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打造新型课堂
——基于微课理念的高效信息技术课堂探析

2014-05-10 07:08:58高国娟
教育 2014年12期
关键词:微课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高国娟

微课打造新型课堂
——基于微课理念的高效信息技术课堂探析

■高国娟

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微文化”悄然诞生,短短几年时间里,微博、微信、微视频、微电影、微访谈、微小说等许多新鲜事物,因为其短小精悍、能快速发布和分享的特点而迅速发散,当下的中国已悄然进入“微时代”。在这种背景下,教育界也紧跟潮流,衍生出一个崭新的概念:微课。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在增加课堂教学的吸引力与感染力的同时,也为教师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搭建起教育均衡发展的平台。

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因各方面的限制,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学生个体差异较大 由于学生的生活环境、个体基础、兴趣爱好等各方面的差异,所以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起点也不尽相同。有些学生从小就接触计算机,对软硬件都有涉及,对信息技术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强;而有些学生,平时很少用计算机,一旦接触新软件,就会有惧怕心理。因此,信息技术课堂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有些学生在课堂上能很快完成操作,而做得慢的学生却跟不上节奏,教师往往被迫疲于指导那些跟不上节奏的学生。

学生自主探究无法落到实处 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信息技术课,经常是一个教师面对近50个学生,教师很难兼顾所有学生的学习过程,更无法做到在学生碰到问题和困难时给予适当地提醒和点拨。因此,在常规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只能先讲解或演示操作,然后分配任务,再让学生练习,如此便形成了“前半节讲得细,后半节凭回忆”的模式。这样的课堂,学生完全失去了自主学习的空间。

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被忽视 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在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设计、创作作品的时候,不仅需要落实技术的掌握,更要强调对艺术的表达力和欣赏力。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即要讲解,又要指导相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因此,为了保证大部分同学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这二维目标的基本实现,教师唯有牺牲培养学生进行作品的艺术加工和创新思维的时间。

微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可行性

什么是微课 国内率先提出“微课”应用研究的是广东省佛山市教育信息中心主任胡铁生。在他看来,45分钟的课堂讲授主要围绕几个核心知识点展开,根据认知科学规律,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等核心知识点制作成片断化的视频点播资源,用来支撑师生个性化的教学和个性化的学习。微课以视频为主要载体。人的视觉驻留规律往往小于10分钟,视频对学习者而言,可以有一个自定进度的学习。因为不同的学生掌握同样的学习材料,所需要的时间是不同的。微课模式下的教学,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步骤和节奏学习,可以暂停、倒退、重播,有利于根据个人情况完成学习,夯实基础,可以预防学困生出现。微课的核心内容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微视频或课例片段)。相对于传统课堂,微课的教学时间较短,一般为30秒到5分钟;教学内容偏少,它可以是知识点、软件操作、题型精解、教学反思等;资源容量较小,一般在几十兆以内,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主流媒体格式,师生可以流畅地在线观摩,也可以将其下载或保存到电子终端设备上实现便捷的移动学习。微课真正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是一个真实完整的“微教学资源环境”。

微型学习促成微课诞生和发展 微课的诞生源于微型学习的需要。微型学习建立于学习者个人兴趣基础上,学习内容少而精,可以满足学习者在短时间内进行学习的目的。微型学习的需求亦促进微课的发展。信息技术课堂正是由若干个微型学习环节组成的,如果其中的某些环节能用微课来处理,学生就可以结合个人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内容,从而达到查漏补缺、弥补个性差异的目的。同时,微课可以让教师少讲精讲,减少重复劳动,提升课堂效率,学生也会有更多的时间去进行自主探究。

