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省丰城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黄智勇
随着农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农村生活垃圾越来越多,乡村面源污染越来越重,“垃圾围塘、垃圾围路、垃圾围堤、垃圾围村”现象严重。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第一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而美丽中国的“短板”在乡村、“希望”也在乡村。江西省丰城市作为全国百强县市,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核心区域,已经有条件、有必要进行生态乡村建设。本文以丰城市为例,对如何实施清洁工程、建设“美丽乡村”进行了一些思考。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丰城市农村垃圾主要存在“三多”现象。一是总量多。据测算,农村居民每人每天产生生活垃圾量约0.75千克,按照全市农村常驻人口75万计算,丰城市农村居民每日产生生活垃圾总量约560吨,再加上畜禽粪便、秸秆等生产垃圾及少数工业垃圾,全市农村垃圾每日约在800吨以上,用载重9吨的垃圾清运卡车每日要拖运约90车次。二是类别多。农民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废弃物主要是固体废弃物和液体废弃物,但类别繁多,如燃料废渣(煤渣、草木灰等)、厨余物(剩菜、剩饭、剩汤等)、大多数村民认为,环境保护是重要的,但主要是政府管理的事情,受个人实际行动的影响微乎其微,“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不少”。分类意识偏差。由于农村无明显垃圾回收渠道,各类垃圾全是混合堆积,同时未对农村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宣传与鼓励,造成农村居民无分类处置垃圾的习惯。回收意识偏差。由于农村居民受长期习惯的影响,无法对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形成一致的认识,而农民的经常性消费也不能使有用垃圾形成一定的规模,这些有用垃圾通过一般处理方式日渐流失,因此回收利用(作为副业和用作能源)只占一小部分。
其次,村民行为有“三乱”。随手乱扔。人走到哪,垃圾扔到哪,只要不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在自己的视野范围,便觉得与己无关。甚至垃圾就在眼前和脚下,只要不影响衣食住行,他们都能习惯忍受。随地乱堆。由于农村垃圾无渠道、无条件外运处理,村民每天从家里清扫出来的生活垃圾就露天放置,日积月累就堆积成一个个“小山包”,进而造成池塘、洼地、沟渠成为天然的垃圾填埋场。放火乱烧。为了消纳处理农村日益增多的垃圾,很多村民不得已采用放火焚烧的简单方式进行处理,但这种处理方式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危害往往更大。据美国环保署对家庭垃圾露天焚烧研究显示,露天焚烧垃圾向大气排放的有害污染物至少有20多种,包括人们熟知的苯、二恶英、PM10、PM2.5、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以及焚烧所产生的二恶英类污染物及重金属,都将严重影响人体健康,甚至致癌。
再次,垃圾处理有“三缺”。缺设施。相对城市而言,农村在环境保护基础设施方面比较缺失。通过走访几个自然村,有些村甚至连公共厕所都没有,垃圾处理池、垃圾屋就更不用说了。日用品废弃物(废玻璃、废金属、破旧衣物、各种废弃塑料包装盒等)、高科技废旧物(废旧家电、废旧电子产品、废电池等)等,对环境的危害非常大,处理难度也非常大。三是危害多。农村生活垃圾主要存在5个方面的危害。第一、降解时间长。农村生活垃圾往往难以降解,例如:烟头、羊毛织物降解需1—5年;橘子皮需2年;易拉罐需80—100年;塑料需100—200年;玻璃需1000年。第二、污染空气。垃圾是一种成份复杂的混合物。在运输和露天堆放过程中,有机物分解产生恶臭,并向大气释放出大量的氨、硫化物等污染物,其中含有机挥发气体达100多种,这些释放物中含有许多致癌、致畸物。塑料膜、纸屑和粉尘则随风飞扬形成“白色污染”。第三、污染水体。垃圾中的有害成份易经雨水冲入地面水体,在垃圾堆放或填坑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酸性和碱性有机污染物,同时将垃圾中的重金属溶解出来。第四、火灾隐患。垃圾中含有大量可燃物,在天然堆放过程中会产生甲烷等可燃气,遇明火或自燃易引起火灾。第五、有害生物的巢穴。垃圾不但含有病原微生物,而且为老鼠、蟑螂及蚊蝇提供食物、栖息和繁殖场所,也是传染疾病的根源。
近年来,丰城市通过新农村建设推动了“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农村卫生还是存在着“脏、乱、差”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
首先,村民意识有“三差”。环保意识偏差。大多数村民知道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但是对环保问题的实际认识水平较低,对环保知识缺少认识,并且缺乏主动参与环保行动的积极性。缺资金。农村垃圾处理跟生活密切相关,需要保持一定的投入。近年来,丰城市通过新农村建设,部分新农村点建有垃圾处理池,卫生环境搞得比较好。而大部分非新农村建设点由于无法通过自身筹措资金,农村垃圾无法处理。退一步讲,就是新农村建设点,也无法长期依赖财政资金来解决垃圾问题。缺技术。在农村垃圾污染中,养殖垃圾占了很大比例,绝大多数养殖户对包括粪便等垃圾如何处理形成了比较广泛的认识,也知道可以通过沼气等手段使其资源化,但由于受制于规模与效益,无法便利的得到技术支持,只能采取最原始、最简易的处理办法——直接作为肥料或者直接排放。
建设美丽乡村,党员干部是中坚,农民群众是主体。具体来讲,基层干部群众应在实施清洁工程、建设美丽乡村中当好三种人:
