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1.上饶师范学院,江西 上饶 334001;2.南京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
花岗岩在不同岩性、时代、海拔、气候等各种内外力影响下形成了千差万别的地貌形态,奇、险、秀、雄的花岗岩景观也已成为我国重要风景区的主导[1]。我国花岗岩地貌发育首推东南沿海,层级类型性好,西太平洋最美丽的花岗岩则非三清山莫属。综合文献资料[2-5]发现,福建石蛋地貌的最大特点是,外力风化时间长,岩石出露大,旅游价值比较高。黄山花岗岩风景地貌及成因分析则众说纷纭。近年来,地貌学界于黄山究竟有无冰川活动过的争议一直不断,成为地貌重点研究领域之一。国际上, 如美国加州的约瑟米蒂国家公园也是花岗岩地貌区[6]。在三清山地质地貌野外考察项目开展的基础上,本文对三清山景区花岗岩山体和微地貌的形成原因作了较多的探索,主要从岩石类型和化学组分、构造运动、外力侵蚀和气候变化等方面着手,希望对该区地貌成因有更清晰和系统的了解。
三清山旅游景区位于怀玉山脉的中心脉段,上饶市下辖玉山县与德兴市两地交界区域。旅游区总面积229.5km2,核心景区71 km2,花岗岩景区面积约220 km2。最高观景山峰玉京峰海拔1819 m。早在1988-08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4A级旅游区;1999-03建设部风景名胜区专家论证会上被列入申报世界遗产的预备清单;2008-07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地[7]。它包括了玉京峰、三清宫、南清园、万寿园、西海岸、东(阳光)海岸、玉灵观、石鼓岭、三洞口、西华台10个景区,总计奇峰48座,造型石89处,景观、景物384余处[8]。山体四绝是奇峰怪石、云海雾涛、飞瀑流泉、古松珍木。三大绝景是巨蟒出山、东方女神和观音赏曲。花岗岩构成了三清山景区的主体,周围有震旦系、寒武系等沉积地层和盖层分布。景区地质构造复杂,沟壑遍布,X型水平节理和垂直节理都很发育,经长期内外力综合作用,造就了奇峰峥嵘、怪石嶙峋的奇特瑰丽自然景观,花岗岩地质学、地貌学价值极高。
三清山位于欧亚板块东南部,华夏与扬子古板块结合带,经历过三次大规模的海浸海退,于燕山期陆内造山运动末期始成雏形,是南岭型花岗岩演化至最后阶段形成的超酸性碱长花岗岩的典型代表[8]。由图1可知,其处于怀玉山花岗岩基东半部,早白垩世的“A2"型钾长花岗岩组成山体,是典型受断层控制的三角形“隆上隆"断块山体,大型花岗岩株为其岩体主体,从侵蚀程度很浅可以看出从围岩中剥落时间较晚,总体呈岩钟状。三清山在岩性和节理构造切割控制下,形成了类型最多样、景观最奇特的花岗岩峰林景观,仿佛一个天然的花岗岩微地貌博物馆。
三清山边缘地区和某些盖层亦分布有砂岩、页岩、石灰岩等岩层。沉积围岩多分布于海拔300-400m以下,代表性的有三清湖岩溶地貌景观区;在北坡可发现围岩和岩体的原始接触面的残迹;在海拔1500米附近的三清宫有一原始岩凹,凹内有残留围岩;从三清宫南面到风门,岩体顶盖伟晶岩壳保留度较高,除发育不规则的花岗质伟晶岩囊状体外,还有近水平产出的似层状伟晶岩脉带,可见花岗岩变质堆晶结构,与玉京峰同期形成的不规则细粒花岗岩枝散布其中。此外,该区花岗岩地质遗迹有断层、寒武纪缺氧事件、残留顶盖遗迹和侵入关系褶皱四大类。在差异风化影响下,共分为三级剥蚀面:玉京峰为一级,南清园为二级,山麓地带为三级。