信息技术课上使用微课的优势微课的主体是一种视频资源,最好是教师结合自己教学内容精心录制而成。现阶段,在信息技术学科使用微课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比拟的优势。一是信息技术教师在微课的制作方面具有优势。信息技术教师无论是使用录屏软件等录制视频,还是后期编辑加工方而,信息技术教师只要稍作学习就可以上手制作,技术方而的屏障会比较少。二是网络化课堂教学环境给微课的实施提供了条件。在网络化教室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可以暂停、后退、重复观看视频,边看边学边练,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三是微课有助于减少教师的重复劳动。平均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一周的课时量约为10节至14节,每节课上,教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的辅导也将是许多遍。那么,同一个教学内容,有可能要重复10遍甚至20遍。这种高频率的讲解与指点,不仅考验老师的耐心,也消耗了老师的时间和精力。如果将这些教学内容制作成一个个微课,就可以大大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因而,借助于微课的课堂教学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微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施

微课教学资源开发的广度和深度、积累以及应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教学的实施者,即信息技术教师。因此,在微课制作的环节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充分结合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开发不同类型的微课。

常用的微课类型 讲解说明型:以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点及对应的重点、难点、疑点为主的讲授教学。操作演示型:再现具体的实例演示及操作步骤,并且强调细节,这是目前信息技术课适用范围最为广泛的类型。解题推理型:对某个典型的程序任务或例题进行剖析讲解,或者推理演算,重在思考分析过程的重现。

实施范畴 无论在课内还是课外,微课都是课堂学习的一种有效支撑和补充。其一,微课可作为分层教学的资源。前面提到过,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可避免,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发展。教师可以将操作难度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挑战不同的难度,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如在讲解“制作Flash补间动画”中,可以制作三档难度不同的微课。C档的微课,以再现教师上课的例子为主,即演示太阳从下往上升起来,强调太阳的绘制,转化为图形元件,创建补间动画及预览的方法;B档的微课是在C档的基础上,让太阳升起的来的同时,由小变大,颜色由深变浅,再直线落下;A档的微课是在B档的基础上从左下往右上升起,这里重点展示的是如何创造引导层、绘制路径曲线。三个不同难度的微课,适合于不同需求的学生。三档微课,就像三个老师,同时指导着三种不同层次学生完成相应的练习,有效解决了分层教学的问题。

其二,微课可作为学生自主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建构。自主学习能力是每一个人终身必备的一项能力。自从有了微课,就提倡学生不妨先自主探究,即按自己的理解去尝试操作;当遇到困难时,再去看微课。微课就像一个个“帮助”文件时时在学生身边给予帮助。学生的练习不再是一味地机械操作和模仿,而是会主动去建构。

基于微课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模型

其三,微课可作为课堂演示资源,清晰再现操作细节。信息技术的操作技能类的学习往往是复杂而连续的,如果其中一个步聚做错了,就可能会导致后面的操作都失败。如在“Flash遮罩层”的教学过程中,复杂的操作步骤有二十几步,学生在听教师讲解时,难免看了后面的而忘了前面的。当学生练习时,就会因为其中某一步卡住而完成不了任务。因此,教师可以将这些操作制作成微课,使用动态的视频教学,再辅助文字和语音讲解;学生可以直观地学习,还能随时选择自己的学习进度。这种方式清晰地再现了教师的操作细节,学生能快速掌握操作技能,教师也有更多的时间带领学生进行艺术加工与创造思维的培养。

基于微课的教学应用模型及实现

在微课的教学理念指导下,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移动学习理论及微视频播放的特性,构建出基于微课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模型(见图)。

课前: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学习,完成知识的初步建构 教师在深入分析教学内容和学习内容前提下,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分多层次制作微课,设计课前练习题,收集与设计与本教学内容相关的文档和资料,并上传至学科互动学习平台。微课的开发主要借助于录屏软件(PPT、几何画板……),录像(摄像机、手机、相机)或手写板(数位板、电子白板写字板、录课笔)。录制后,经过后期的加工处理,最后导出可供师生直接浏览或下载的媒体格式。目前,我们主要运用前两者来进行微课制作。自主学习任务单主要包括学习指南(内含课程名称、达成目标、学习方法建议)、学习任务、学习困惑与建议。由教师在课前一周布置给学生。课前练习题的数量和难易程度,教师要合理设计,利用“最近发展区”理论,帮助学生利用旧知识完成向新知识的过渡。学生依据自主学习任务单,结合自己的学习需求和学习任务,观看微视频等素材,完成课前练习。微视频的观看可依据学生的自身需求有选择地观看,可以在练习前看,也可在练习后观看,用以对比自己所掌握的情况。同时,借助学习交流平台与教师和同学进行同步(目前主要是QQ)或异步(以BBS为主)的沟通和交流。

