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凯 (北京体育大学,100084)
如何选题(二):题目从哪里来
张凯 (北京体育大学,100084)
编者按:2014年第7期,本文作者从好的题目所涉及到的研究范畴、选题要有价值性、要有理论支持、要有创新以及研究方法和统计技术的创新对“如何选题(一):什么样的题目是好题目”进行了介绍。本期作者以“从如何选题(二):题目从哪里来”为题,从研究的思路和题目的来源两大部分,结合实例进行介绍。这也是我们基层教师研究的起点,也是研究最重要的步骤之一,也是体现出一线教师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的标志。栏目希望通过张凯老师的连载文章,能对广大读者开展小课题研究起到启发和借鉴作用;同时,也希望读者将您在小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栏目,以便我们针对大家较关注的问题和困惑,进行约稿或组稿。
科学研究是一项逻辑缜密的思维过程,不能像写日记那样笔随心至、信马由缰,而是在研究开始之前,先要有清晰正确的研究思路作为指引,避免在方向上走入误区。民国时期的国学大师王国维曾言做学问有三重境界,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在笔者看来,就是研究者首先要有更高的思维见地,包括丰厚的学识学养和高远的研究思路,才能经过“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着奋进,最终于不经意间企及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最高人生境界。
(一)扎根专业知识,理论指导实践
有学者说:“没有理论的数据就像没有爹娘的孤儿,他们的预期寿命也因此而缩短”,有想法再加上理论的指导才可能形成有价值的思路。一项研究从选题、研究设计、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到综合讨论、概括结论,整个过程都应该围绕着理论展开。特别是教学研究,由于涉及到的是学生终生可持续发展,是学生不可逆的成长过程,就特别需要在研究特别是在教学改革的实验探索中,必须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作为指导,以避免仅凭主观经验的盲目实践而造成对学生的伤害。例如,体育课中的运动负荷究竟多少才是最有助于学生体质的增强?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运动负荷有多大差异?不同性别的负荷差异是多少?这些都在运动训练理论中有着明确研究结论。如果不掌握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在体育教学中盲目加量训练,不仅不能促进学生健康,相反会造成学生无可挽回的伤害。又如,有些教师的研究主题是关于体育教学模式,但是在其论文中却无法区分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基本概念的内涵,也说不清小群体教学模式与分组教学模式、合作教学模式的异同,造成概念混淆、模式混用的现象。
近年来,随着中小学体育教师学历水平提升、知识能力提高、研究实践增多,课题研究上越来越倾向于扎根于专业理论。第七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入选论文,从题目上就呈现出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实践。如,“‘学习金字塔’理论在初中技能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以排球单元教学为例”、“目标分层管理在初中体育课堂的实践与研究”、“专业发展视阈下的体育教师分层培训设计研究”等等。但总体而言,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严格的方法训练,依然是困扰目前体育科学研究发展的两大问题,其解决之道,也只有仰赖体育教师专业理论学习和自觉学术文献阅读的积累。
(二)提倡实证研究,鼓励实验设计
研究有多种分类方式,如果按照研究者是否亲自收集资料,可以分为综述研究和实证研究。综述研究就是将前人研究结果进行收集、整理、归纳、总结,是对过去研究的文献综述。实证研究是指研究者亲自收集观测资料,即亲自做调查、做访谈、做实验、做观察等。很多教师有一个错误的观点,以为实证性研究需要大量的时间做调查或实验,还要有数据和统计,感觉做实证研究很是麻烦,不如综述性研究省力省时,只是用“剪刀+浆糊”、“复制+粘贴”的方式即可以完成一篇所谓理论性论文,其实不然。综述性研究由于既需要全面掌握前人在此主题上所有研究成果,要做大量的文献阅读,还要有极强的理论概括、评价能力,更要为后续研究指出未来发展方向。这对研究者本人的文献阅读、理解能力、概括评价能力、逻辑思辨能力、专业理论基础的要求极高。通常情况下,能够做好某一研究主题文献综述的往往是该领域的研究大家,中小学体育教师如果缺少大量学术文献阅读作为基础,是难以完成这样的理论综述。因此,笔者建议初入研究领域的新手,尽量不做综述类研究,而是提倡实证研究。实证主义研究范式是近150年来西方社会科学研究的主流,也是当下学校体育领域倡导的研究趋势。第七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的入选论文汇总,有70%~80%的论文是属于亲自收集观测资料的实证性研究。提倡实证研究范式,应成为学校体育研究的发展方向。