三清山花岗岩景观极富特色,有峰峦等八种类型,这为用历史分析法分析花岗岩宏微观的形成、演化提供了极佳的素材。其中峰峦→峰墙→石林→峰丛→峰柱→石锥是宏观系列演化;微观地貌形态演化系列如峰柱:从棱柱状→锥柱状→次浑圆状,组成了一个由弱风化到强风化的形态系列[8](P68)。
图1 三清山花岗岩景观形成的地质构造背景[9]
1.浅成斑岩次火山岩(I型花岗岩)2.灵山环状杂岩体—望仙S型花岗岩3.灵山A1型花岗岩4.怀玉山—三清山杂岩体(A2型花岗岩)5.港边岩浆混合杂岩6.赣东北蛇绿岩带
这8种类型分别是①峰峦:规模庞大的峰柱集群状分布。锥状峰体易见,抬升速度略快,外力风化剥蚀和构造切割开始不久,属初始发育阶段,如三清“玉清”、“玉虚”、“玉华”等峰,高差都在千米以上;②峰墙:陡峭、有固定走向、平行的两壁延伸造型,上下厚度差别不大,如西海重墙、万笏朝天等;③峰丛:峰林小于基部而基部相连的峰体。地壳抬升,外力作用强度加大,沟谷切割更显著,基座高度增大,属峰林发育的初期阶段,著名的有天门峰丛;④石林:小型垂直节理发育充分的棱柱状峰体群,冲刷、剥蚀、风化作用明显,如北东部发育的“玉灵石林";⑤峰柱:花岗岩柱单个矗立,周遭沟槽沟谷很深,沟壁笔直陡峭,峰体高耸如云。如巨蟒出山其峰柱高达128米,也有比较浑圆的,如东方女神、观音赏曲等;⑥石锥:不均匀崩塌形成高度小于5米的体圆顶尖的外观,如企鹅石、双乳峰、犀牛石等;⑦峡谷及崖壁:巨大山体之间的深谷溪涧,著名的有金沙段盘山公路旁的“U”形峡谷及东西海岸的陡峭崖壁,其他如玉帘瀑布、冰玉洞等;⑧花岗岩造型石。由于不均匀崩塌,特别是球状风化,塑造了造型奇特、极具象形的造型石景,如猴王观宝、玉女开怀、企鹅望月等。
三清山主峰—玉京峰海拔高程1819m,垂直轴序上由花岗岩地质、地貌、生态的有机结合组成了四层立体式空间景观结构,据[10]中的相关内容,可按高度分为四级结构(表1)。
海拔高度的落差是景观分带的先决条件和基础,三清山地貌景观的垂直分带特征典型,山前(南坡)山后(北坡)景观特点亦各有千秋。根据[9]71中的有关内容,结合笔者的分析,景点最集中的有以下4大地貌景观带。
表1 三清山四层立体式景观结构
4.2.1 峰峦高山矗立带:玉京峰—梯云岭
地处三清山垂直地带最高一级,海拔1819m-1500m的 高山地带,似锥象塔的花岗岩山峰紧密排列,直插入云。花岗岩易于球状风化,如此尖利的山峰正好说明三清山处于年轻时期。黄山松和石芽不畏霜雪傲然屹立在峭峰石柱陡崖上,更增添了大自然的神奇。雨水及其线流淋蚀是花岗岩垂直节理的最佳外力来源。
4.2.2 深度切割断裂网状景观带:西海岸
此带为三清山景观最精华处,海拔约 1500m-400m 。北东、北西向两组花岗岩网格状节理的切割,加之溪流雨水等的淋蚀,形成由石缝-石柱、嶂谷-峰墙、“ V”谷组成的峰林景观。石柱排排耸立在道道峰墙上,黄山松石芽又点缀于石柱,移步换景,天然画屏美艳绝伦。花岗岩体侵入斜面上的幼年晚期谷峰景观可以由西海岸栈道一览无余,造型与结构之美令人叹为观止。
4.2.3 峰林与花岗岩原态地貌组合带:南清园—风门—三清宫
位于三清山东南部,处于海拔约 1500m-1000 m 间,主要受重力崩塌、雨水侵蚀形成“ V”谷、峰墙、石柱地貌,垂直节理发育特别显著。花岗岩石柱“巨蟒出山”围高比居世界第一,全球最具代表性花岗岩景观东方女神、巨蟒出山、万笏朝天等单体景观皆位于此,每年4-5月成片的猴头杜鹃林更是游客欣赏山中的天然花园美景不可或缺的项目。