课中:师生互动,采用多种形式答疑解惑 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为打造高效课堂腾出了时间。课堂教学是师生面对面交流的最佳平台,师生都应利用好微课对知识进行内化。课前,教师根据学生上交的自主学习任务单和答题情况及学生提出的疑问,提炼出需要核心探讨的问题,在课堂中有的放矢,就普遍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并对学生课前练习进行反馈评价。因为时间的宽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学习活动也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并在与同伴的探讨中培养协作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最后交流成果。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下,必然达到学习者对所学知识的有效内化。

课后:在复习巩固中促成内化和升华 课后的复习巩固也是非常关键的一部分,学生可以再次依赖微课,完成课后测试,以实现深度拓展,实现知识的再次内化和升华,并且总结分析学习效果。教师应该就已经完成的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并作好对学生的综合评价,以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基于微课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模型的优势,在于把知识学习的主要过程放在课外,把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在课内,以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更多沟通和交流。当上课不再需要以集体讲授为主了,教师就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关注有潜质的学生,从而调整教学策略,协助学生学习。学生可以自定步调学习,使学习真正实现了主动性和个性化;教师也可以通过前置学习与评测,更加了解学生,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更为高效。

微课实施的保障

在具体的实施操作过程中,笔者发现,微课要想真正发挥作用有以下三个关键点。

必须融入教师的日常教学中,由教师推动微课的实施执行 对于某一种新鲜事物来说,很多人都会秉持观望态度。想要把微课深入落实到教学实践活动中去,首先要提高教师对微课的认识,了解基于微课的教学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性,感受到微课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实现高效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优越性。微课的开发与设计,注重的是集体智慧。微课看起来简单,但是真正做起来、开发起来并不容易,因为比技术更为不易的不是内容的开发,而是内容的梳理与提炼。这需要教师充分结合教学大纲、教学经验及教学实际,寻找科学合理的切入点。因而,整个微课的开发设计过程需要教师集体参与,而不能是个人的独立探索过程。

单纯的微课资源必定要向“在线课程”(学习环境)进化 微课进一步发展成为在线课程,这将是后续的发展趋势。通过优秀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在线课程学习环境,教师在了解学生在线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开展面授教学,提高学生在线学习时的真实情况,并且在互动交流中发现问题,还能方便教师统计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出勤签到率。比如,笔者所在学科组,就自建有一个学科互动学习平台,可供作为微课的实施平台。

新的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必然需要新的教学模式与之相适应 为此,笔者提出了基于微课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模型。借助于这个模型下的信息技术课堂,将是丰富多彩、教学效果显著、师生互补的良性课堂。

收获与思考

基于微课的课堂教学将带给大家耳目一新的变化: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课堂的高效性可以得到充分彰显。教师不再是课堂的霸主,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他们准备在课外,活跃在课中,交流在课尾,根据教师预设的任务和活动环节主动参与、积极体悟。基于微课的课堂解放了教师,解放了学生,解放了课堂,成为深受师生追捧的一种新型而高效的课堂。

微课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教师和学生的完全接纳需要时间和过程。一是传统的授课模式已经根深蒂固,要马上转变还需要不少时间;二是在微课教学中,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课前要忙着备课、录制编辑微视频,课上要忙着评价、面教与点教、调控教学流程。因而,能参与微课的制作和实施的教师人数不多。

微课虽然短小,比不上一般课程宏大丰富,但是它意义非凡、效果明显,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微课虽然起步不易,但是可以积少成多、聚沙成塔,以最优的姿态融于信息教学过程中。微课前景无限广阔,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教师们有理由相信,微课可以让信息技术课堂更加美好。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第十一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微课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0:44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22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5:06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活力(2019年17期)2019-11-26 00:43:00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