华,马伟娜.尴尬情绪的研究述评[J].健康研究,2009,29(6).

[2]彭聃龄主编.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王昱文.中学生的自尊、归因方式与自我意识情绪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

[4]Keltner,D. (1995).Signs of appeasement:Evidence for the distinct displays of embarrassment,amusement,and shame.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68,441–454.doi:10.1037/0022-3514.68.3.441.

[5]Semin,G.R.,&Manstead,A.S.R.(1982).The socialimplicationsofembarrassment displays and restitution behavior.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12,367–377.doi:10.1002/ejsp.2420120404.

[6]Schlenker,B.R.,&Leary,M.R. (1982).Social psychology and self presentation:A conceptualization and model.PsychologicalBulletin,92,641–669.doi:10.1037/0033-2909.92.3.641.

[7]Goffman,E.(1956).Embarrassment and social organization.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62,264–271.doi:10.1086/222003.

[8]Ekman P.An argument for basic emotions[J].Cognition&Emotions,1992,6:169-200.

[9]王吉玉,王淑华,王海鹰.尴尬情绪的概念及功能[J].社会心理科学,2012(11).

[10]Feinberg,M.,Willer,R.& Keltner,D.Flustered and Faithful:Embarrassment as a Signal of Prosociality[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12(102):81,97.

猜你喜欢
被试程度个体
多级计分测验中基于残差统计量的被试拟合研究*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大学生宿舍人际交往研究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河南省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调查研究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
断裂对油气富集程度的控制作用
民族杂居区大专生学习社会化现状的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