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让贫困在此停步——香港嘉里集团郭氏基金会修水扶贫基地调查

2014-05-12 01:27刘清荣刘忠林
老区建设 2014年9期
关键词:示范户基地村民

□ 本刊记者 刘清荣 刘忠林 文/图

注:本文为2014年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江西扶贫和移民工作创新发展研究”系列成果之一。

动员和组织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贫困地区的开发建设,既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重要指示精神的重大实践,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扶贫开发道路的重要内容,更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体现。近年来,江西省修水县转变思路、创新举措、积极开辟社会扶贫新途径,广泛动员民营企业、非政府组织、个人参与扶贫开发事业,成功引进了香港嘉里集团郭氏基金会等非政府组织,为扶贫开发工作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和模式。

香港嘉里集团郭氏基金会是亚太地区最大的多元化发展集团——嘉里集团旗下的一个非营利性质的慈善组织,成立于2007年。截至目前,该基金会已在中国设立了14个帮扶基地,其中12个农村基地、2个城市基地,分别是湖南保靖、山西右玉、云南墨江、贵州丹寨、四川绵竹、陕西淳化、湖北孝昌、江西修水、内蒙察右中旗、福建屏南、青海循化、广西都安、香港、北京。

基金会不同于其它慈善机构,不是简单的慈善与施舍,不是仅以金钱或物资来扶助困难群众,而是秉承“敬天爱人”的扶贫理念和“爱心+时间+金钱”的扶贫模式,遵循可持续、以人为本等七大指导原则,以卫生、教育、产业、环境等为切入点,致力于在中国建立一个可以协助解决社会问题的脱贫摸式,从根本上帮助解决中国的贫困问题。

一、主要成效

基金会修水扶贫基地成立于2010年6月,设立的办事机构为“修水县脱贫困奔小康协会”,共有员工18人,是郭氏基金会成立的全国第8个农村基地。基地成立以来,共资助帮扶项目130个,其中教育30个,卫生34个,产业36个,环境24个,心火燎原3个,春节关爱3个,资助资金共计2533万元。三年半时间的帮扶,取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是让帮扶与救助对象获得了物质上的实实在在的利益,村道、通组到户道路、校舍、卫生室、移民建房等建设项目,水毁道路、桥梁、河堤、渠道、水堰等修复项目,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生产生活条件差的难题,让村民大受裨益。

二是让村民学到了有关法律、文明礼貌、文化、卫生保健、生产技能、管理等知识,在意识观念、爱心等方面得到了转变。

三是赢得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以改变人、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帮扶,就是帮到了关键之处,作用长远;基金会严格的管理方式和员工严谨的工作作风,感动了当地干部和群众,2012年被江西省慈善总会授予“江西慈善特别贡献奖”。此外,基金会的工作还得到了江西省政协、省水利厅,九江市水利局,修水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高度赞扬。

如今,走进基金会帮扶的修水县黄坳乡三塘示范村,玉带般的水泥公路在青山绿水间延伸,大山深处引来的清清泉水流进家家户户,初具规模的农村特色产业正蓬勃发展,干净整洁的农家院落,宽敞明亮的村小校舍……昔日的贫困小山村,正处处散发着新农村富裕和谐的新气息。

二、主要做法

针对农村基础设施落后、产业脆弱、教育卫生滞后等现状,基金会坚持以人为本,以卫生、教育、产业、环境等为切入点,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通过举办各种知识技术培训,全面、长远地帮助贫困群众提升自身素质,实现了贫困村经济、文化、健康、环境的均衡发展,帮助贫困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小康路。

(一)提高医疗卫生水平、培养良好生活习惯,推进健康扶贫

为提高贫困群众的健康水平,基金会坚持把工作重心放在消除造成健康隐患的根源上,并从整体上提高整个村子的医疗卫生水平。基金会认为,只要做好了卫生保健和疾病预防,村民的患病机会和对医疗的需求就会相应减少。在黄坳乡三塘示范村,基金会投资10万元新建的120平方米的村级卫生室已投入使用,村民的医疗卫生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基本满足了村民“小病不出村”的看病需求。基金会还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培训班,组织专门的服务队伍,免费为村民进行体检,大大提高了村民的保健及疾病预防意识。此外,基金会还为贫困村购置了垃圾清运车、垃圾桶等卫生设备,定期对村民进行健康卫生思想教育,组织引导村民积极参与示范村清洁工程项目,使村民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彻底改变了以往脏、乱、差的卫生状况,并实现了生活垃圾无公害处理。

(二)提高农民素质、关爱儿童成长,推进教育扶贫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提升人的综合素质、挖掘发展潜力,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基金会致力于把贫困群众培养成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同时让他们获取最新的知识和技术,使他们能够自己创造发展机会。针对农业产业发展滞后、农民增收困难、生存环境恶劣的情况,基金会组织相关专家开展村民素质提高培训、村干部管理培训、农民电脑初级、学历职业教育、产业技能培训班23期,通过培训提升了村民素质,培育了“新型农民”。此外,在三塘示范村,基金会投资26万元新建了占地面积300平方米的三塘村小学教学楼,配备了电视机、电脑、电话、图书等设备,大大改善了当地的办学条件,解决了长期困扰村民的儿童教育难题。

