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铭:让员工成为企业内“志工”

2014-05-12 13:15谢丹丹
中外管理 2014年5期
关键词:志工慈济爱心

谢丹丹

2013年12月1日,河北易县,冬令发放。

这里是“狼牙山五壮士”故事的诞生地,但至今村民人均年收入不足千元。

凌晨三点半,韩铭起床,和慈济的师兄师姐,一起为当天的发放做准备。韩铭所分配的任务,是要为易县七峪乡372户、808位村民煮粥喝。煮完粥,韩铭再将一碗碗热粥盛入碗中,盖好碗盖,装入大盒子里。

韩铭从来不做饭。

发放现场的他,身着统一的服装,看起来与别的志工没有两样。可是,他的另一个身份却是某航天科技公司的董事长。

像韩铭、仇序一样,身为企业家的慈济志工,在北京地区,还不少。

慈济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吸引力,使得日理万机的企业家们,能够持之以恒地“走入人间”?在面临重大事件时,究竟是什么使得众多企业家不惜放下公司事务,奔赴各地的救灾、扶贫一线?

韩铭坚定地回答:爱。

爱一时容易,爱一世不易。人心向善是人的天性,慈济成功,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在“做”中启迪人的爱心,激发人内心的良善。

走近苦难,“缩小”自己

既然人性本良善,为什么人们常常忘了付出自己的爱心?

因为人们常常生活得太幸福,而忘了身边的苦难。

2013年7月,韩铭作为在培训期间的志工,到河北易县进行访视。那里的环境让他大为惊讶。很难想象,在离北京这个国际大都市车程不超过3个小时的地方,居然会有这样的贫穷。韩铭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可这恰恰都是真的。

他探访过一位老人,这位老人的四个儿子全部“倒插门”。他独自生活,没有一点收入来源。他年老体衰,却无依无靠,不能享受儿女绕膝而坐的天伦之乐。想到这里,韩铭的心开始隐隐作痛,他到现在还不能忘记那个老人的眼神:孤独、无助、无望。

韩铭一行,不仅只是为这位老人送去物质上的帮助,最重要的是,让他对这个社会重新充满希望。

在慈济,韩铭不止一次地这样走近贫穷,亲历苦难。做得越多,人越愿意去付出。付出无所求,还要感恩。这是韩铭在慈济学到的最多的东西。

以前,韩铭在下属的眼里,是一个彪悍的上司。他对下属要求严格、经常发脾气,对员工没有耐心。有一次,韩铭公布了一个决定,这个决定在很长时间内遭到了部分员工的抵制。

而加入慈济以后,韩铭在慢慢地发生转变。

“缩小自己”,这是韩铭最深的感悟。以前,作为老板,总觉得自己高高在上,却又愤愤不平。当他看到这个世界的另一面时,才明白自己是多么的幸福。见苦知福,这让韩铭不再纠结于日常生活中的琐事。他更多地放下了自我,在利己和利他之间,选择了后者。他懂得缩小自己,更多去关注别人,关注员工的困难,关心更多苦难的人。现在,韩铭不像以前那么爱发脾气了,与员工的关系也更加融洽。

与此同时,给韩铭带来的改变还包括家庭关系。以前,他和爱人在子女教育问题上时常会产生一些分歧。加入慈济后,他有时也带着爱人和孩子参加慈济的环保活动,至少在这一点上,他和爱人的价值观是统一的。在不久的将来,韩铭打算带爱人进入慈济这个大家庭。

这个世界展现出的另一面,让像韩铭这样的企业家,看到了自身另外一个层面的价值。而这种价值的发挥,使得他们内心愉悦,收获助人的喜悦。并且这种“付出无所求”的心态给他们自身,以及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巨大的改变。

用“大爱”激发企业正能量

慈济给韩铭带来的种种改变,使他越发地想将内心获得这份愉悦的秘密,告诉企业员工。他萌生了将慈济理念带入企业的想法。

韩铭开始带着员工参加慈济活动。在易县发放的活动中,韩铭和20个公司员工,一起熬粥、搬运面粉,为当地村民献出自己的爱心。很多员工受到感染,也愿意做慈济志工。同时,公司也常常组织员工参加敬老和环保活动。

在韩铭的带领下,公司目前已有慈济灰衣志工30人,今年预计能达到100人。而更明显的改变体现在公司的业绩上,韩铭公司旗下酒店的人员减少了15%,营业收入只降了7%,运营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同时,去年公司航空业务的质量,成为历史上最好的一年。

而正是“付出无所求,还要感恩”这样的大爱价值观,才使得企业上下一条心,共同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

也许很多人会认为,企业的目的是盈利,与“大爱“有关系,但毕竟关联不大。这样的价值观如何能引领一个企业成长?

在韩铭看来,任何地方都需要爱。企业同样是一个传播爱的地方。

“付出无所求”就是爱,就是知足、感恩、善解、包容。企业盈利靠的是团队,当员工之间能够相互体谅、相互包容,站在他人的角度想问题的时候,企业运转起来就更加顺畅。同样,在服务客户的时候,也能替客户着想,让客户满意。当每一个员工都能为别人付出的时候,整个团队就充满了巨大的正能量。

同时,韩铭认为,慈济对公司现有的企业文化是一个巨大的提升。企业在盈利的同时,还应该实现更大的社会意义。并且,慈济的真实存在,也让企业看到了实现这些社会价值的可能性。一旦企业身披了这样的社会责任,员工的工作被赋予了更大的意义,他不仅仅是为自己、为企业在工作,更是为了社会和他人。

以前,韩铭的公司使用的灭火器对环境会造成污染,破坏大气臭氧层,同时,回收非常困难。后来,员工想了法子,自己造出一台设备,对使用过的灭火器进行回收,不再购买新的——目前回收率达到了98%。

“一旦激发出员工的正能量,发挥能动性,力量还是蛮大的。”韩铭对《中外管理》说道。

将成立“做好事”部门

企业管理时常有岗位职责覆盖不到的空白。很多时候,就需要员工有这种无私付出、主动承担的心态。在慈济,志工们在行动时,都主动承担,自动补位,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这一原则使得慈济在面临重大事件时,能够快速投入救援,高效率运作。企业也如此,反之,如果两个部门相互之间补位不到,企业管理的缺失就会给客户造成麻烦,从而使业绩受到影响。

但是,只有当员工的所作所为被赋予了更高层次的社会意义时,员工才会主动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而反观自己的企业,运营体系虽然非常规范,但将太多的东西制度化了,“意义”的东西反而少了。

而韩铭打算做的,就是把慈济这个“场”引入企业中来,为员工创造一个发挥正能量、更容易“触摸”到意义的平台。

他现在打算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幸福企业工作部”。因为做慈济需要时间、精力、金钱,很多时候,员工并没有那么多机会参加慈济组织的活动。而韩铭希望通过公司内这个小的部门,使更多员工成为企业内部的“志工”,同时为员工提供一个奉献爱心、付出爱心的场所。这个部门,会定期组织活动,例如:亲子活动、读书会、环保站活动。

慈济带给人的力量是由内而外的,先从自己改变,然后改变身边的人,改变整个企业,最终会改变整个社会。

“如果中国社会有一万家企业能够去做这件事情,这就是一个了不得的社会力量。”韩铭畅想。

责任编辑:李靖

猜你喜欢
志工慈济爱心
在慈济的世界获得新生
爱心树(下)
这里让废旧物品新生!
为爱奔跑 爱心满满
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