教师教研主题中,对某一教学方法、手段或模式的教学效果探讨是最常见的选题。如果想要确认某一教学方法的改进能够提高教学效果,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做实验。必须将学生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两个班除了所要探讨的教学方式不同以外,其他的情况需要保持基本一致,包括相近的学生基础,相同的教学环境和时间,相同的授课教师等,试验周期结束后,用数理统计方式比较两个班在所有选定的测量指标上的差异。只有当实验班的测量指标增长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班的增长幅度时,才能说这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会更好。因此,实验法应该是教师教研中最常采用的研究方法。但很遗憾的是在实际学术报告中,按照严格实验范式进行的研究却很少。问题表现为两点,第一,做实验,却没有对照组,只是将实验组前后数据进行比较。第二,只有简单笼统的文字论述,没有相关客观数据支持。提倡实证研究,鼓励实验设计,应当成为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教研活动的主导趋势。
(三)保持稳定方向,积累系列成果
如同教师都有自己的专业方向和专项特长,好的研究者,也应该在一段时间的尝试探索之后,依据自己的兴趣,形成1~2个较为稳定的研究方向,并沿着这一方向做连续研究,积累系列研究成果。这样可以增强对某一问题的研究深度,慢慢积累相关理论,避免那种对哪个领域都浅尝辄止,对哪个现象都蜻蜓点水,对哪个问题都难以深入探讨的现象。例如,笔者的研究方向之一是体育课堂问题行为,研究就沿着学生体育课堂问题行为分类(包括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三类群体)、体育教师课堂问题行为分类、体育教师课堂问题行为注意识别模式、解决策略方向进行系列研究。表1是笔者比较熟知的运动心理学领域5位学者的研究方向和在核心期刊发表的部分论文名称,从中可以清晰看出,他们都是沿着一个稳定的研究方向积累着系列研究成果。
体育教师刚刚开始教研之时,尚难以找准自己的研究兴趣和切入点,这需要时间进行大胆尝试和积极思考。在不断阅读文献,夯实理论、反复实践的基础上,会逐渐明确研究兴趣,形成稳定的研究方向。
在《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一书中,作者介绍了40项心理学研究的产生渊源与背景。这些研究都起源于个人经历和经验的有感而发,或出于对一种普遍现象的好奇和质疑,或受到理论的启示,或得益于一种新的研究手段,或基于对某种行为的功能性设想,抑或是跨学科思想和成果的融合。
(一)题目来自内心的兴趣和好奇
在对众多诺贝尔奖获得者的采访中,有一个问题被多次提及,即什么原因促使这些学者在貌似单调枯燥的科学道路上踽踽独行?这些来自不同国度,拥有差异巨大的人格特征、种族、意识形态、信仰的获奖者的回答几乎都是“源自内心深处的兴趣和好奇心”。科学和艺术同样具有激情,强烈的好奇心与浓厚的兴趣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内驱力,有了这样取之不竭的源动力,他会调动所有资源,全力以赴地去努力探索,并在辛勤耕耘中享受探索的乐趣和成就的价值。由于个体间的巨大差异,每个人的兴趣点都会不同。有的教师特别喜欢琢磨教法,有的教师乐此不疲地研制各种教具,有的则对学生心理感兴趣。因此,在选择研究课题时,研究者要首先询问自己:“我对什么感兴趣”、“什么会让我感到好奇”、“什么会令我由衷地感兴趣想研究”,并追随这一兴趣寻找适合的题目。
(二)题目来自现实存在的困惑和问题
表1 运动心理学领域学者研究方向与部分论文题目
表2 第七届全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选题指南
科学研究的目的是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体育学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大量研究问题产生于实际竞技训练、比赛、体育教学、学习中。中小学教师的研究和大学学者的研究有所不同,专家学者的研究更重要的是对理论的探讨,强调的是研究的理论贡献。而中小学教师的研究则更多是对教学实践的研究,强调的是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或是对教学经验的总结。例如,在中小学体育课教学中,女生运动参与程度低是非常普遍且长期困扰体育教师的现实问题,如何激发女生运动参与动机、提高体育课教学效果的研究一直是学校体育研究的热点选题。体育教师在思考研究选题时,不妨静下心来认真回顾自己的教学生涯,有两个思考方向。第一,寻找问题。不断地问自己,“有什么问题是长期困扰自己的?”“什么现象是学生中普遍存在而又找不出原因的?”“什么困境是必须解决而又缺乏对策的?”从这些疑问中挑选一个自己最想解决的作为研究课题。第二,经验总结。回顾自己曾经尝试使用的方法成功解决了教学中的问题,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将这些实践经验进行总结,也会是很好的选题。
《中国学校体育》杂志中,相当多教师的研究题目就是来源于现实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困惑和问题,例如,“组织低年级学生学练坐位体前屈的教学方法”、“斜向助跑直角腾越教学易犯错误及对策”、“技巧——‘单肩后滚翻成单腿跪撑平衡’动作教学小绝招”、“有效进行蹲踞式跳远教学的三点思考”等等。
四、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1.省级“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的内容与体例;2.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计划”的内容与体例;3.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标准与课堂规范;4.各学段运动项目技战术学习目标;5.各学段运动项目教材的教程与教法;6.各学段之间体育课程衔接理论(体育课程整体编排设计理论);7.体育教学评比展示(课)活动可持续发展策略;8.“课课练”内容体系与组织形式;9.体育课程教学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的教材与方法;10.