三清宫和风门位处三清山北部,海拔约1500m 处。原态花岗岩受岩体侵入面石壁、石坡的影响,高山洼地覆盖了三清宫花岗岩岩凹。松海道观别有韵味,洞天福地祈福呈祥。风门一带水蚀作用中季节性融冻作用很明显,塔式山峰为风化作用形成的主要地貌形态,随处可见滚石堆积,球状风化处于后期,如葫芦石等石蛋易见。
4.2.4 花岗岩与围岩交错带:金沙与外双溪
此处主要是花岗岩和围岩交汇地带,各类岩石交错分布,地势起伏不大,有较多的坡积物和残积物。金沙与外双溪各有索道与山体相连,是观测岩层关系,寻找地质化石和欣赏喀斯特岩溶洞穴的好去处。植被覆盖率好,有各种观赏和药用动植物分布,如华东黄杉、七叶一枝花、紫金泽兰和大鲵等。此外,该带水系发育优良,如玉帘瀑布、冰玉洞、玉女潭等皆在此处,对于欣赏山水交融之美是上佳的,一直被用作游客休憩中转之所。
受板块构造运动影响,三清山地势高差很大,从山顶至山脚,海拔由200m升至 1819m时,水平距离相距仅为5 km。地貌成因类型分为四种类型:侵蚀构造中山地貌、侵蚀构造低山地貌、流水侵蚀剥蚀高丘地貌、流水侵蚀剥蚀低丘地貌[10]。由[10,11]可知,内外因组合优越、保存条件完好使三清山式花岗岩峰林地貌极具异质性。具体分析如下:
5.1.1 硬度极高的造山岩—“A2”型钾长花岗岩
花岗岩镶嵌性能非常好,具坚硬骨节、颗粒性脆致密、硬度大、不易风化破裂,是燕山运动晚期“A2"型超酸低钙镁花岗岩的一部分,抗风化能力强。SiO2高达76%-79.26%, CaO 0.02%-0.96%,MgO 0.02%-0.32%,具有明显高硅、富钾、低镁、低钙的特征。中—中粗粒花岗岩株为主体,稍后形成的玉京峰细粒花岗岩硬度偏大,因而形成山轴。从区域构造可知,中酸—酸—超酸酸度是燕山期南岭型花岗岩演化的基本方向,早白垩世燕山期花岗岩浆演化收尾时,三清山花岗岩正于此时形成,这样的岩性条件对于花岗岩的造景无疑非常有利。
5.1.2 最显著的差异风化—花岗岩体与围岩
泥砂质为主的沉积岩作为三清山花岗岩的围岩,抗抗侵蚀能力较弱,除利于花岗岩的尽快出露外,还使得岩体初始造型保存度好。如果围岩抗侵蚀能力强,同步或相近的速度使得岩体与围岩难以有差异风化,更谈不上造景,大量花岗岩成景实例都佐证了这一点。少数围岩抗侵蚀能力强于岩体的,地表形态则往往表现为负地形,如和三清山同一岩基的上饶灵山,就有世界罕见的环状花岗岩景观。围岩的相对“弱势”是非常必要的一个条件。
研究独特而最恰到好处的是正断层控山构造—“隆上隆”三角形断块。断块成山与造盆时期是在燕山造山期后、晚白垩世以来,控制着山体地貌演化和发展。在怀玉山地区地壳隆起,控制三清山三角形组合的花岗岩侵位断裂,正逆断层的转化,最年轻的的补充侵入期花岗岩株形成中轴,山体便突立于群山之上,三清山峰林景区范围被独特的区域构造条件所围限,石柱、峰林密集的高山盆景式峰林景观得以体现,也造就了怀玉山脉的最高峰—主峰玉京峰。从大环境看,其所处的赣东北古缝合带,燕山期时再次剧烈喷发,岩体断裂裂隙极多、裂隙纵横,岩体的浅剥蚀导致侵入体中上部发育裂隙带,这些都为岩石造型提供了优异的构造条件。
5.3.1 最优越的外力条件—节理发育,气候适宜,降雨丰富
三清山花岗岩水平、垂向节理高度集中于西部的西海岸景区, NW 向和 NE 向裂隙控制整个网格系统的脉络,断裂裂隙呈高角度笤帚状。值得一提的是,东部南清园一带网格断裂系统主要由NWW、 NNW 、NE三大断裂组成,加之水平、垂向节理发育程度深,众多岩块和岩柱得以切割成形,为花岗岩造型完成了第一道工序。此外,赣东北暴雨区常年稳定的充沛降水(平均年降雨量 1857.7mm),地表水与地下水在不同方向的节理组合的引导控制下,与其他外力共同作用形成了绝景。
