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涂 皓
名师交流引发蝴蝶效应
■本刊记者 涂 皓
2013年11月19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教师队伍建设相关政策。教育部表示,将扩大校长教师交流的范围,明确在同一所学校连续工作或任教达到规定年限的校长或教师,原则上均应交流。教育部调研统计,截至2013年8月底,已有22个省(区、市)地方政府出台了关于教师流动的相关政策,并在实际推进教师流动工作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据了解,浙江、广东、北京、山东等省市,已经有超过两年以上的教师流动经验。
教师交流 来源/郑州七中
2011年9月以来,山东省济南市启动高中特级教师、名优教师、教学能手跨校交换,打破名师由一校“垄断”的格局,把名师向薄弱学校输送,把薄弱学校优秀教师送到名校培养,227名教师流动起来,引发改变济南教育生态的蝴蝶效应。
济南七中高一(11)班学生李润是出了名的调皮学生,蹲在椅子上听课,上课老往厕所跑,出尽各种洋相让老师难堪。有老师这么形容李润:“几乎一半精力都让他占去了。”可就是这样调皮的学生,却在从济南二中交换过来的山东省教学能手、历史名师孙传胜的感化下,改掉了坏毛病。孙传胜使用的是鼓励加感化的办法。有一次,李润在校门口抽烟,被校领导逮了个正着。作为代理班主任,孙传胜让李润把妈妈叫到学校。孙传胜没有向家长“告状”,而是跟李妈妈分析对李润的教育方式:“是不是平时对孩子管得太严了,所以李润产生逆反心理,学习才这么没有自主性、自由散漫?”一席话说得李妈妈连连点头。在孙传胜的指导下,李妈妈改变了家庭教育的方法,促成了李润的变化。据了解,济南七中是所薄弱校,学生基础差、习惯不好,2011年,2009级学生学业水平考试一次性合格率只有28.6%。但是该校今年2011级高中生学业水平考试一次性合格率,语文达到97%,数学90%,外语84%,甚至有个班的语文合格率达到100%。
说起这一变化的原因,济南七中校长芦文武说:“这得益于名师校际交换产生的实际效果。从山东省实验中学、济南二中以及济钢高中交换来的3位名师,带来名校的教学科研成果及优良风气,让七中教育氛围越来越好,教学质量越来越高。”“交换而来的名师,无论是教学水平,还是师德师风,都起到了楷模引领、榜样示范的作用,对学校的其他老师触动很大。”芦文武告诉《教育》旬刊记者,“名师的到来,带动了七中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提高了家长对学校的信任度,让很多家长都愿意把孩子送到七中读书。这两年来,七中的生源质量大幅提升。”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同为薄弱校的济南回民中学。2012年,济南市将山东省实验中学与济南回民中学结成“名校带动”战略结对校,安排5位名优教师交换到回民中学,其中3名教师担任班主任,大幅度提振社会对回民中学的信心指数。2012年中招,报考回民中学的学生中考成绩有了很明显的提升,学校一志愿报考了207人,二志愿人数突破了800人,实现了十几年来所未有的新突破。
2010年,河南省舞阳县政府针对当地城乡教育资源不平衡的现状,从城区的超编学校中选派骨干教师,到农村的缺编学校开展支教工作,为期一年。高凤云是这些流动教师中的一员。“我当时心里非常矛盾。”摆在高凤云面前的现实是,丈夫是县城中学毕业班的班主任,忙得无法顾家;公公婆婆都已80多岁,体弱多病;儿子刚刚5岁,无人看管。高凤云自己的肝部也有多发性血管瘤,医生叮嘱要多休息疗养。但她同时面临着一个现实的诱惑。已有16年教龄的她,由于中间工作调动,来到现在任教的舞阳县第二实验小学,职称问题一直悬而未决。而根据下发的文件,今后的职称评比,农村支教经历是必要的前提和加分条件。“这也算是我的一点‘私心’吧!但我更得服从需要。”激烈的思想斗争后,高凤云不顾家人的反对,决定报名参加。和高凤云一样,胡安丽是一名流动教师。在支教教师没来之前,湾王小学是个典型的缺编学校:100多名学生,6个年级,只有5名教师。其中一位老民办教师已经62岁,“超期服役”两年。胡安丽的到来,使三年级新生有了新的班主任,“老民办”也终于正式办理退休手续,颐养天年。加上和她一起来的王梅芹、彭悦华两位老师,湾王小学的教师缺编窘况得到缓解。
虽然做好了充足准备,但第一次上课还是给了胡安丽很大的“意外”。“当时我用普通话给学生讲课,教室里一片寂静。过了一会,终于有个同学大着胆子说了一声:‘老师,我们听不懂你说的话。’”胡安丽回忆道,她当时第一感觉是非常吃惊,但转念之后又理解了。有了这次意外,胡安丽开始琢磨着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思路。为鼓励同学们学习普通话,她要求大家必须学说普通话。一开始不论谁回答问题都会招来哄堂大笑,但随着她逐个“点将”发言,这样的嬉笑声越来越少。现在她班上的学生,虽然操着一口并不标准的普通话,“但至少人人都敢说了。”她教的是三年级数学,但她发现很多学生就连二年级的知识也没能掌握。于是,上数学课时她会先抽出几分钟时间,把二年级的课程再回顾一遍。在温故中知新,使同学们的数学成绩稳步提高,在刚刚结束的全乡统考中,她教的班级数学成绩名列全乡第一。“我必须根据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胡安丽说,“我总结出的方法是:低起点,多循环,勤反复。”
