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色彩在陶瓷色彩艺术中的创新应用

2014-05-12 05:59李甲栈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4年1期
关键词:唐卡陶瓷色彩

李甲栈

福建省德化县华达陶瓷有限公司 362500

唐卡,源自藏语音译,原指用裁断装裱后供奉用的宗教卷轴画,具有鲜明的藏族特色和浓郁的宗教韵味,是长期过着游牧生活的藏民表达宗教信仰的一种方式,因此唐卡内容一般以宗教题材为主。唐卡浓艳富丽的色彩极具代表性,品种和质地多样,在布面或纸面上的绘画唐卡与陶瓷色彩艺术有着些许相似之处。绘画唐卡着色绘制复杂,颜色用料考究,颜料由天然矿植物原料提炼而成,经久不褪,制作颜料所需的矿石主要分布在西藏、尼泊尔附近的矿山上。传统唐卡色料的选取十分困难,制作也全凭手工完成,因此每一件唐卡作品都弥足珍贵。

一、唐卡的色彩特征

唐卡色彩艳丽极致,富有冲击力和震撼感,色彩强烈,对比鲜明,纯色相应用的相当广泛,给人一种内在的冲动。热烈的色彩效果,加之描绘的尘世或佛国万物,传达出虔诚神圣的情感。唐卡的色彩原则是统一与冲突的结合,即运用统一的色调,且能取得色彩的视觉冲击。统一的色调指的是同类色或邻近色,唐卡之所以给人一种明亮舒适的视觉感受,即源于大面积同类色和邻近色的使用,常见的有如黄、橙、红等暖色系的渲染。唐卡色彩的视觉冲击来源于画师对色彩的不同明度、不同纯度、不同色相的巧妙应用。同一色相但不同明度的色彩使用,形成层次鲜明且不失和谐的视觉跳跃感,如酒红、洋红、红色、橘红、橘黄、黄、亮黄的综合使用。不同色相但明度和纯度基本相同的色彩使用,亦能带来协调丰富的画面,如紫色与黄色、蓝色与橙色的配色方式,营造出热烈平衡的氛围。视觉的冲击也来源于色彩的对比,色相、明度和纯度差距较大的颜色,自然形成强烈对比,通过色彩使用面积的不同来进行调和,如在大面积的红黄色彩上,加以若干小面积对比色的点缀,如蓝绿色,使原本过分统一甚至单调的画面产生悦动离奇的效果。实际上,唐卡轻易地将色彩性格统一,使各种颜色的感觉向一个中心靠拢,或者是色相,或者是明度,或者是纯度,最后形成调性极强的画面效果。

二、唐卡色彩符号的释义

唐卡色彩斑斓、庄重威严的画面,给人以震撼的心灵体验,这根植于唐卡的宗教性特征。藏传唐卡试图描绘出远离人间苦难,金碧辉煌的极乐世界,因此唐卡富丽典雅的色彩趋于理想化。斑斓的着色并非是众多繁杂色彩的交替,相反,唐卡的用色简单,多源自统一的色调,多数唐卡使用红黄白蓝青“五大元素”,与藏传佛教认为的五大宇宙本源 “火”“地”“水”“风”“空”相对应,着色单纯化与佛教简洁纯净的信仰相吻合。然而,单纯并非单调,每一色调象征不同的宗教蕴意,对比色彩的精巧使用及对色彩明暗、冷暖的调和,使唐卡画面富有热烈的节奏感,但这种节奏感平衡有序,令人舒心,表达出藏传佛教万物和谐、相互交融、秩序宁静的佛教智慧。

三、唐卡色彩与陶瓷艺术的结合——唐卡瓷塑

传统陶瓷色彩多是由化学颜料经过填色、反应、烧制而成。唐卡瓷塑作为唐卡色彩与陶瓷雕塑的结合,是在已烧制成型的白瓷成品上进行着色,由画师将珍贵的矿植物颜料描绘于瓷器之上,是唐卡色彩艺术在陶瓷雕塑的创新应用。

唐卡瓷塑既需要高超的雕刻技艺,又需要精湛的画工,整件唐卡瓷塑作品的完成耗时较长,需要至少三个月的时间,瓷塑烧制完成后,经过底色着色,再运用传统唐卡描绘的工艺,逐笔绘制瓷塑的线条和花纹,为不同部位上色,做工细致,用料考究。

如水月观音作品(如图1示),白瓷瓷体本身线条流畅,轮廓清晰,面容真切,恰当地展现出观音脚踏莲花、淡然闲适的神态。使用唐卡色彩上色后,作品给人截然不同的感受。与白瓷质朴清透的质感相比,唐卡观音作品色彩丰富,层次鲜明,给人以明亮舒适的视觉。暖色调的主色意寓金碧辉煌的佛国世界,传递出充满希望的正能量。小面积蓝绿色调的对比,肢体白瓷本质的保留,一方面秉承唐卡用色对比强烈的原则,另一方面更显白瓷清透如玉的质感。观音衣饰自然垂挂,渐变、明暗交替的着色技巧使衣饰线条流畅自然,呈现厚重庄严之感。衣物上的纹饰,经过小面积冷色调的点缀,莲花朵朵、清晰可见。衣饰颜色由深及浅,由淡而重,远看色彩斑斓,近看则能体会到真实的褶皱感、飘逸感。鎏金边饰勾勒出的衣饰轮廓,与暖色调的主体颜色悄然一体,使塑造的观音形象更显高贵神圣,庄重华丽。