高中体育课程模块教学的研究;11.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新兴体育运动的校本课程建设和教学组织五、学生体质健康研究1.学生体质健康30年发展趋势分析;2.国家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制度的创新与发展;3.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监督制度;4.《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科学性与适应性;5.学生体质健康影响因素与综合干预;6.学生体质健康与相关行为的关系;7.大学生体质健康的改善与提升;8.幼儿体质健康的评估与促进;9.学生体质健康突出问题解决策略;10.学生体质健康预警机制;11.学生体能发展的有效方法与手段;12.特殊群体学生体质健康问题研究六.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研究1.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途径;2.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内容与方法;3.学校营养餐的效果评价;4.学校食品安全卫生的监管与应急机制;5.学生膳食营养对体质健康的影响;6.学生常见传染病防治与预警机制;7.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8.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现状与干预七、体育师资与学校卫生保健队伍建设研究1.体育教师专业特点与专业化促进;2.体育“国培计划”的课程设计、形式与管理方法;3.适应新课改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4.体育教师职业困境与解决方法;5.体育教师基本功与教学能力内涵及评价方法;6.学校卫生保健教师队伍现状与问题;7.健康教育的师资培养路径;8.“体育名师工程”(名师工作室)的教学模式;9.校本教研与区域教研网络的工作制度与内容;10.体育教师师德状况调查;11.体育教师职业心理状况调查;12.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师资培养八、校园体育文化、运动训练与竞赛研究1.校园体育文化构建与制度建设;2.体育活动中学生文明行为规范的养成;3.学校“全员运动会”的内容与组织方式;4.“校园足球”运行与成效;5.学校体育赛事组织形式创新;6.学校体育俱乐部的组织与管理机制;7.学校体育赛事文化建设;8.全国学生运动会制度改革与创新
(三)题目来自文献阅读中的灵感
保持一定量的文献阅读是研究者的学术习惯,这既可以使研究者及时了解学术研究发展动态,又能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启发,产生研究灵感。来自于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不同类别的研究报告,有助于研究者拓宽学术视野、增长学科知识、开拓研究思路、激发设计灵感,前人研究中存在的争议、不足和缺憾,正是后续研究产生的源头。
困扰初入研究领域新手最大的困难就是选题,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文献阅读严重不足,很多体育教师较少读过一篇学术期刊论文,还有一部分教师不知道体育学最权威的学术期刊是《体育科学》。教师需要通过阅读文献,与前人的研究思想进行碰撞,分析当下研究热点和焦点,从别人的研究设计中产生灵感。
(四)题目来自课题申请的项目指南
为了推动科学研究发展,我国各级政府、学术团体、科研机构都会依据科技发展战略制订课题指南或规划选题,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课题等,这些课题指南所列出的题目有些是相关科学研究领域的动态前沿,有些是当下社会实践中遇到的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有些二者兼有。因此,这些课题指南可以为研究者寻找好的研究问题指引方向。
表2是第七届全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选题指南,从大会录入论文题名中,可以看到,相当多的选题是从选题指南中产生的。如,“‘5+2+1’活动体系对学生体能发展及心理健康影响的对比研究”、“俱乐部+达人秀:自主、高效实施‘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课课练600米跑’对乡村小学四年级女生肺活量和肺活量体重指数的影响”等等。
选题是研究的起点,也是研究最重要的步骤之一。一个好选题的提出,是研究者研究能力与水平的标志。它来源于研究者扎实的理论基础、敏锐的日常观察、深刻的思考探索和点滴的记录积累。
张凯,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现为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学教研室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师教育、运动员教育。主持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8项,发表学术期刊论文40余篇,会议论文20余篇,主编、参编著作6本。作为骨干成员参与的“体育科学研究方法分层教学”获得国家体育总局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主、参与的关于“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改革项目两次获得北京体育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