2011年在浙江省嘉善全县开始试点教师交流,并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教育改革试点项目。2013年浙江省教育厅发布信息,以“嘉善模式”为蓝本,将在全省推行小学初中教师校长交流制度:校长在同一公办学校连续任职达10年、教师在同一公办学校连续任教达12年,必须交流到其它学校。其中,每年交流的骨干教师不得少于所在学校骨干教师的15%。
通过交流,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得到不断的发展;同时,输出“名师”也是对名校品牌的有力宣传,并且也有利于名校再造血,激发名校教师的活力与竞争意识,从而推动新一批教学骨干教师的出现。
杨晓霞,原嘉善一中的任课教师。在这所嘉善县数一数二的公立初中里,她是学校的中层干部、市学科带头人、省教坛新秀,对于下乡流动一事,她压根儿没想过。“我在嘉善一中任教前,已经有6年农村教书经历,好不容易调到嘉善一中,评上省教坛新秀、市学科带头人,家长认可,社会评价也好,所以压根儿没想过会流动。”“一天,校长找到我,让我流动到硬件、教学水平、生源质量都相对薄弱的学校。坦诚地说,我当时挺惶恐的。担心教学难度加大,也害怕出了嘉善一中后会对自己的专业水平有影响。”杨晓霞说。和交流到陶庄中学的沈芳一样,她甚至遭遇过朋友猜测:你是不是犯错误了,要被调走?这种“惶恐”也正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流动工作中,存在的最大问题。
为了让教师打消这样的“惶恐”,主动接受“流动”,嘉善县首先在制度上进行保障。规定城镇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申报中学高级职务时,必须具有3年农村任教经历;申报中级职称时须有2年农村任教经历。此外,嘉善县还制定了激励政策,对于在农村任教的名师,其津贴标准提高到城镇名师的3倍;参与流动的名师可优先享受一年一次的学术休假,同时,嘉善县还在评职、评优、评先等多个方面,对在流动中做出成绩的教师倾斜。一番斟酌后,杨晓霞同意了。2011年,她来到了嘉善五中。未曾想到,两年后,当初的决定让她收获了满满的感动。
感动来自于农村孩子的朴实与勤奋。五中的学生有三分之二是新居民子女,虽然不善言辞,却很淳朴,在路上遇到她,即便是别的班的孩子也会热情地问好。“他们并不比本地学生笨,只是学习习惯和学习品格相对差了一些。我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调整了教学方式,既有数学思维层次教学,又有动手操作实践,尽可能让枯燥的数学课变得有趣起来。”一段时间下来,愿意听的学生多了,成绩好的学生也多了。
感动也来自教育局和学校的支持和认可。学校成立了名师工作室,并指派她担任学科负责人。2012学年,她听课就达106节,在促进其他教师教学专业化水平的同时,她教学手段也得到了极大丰富。去年,杨晓霞被评为县十佳流动教师。2013年,嘉善五中考上重点高中的比例上升了5%,这是杨晓霞和其他老师努力下交出的“答卷”。
2013年8月,浙江省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工作视频会议召开。会上有教师提出:“如果有符合交流条件的教师不愿意流动,学校是否会因为要顾全大局而不顾个人意愿,强制派遣?”对此,嘉善县教育局局长包庆余明确地说,嘉善流动率每年10%左右,但符合条件的人数远大于实际交流人数,“所以并不是所有符合条件的教师都会流动,如果教师不愿意,我们肯定会尊重他的个人意愿。”也有网友提出疑惑:将众多“名师”散出,会不会拖垮“名校”,使一杯好茶变成两杯白开水?
“由于名校生源质量较高、环境比较优越,教师长期固守在这样的环境中,缺少了挑战和活力,容易产生倦怠。”浙江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答复,“名校教师流动到薄弱学校后,教学中也会面对许多新的问题以及新的挑战,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提高,解决新问题、适应新环境。”通过交流,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得到不断的发展;同时,输出“名师”也是对名校品牌的有力宣传,并且也有利于名校再造血,激发名校教师的活力与竞争意识,从而推动新一批教学骨干教师的出现。2013年中考成绩出炉,嘉善一中校长袁安荣也舒了一口气。2010年下半学期,几位毕业班老师调走,新家长开始忧虑3年后的中考,2013年嘉善一中在省重点高中自主招生中,录取人数30人,依然是嘉善公办初中前三甲。优质学校,属于流出名师的大后方。家长和学校都有担心,一大批优质骨干教师,甚至是名教师流走,会影响学校声誉,影响教育质量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孩子的成长。嘉善一中属于流出老师比较多的学校,与实验中学作为流入范本一样,家长眼睛都盯着嘉善一中这个流出范本。如今是皆大欢喜。
“我们交流时,最顶尖的一批老师基本不流动,流动最多的是有发展潜力的新名师,但论资排辈来说,学校目前还不能给他充分空间。他们换到另一所学校,很快能脱颖而出,成为顶尖。而这些流出去的老师,对我们这些家底厚的学校来说,就像割韭菜一样,成熟的割掉,新的一茬也会快速成长。”袁安荣也认同教育局的交流方案,循序渐进,每年一所学校流动1到3名,给老师和家长一个适应过程。而且在教师选择上,一般在学段的起始年级,即小学一、四年级,初中七年级中选择,尽量消除家长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