(三)发展特色产业、支柱产业,推进产业扶贫

村民要想富,产业来开路。发展特色产业、支柱产业,是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根本途径。基金会心系贫困群众,以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为己任,致力于提高贫困群众的农业生产能力,全面扩大他们的产业知识和改善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培养他们发展产业的积极主动性、责任心和互助意识,在资金、项目、技术上给予帮扶。帮扶过程中,基金会根据每个村组、每个家庭的自然条件、经济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扶贫重点及实施项目,并按照“试点先行,可以复制,逐步推开”的原则,通过扶持培训产业带头人、专业示范户,再以榜样带动、能人带动、“村爱心带头人”传递爱心的方式,让脱贫致富形成燎原之势。截至目前,基金会修水基地累计实施项目26个,有226户接受了培训和物资帮扶,发展了养鸡大户16户、养猪示范户5户、山羊养殖大户5户、油茶种植示范户6户、优质稻种植示范户30户、茶叶种植示范户6户、药材种植示范户7户,极大地促进了产业的发展。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推进生态扶贫

行路难、运输难、饮水不卫生是贫困群众最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因此,基金会将改善人居环境作为扶贫帮困的重头戏,大力加强基础设施、水资源建设和环境保护。在帮助村民们提高生活条件同时,基金会要求他们参与投工投劳,人而与改变他们的思维观念,最终实现人与水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的最高境界。在三塘示范村,基金会投资116万元新修通组入户道路6.5公里;投资68万用于修复水毁道路,实现组组通路;投资54.5万元新修了麻家断桥、麒麟桥;投资98万元新建移民小区两个,帮扶了全村70户村民新建房屋;投资94万元修复麒麟河堤、墩上河堤防洪工程1308米,混凝土衬砌190立方米;投资36万元新建安全饮水工程,惠及275户村民的安全饮水,大大改善了贫困群众的人居环境。

三、几点启示

自开展帮扶以来,嘉里集团郭氏基金会高举“敬天爱人”的旗帜,关爱弱势群体,注重建立并运用各种基金及互助资金,解决关乎民生的各种难题,帮助困难群众迎来幸福生活,基金会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借签意义。

启示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扶贫目标是前提

基金会和其它慈善组织比较,虽然从事的也是扶贫济困事业,但是其理念有着根本的不同。它不是光凭施舍钱物来解决他人的即时之需,而是通过帮助实施教育、卫生、产业、水资源等项目来改变人,即达到提升受助者创造财富的能力和关爱他人的品德,这就使扶贫扶到了根本上,能够收到治本和可持续的功效。

启示二:采用科学有效的扶贫方法是关键

基金会采取的扶贫方法是以点带面、全方位投入,独树一帜。现在全国14个省、市建立了基地,每个省定一个县,每个县里设几个试点村,点上取得成功模式后再复制到其它地方,稳打稳扎、逐步扩大。在扶贫投入上,它不光是用金钱,而是用爱心+时间+金钱的方式,即在每个基地组织一支有心、有力、有德、有才的生力军,整合各方面的有效资源,连续15年进行跟踪扶贫,由调查摸底找出离小康目标的差距开始,通过实施项目改变人,一直扶到小康目标的实现。可以说,这种扶贫方法是比较彻底、科学、有效的。

启示三:奉行规范合规的管理是根本

基金会的管理规则与其它机构有很多不同。基金会按精干、效能、统一的原则设七个科目,十一个基地,科目、基地都配有主任、副主任、主管和助理,这里没有虚职和冗员。每个职位的权限和职责都有明确的规定,既不能失责也不能越权。基金会每项工作都有特定的程序,必须按照流程操作,若有不合程序的,轻则记上不合规,重则推倒重来。基金会的每个员工都必须在年初根据职责制订详细具体的关键绩效指标和岗位胜任力的培养计划交上级评估人审定,年底由科目和基地主任对其指标和计划完成情况进行双重考核,考核的分数直接关系到调资和续聘。

启示四:执行严明的工作纪律是保障

基金会的纪律是严明的,它除了要求员工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外,内部还设了三条底线,那就是诚信、合规和安全。比如,说话不能欺上瞒下,办事不能弄虚作假,禁止请客送礼,不搞迎来送往,不准公车私用,不准白吃白拿,在村民家里吃饭一定得交伙食费,内部共餐由最高级别的人买单,采购坚持货比三家,上班必须保证八个小时等。基金会对违纪的处理不讲情面。不管是谁,如果违纪了,都难免处罚,轻则警告,重则解聘,不搞下不为例。

猜你喜欢
示范户基地村民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秘密基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农业农村部、司法部联合印发通知 部署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工作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农业农村部、司法部联合印发通知启动部署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工作
针对韩城市西庄区域科技示范户粮油作物高产栽培技术的分析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关于库布齐沙漠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