当好服务人。服务群众是基层干部的基本功。基层干部应从思想上对农村垃圾处理、美丽乡村建设有新认识,“美丽乡村”不仅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同时涵盖农村经济发展及社会事业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新延伸、升级版。农村党员干部应充分发挥与群众同生产共生活的独特优势,熟悉村情社情,准确掌握辖区内群众所需所盼,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为农村群众提供更多更优的服务。乡镇机关蹲点干部和市直联村包村干部,应围绕包括农村垃圾处理等农村发展问题,扫官气、接地气,沉下去、送技术,浮上来、争项目,做到真帮实促、服务到农户扫除垃圾,发展生产。
当好引路人。正确引导群众是基层干部的必修课。党员干部是一面旗帜,解决农村垃圾、建设美丽乡村量现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全覆盖。要衔接好各项子规划与城乡发展总体规划,通盘考虑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和旅游业发展规划等专业规划,避免各自为政。二是分类指导,确保规划的针对性。坚持因地制宜、主题突出、风格各异的原则,根据各地不同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发展基础、文化底蕴等实际,合理制定规划,实现“一村一景”、“一村一品”,培育地域特色和个性之美。三是强化执行,确保规划的严肃性。积极引导农村人口向中心村镇集聚,整体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建设。要全力遏制农民违规违法建房,不断加大对乡村规划和土地的管理,从源头上避免边建设边规划等违规现象的发生,切实做到“城乡规划一张图,按图索骥搞建设”。
突出重点攻薄弱。实施清洁工程、建设美丽乡村要以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为抓手,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全面提升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一要常态化清理。以全市“三扫三树”、打击土地领域“四非”专项整治和城区“创三城”等活动为契机,加大“垃圾、违章、河道”清理力度,及时发现和纠正垃圾乱倒、乱扔、乱堆、乱烧、乱埋现象。同时,通过两条途径完善垃圾治理基础设施,一方面市、乡两级每年把乡村环卫设施建设纳入财政预算,统一配备垃圾桶、购买保洁车、垃圾运输车、保洁服等;另一方面,市本级要多方统筹资金,整合新农村建设、农田水利建设、沼气池建设、畜牧养殖补贴等各种涉农资金,让项目资金向农村环境整治相关领域集中。二要市场化运作。鼓励企业参与废品的回收利用,对农村垃圾处理实行一定的市场准入制度,有助于让农村垃圾处理问题得到探索性发展,而不是止步不前。目前,国内有很多成功的例子,比如说农村废衣物加工成棉被,大面广,各级干部应正确引导群众思想,指导农民群众分好类别、搞好回收、充分利用。要提高农民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让农民自身形成对环境保护的共识,从源头上杜绝环境污染问题。乡镇蹲点干部和市直联村包村干部要注重环境保护宣传,加强对农民的日常生产、生活行为的指导,引导群众自愿参与农村清洁工程。
当好新主人。群众参与是解决农村垃圾、美丽乡村建设的源动力。农民群众是解决农村垃圾、建设美丽乡村的直接受益者,应树立起主人翁意识,自觉参与到活动中来,消除“等、靠、要”思想,发挥自身主体作用。根据村庄大小和家庭户数,各村自行聘用2-3名保洁员,定期上门将农户垃圾收集并送至村垃圾池,再由乡镇集中收集,市本级集中处理;每村自行选聘若干卫生督查员,对保洁员进行月度考核、季度评比。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提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乡村”正成为全国各地新农村建设的全新发展模式。丰城市开展清洁工程、建设美丽乡村,上顺国家政策,下顺群众意愿。清洁工程不能成为口号,需要政府统筹协调,需要部门联动支持。实施清洁工程、建设美丽乡村应突出三个抓手:
对接政策抓规划。今年江西省“一号文件”以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升级为主题,明确提出“以县为单位制定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专项规划”、“ 依据城镇体系规划,高标准编制中心镇和村庄规划”等重要内容。实施清洁工程、建设美丽乡村必须坚持把规划摆在首要位置。一是突出重点,确保规划的一致性。要以乡镇总体规划为龙头,中心村规划为补充,逐步向行政村、自然村拓展,努力实农村秸秆饲草加工,废旧塑料加工成再生颗粒等,这些优秀例子正是大力发展市场化垃圾处理模式的结果。既美化了环境,又为村民提供了就业空间,在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同时也提高了经济效益。三要精细化管理。实施清洁工程、建设美丽乡村,30%靠建、70%靠管,如不建立健全配套的管理机制,必将陷入“清理——反弹——再清理”的怪圈。因此,一方面要健全管理机制。探索建立以村组日常管理为主、乡镇定期不定期监督为辅的农村垃圾处理管理机制,切实解决可能出现的“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创新。有条件的地方,可积极探索推广农村社区物业管理,以市场化方式建立村庄公共基础设施、环境卫生保洁等领域的长效管理机制。
加大考核树导向。要把美丽乡村建设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并根据工作重点的不同,考核三个方面的对象:一是考乡镇是否主导。乡镇是否成立以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是否有专门体制机制及工作方案,是否实现市场化运作,垃圾清运频率如何,垃圾压缩站建设,垃圾清运车、垃圾桶等基础设施投入情况等。二是考部门是否联动。主要涉及各相关部门资金、技术、人力投入情况,是否出台专门管理制度,是否争取到有关政策资金,是否成功引入有关项目等。三是考村组是否清洁。是否聘请有保洁员,是否出现垃圾滞留成堆无清扫,路面是否干净整洁,湖(塘)是否有垃圾漂浮,田间地头是否有垃圾残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