5.3.2 最好的保存环境—未遭受冰川及人为破坏
历史上,黄山、泰山等都遭到第四纪冰川侵蚀,但第四纪冰川活动并未光顾三清山,微地貌极少遭受冰蚀融冻破坏,这使得其生物多样性在同类的山体中显得弥足珍贵,国家保护和濒危动植物数量非常可观。山体生态优越,空气质量AQI常年在优级,这些与花岗岩峰林幽谷造就了无以复加的美学景观。区域地壳稳定性一直很好,地震频度烈度低,各种宏微态峰林景观基本没有经受过大的冲击,人为活动主要局限于宗教活动和山林开采,真正作为旅游不过是20年左右的时间。
由前可知,三清山出露地表时间较晚,根据同位素年龄测定表明,第四纪为剥露出地表时期,因此风化剥蚀作用不是主导因素。由野外考察可知,山峰、石柱尖峭,棱角分明,山体岩石裸露面大,石锥石芽数量较多,球状风化弱导致石蛋少,风化壳大多分布于1000m以下山体,表明内力作用依然占主要地位,水蚀作用逐渐加强,化学风化强度依然不大,山体上升速度略大于风化剥蚀速度。所有这些都向人们传达了一个明确的信息:目前三清山正处于地质作用和造景的黄金期:幼年—青年早期。
参考文献:
[1] 崔之久,杨建强,陈艺鑫.中国花岗岩地貌的类型特征与演化[J]. 2007, 62(7):675-690.
[2] 梁诗经,文斐成,李斯盾,等.福建石牛山水蚀花岗岩石蛋地貌特征以及成因研究[J].福建地质,2006,25(2):68.
[3] 杨逸畴,尹泽生.平潭岛海蚀花岗岩地貌-兼述花岗岩地貌的系列研究和创新[J].地质评论,2007, 53(S):125~131.
[4] 崔之久,陈艺鑫, 杨晓燕. 黄山花岗岩地貌特征、分布与演化模式[J]. 科学通报,2009, 54(21):3364-3373.
[5] 王荣,曾克峰,陈植华,等. 福建太姥山花岗岩地貌特征及成因分析[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1,(1):95-96.
[6] Palmer, D.F. 约瑟米蒂国家公园[C]. 第一届国际花岗岩地质地貌研讨会交流论文集—中国三清山, 2006:121-135.
[7] 王兴中. 三清山风景名胜旅游区规划与设计[J]. 山地学报,2004,22(1):66-72.
[8] 尹国胜, 杨明桂, 马振兴,等.“三清山式"花岗岩地质特征与地貌景观研究[J]. 地质论评,2007,53(S1):56-74.
[9] 杨明桂, 陈祥云, 尹国胜,等. 三清山地区的花岗岩地质遗产与建立地质科学园区的构想[J]. 地质论评,2007,53(S1):75-84.
[10] 刘细元, 马振兴, 尹国胜,等. 江西三清山花岗岩峰林地质公园特征及评价[J]. 资源调查与环境,2005, 26(4):297-304.
[11] 杨明桂, 尹国胜, 马振兴,等. 赣东北三清山地区花岗岩的类型与三清山式“花岗岩峰林的成因[J]. 地质通报,2007, 28(10):1511-1525.
[12] 喻桃义.民办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职教论坛,2013,(29):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