四、唐卡瓷塑的艺术价值

(一)唐卡瓷塑对唐卡文化的传承

唐卡具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却因为宗教地域等因素,并未得到广泛推广。华丽精美的唐卡不仅是藏传佛教神圣与尊严的象征,更是藏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中国陶瓷雕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是传统的仙佛题材,艺术家们往往参阅史料传说,加之自身的理解与想象,用白瓷、加彩雕塑等形式,塑造出风格各异的作品形象。现有的唐卡瓷塑是这类题材的延伸,多选取宗教人物作为题材进行创作,尊重唐卡文化的宗教特性。

藏传唐卡作品多为平面绘画形式,依赖色彩和画工呈现,而唐卡瓷塑集合人们的信仰溯源,立体逼真,既传承唐卡文化艳丽斑斓、调和统一的色彩性格,又同样表达庄严虔诚、向往彼岸的艺术情感,更将平面绘画艺术升华到立体雕塑艺术层面。唐卡瓷塑不仅传承唐卡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而且为唐卡色彩开创新的艺术载体。

(二)唐卡瓷塑是陶瓷文化发展的产物

回顾陶瓷发展史,陶瓷文化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紧密联系。由粗陋的陶艺器皿,到上釉精致的陶瓷摆件,由朴实典雅的宋瓷,到华美轻浮的元清彩绘,陶瓷艺术显然是社会发展的代表元素之一。物质生活的繁荣,促成陶瓷色彩艺术的发展,人们不再满足于单调的形式,转而追求热闹多变的表达,或经典或豪华的装饰,或浓妆艳抹或清丽脱俗的着色,多样的艺术形式都反映出物质文化的繁华和经济发展水平对精神文化的推进。

陶瓷色彩艺术正处在繁荣发展、不断更新的时期,这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不断涌现出适应于陶瓷制作工艺的化工颜料和制作技术。此外,安定文明的社会环境,促进各种艺术形式的交流,人们的生活品味不断提高,陶瓷艺术品除了在造型上需要不断突破创新,也需要在色彩艺术上迎合大众的审美。因此,唐卡瓷塑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应运而生,使陶瓷色彩艺术有了新的发展领域。(三)唐卡瓷塑对陶瓷色彩艺术的推动唐卡瓷塑强烈绚烂的视觉效果,填补了传统瓷塑,尤其是佛教题材瓷塑温婉有余而刚劲不足的特点。唐卡瓷塑吸收了唐卡色彩统一调和、震撼冲击的效果,融合了传统陶瓷彩绘艺术的彩绘技艺,使人物形象特点鲜明,栩栩如生,在浓烈艳丽的色彩烘托下,整体造型富丽堂皇、威严端庄,令人感受到一场心灵的洗礼。这种直沁人心脾的艺术效果,是传统陶瓷色彩艺术长期思考并不断寻求的目标。唐卡色彩的使用,无形中为创作者、唐卡瓷塑作品、欣赏者之间搭建了沟通的纽带,传递虔诚神圣的艺术情感。欣赏者既能“阅读”到创作者精湛的技艺,又能通过色彩结合想象,“品味”出作品的情感内涵,达到“读瓷”与“品瓷”的完美契合。可以说唐卡色彩的应用,是陶瓷色彩艺术的一个突破。

唐卡色彩在陶瓷色彩艺术中仍大有可为,目前出现的作品多为人物雕塑,且多与宗教题材相关。艺术家们不断探索唐卡色彩与陶瓷文化的结合,唐卡色彩除了在传统人物雕塑上的应用外,相信不久的将来,会出现更多令世人惊艳的艺术瑰宝。

图1《水月观音》作者:李甲栈

陶瓷色彩艺术是创作者技艺的展现,也是欣赏者感受、联想、体味作品的一个重要元素。中国陶瓷色彩艺术讲究相互烘托、静动相宜的意境,色彩甚至是一件陶瓷作品的灵魂,令作品本身的情感表达更为真切,对陶瓷色彩的研究与时俱进,大批现当代艺术家们致力于用色彩的魅力开拓陶瓷艺术的新里程。

[1]凡建秋.藏传唐卡的色彩学研究[J].宜宾学院学报,2004(3)

[2]蓝国华,蓝芳.《让“古彩”焕发青春的探索》[J].中国陶瓷,2007(2)

[3]周思中.论彩绘瓷的发展及意义[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9(6)

[4]米瑛.佛教题材唐卡及其色彩释义[J].大众文艺,2010(4)

[5]朱开佩.论色彩在陶瓷艺术肌理中的作用与运用[J].中国陶瓷,2011(4)

[6]孔六庆.中国陶瓷绘画艺术史[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12)

猜你喜欢
唐卡陶瓷色彩
浅谈唐卡文物的保护修复——以馆藏清代活佛像唐卡为例
清人绘六世班禅唐卡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陶瓷艺术作品
神奇的色彩(上)
精湛的唐卡与金工技艺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阐释唐卡保护——以故宫博物院的唐卡保护为例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德化陶瓷 闽中精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