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1-2007)应用情况研究

2014-05-10 02:40兰伟兴欧建华黄秋霞
化工技术与开发 2014年3期
关键词:限值卫生化学

兰伟兴,王 伟,欧建华,黄秋霞

(1.广西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广西 南宁 530022;2.广西安康注册安全工程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广西 南宁 530022;3.广西壮族自治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广西 南宁 530022)

安全生产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1-2007)应用情况研究

兰伟兴1,王 伟2,欧建华3,黄秋霞1

(1.广西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广西 南宁 530022;2.广西安康注册安全工程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广西 南宁 530022;3.广西壮族自治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广西 南宁 530022)

通过比较研究国内职业卫生限值标准(GBZ 2.1-2007、GBZ/T 160.1~160.85),结合文献查阅,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讨论。GBZ 2.1-2007中被职业卫生检测与评价机构经常使用的限值标准仅50种左右,尚有94种有害因素无相应的标准检测方法;GBZ/T 160.1~160.85中尚有65种有害因素在GBZ 2.1-2007中无相应的职业接触限值。现行职业卫生限值标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不足,建议职业卫生标准工作人员及相关科研机构进行深入研究,对职业接触限值或标准检测方法进行修订与完善。

职业接触限值;检测方法;应用

职业接触限值(OELs),是指劳动者在工作场所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30年)反复接触,对绝大多数(99%左右)接触者的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许接触水平,是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值量值。

GBZ 2.1-2007[1]是我国现行的最新化学有害因素OELs标准。OELs是职业病危害因素定量识别的评价依据,是用来防止劳动者过量接触、监控生产装置泄漏及工作环境污染状况、评价工作场所卫生状况、劳动条件、防护措施效果的监测与评价、职业卫生管理及监督检查的重要依据,是保障劳动者免受各种有害因素危害的卫生标准。该标准被作为工业企业设计的卫生标准以及预防性和经常性职业卫生监督的定量分析标准,不适用于非职业性接触过程中的作业场所[2]。

GBZ 2.1-2007是我国卫生部于2007年4月12日发布,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的,至今,该标准已施行5年有余。该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对我国职业卫生管理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3-4]。为此,通过比较研究现行的职业卫生标准,对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与描述性分析。

1 内容与方法

通过比较研究《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1-2007) 339种化学有害因素的343个OELs、《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测定》(GBZ/T 160.1~160.85)85类化学有害因素的标准检测方法[5],结合文献查阅,对我国职业卫生检测与评价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2 结果

2.1 标准对应不足的化学有害因素

GBZ 2.1-2007中有94种化学有害因素在GBZ/ T 160.1~160.85中尚无相应的标准检测方法,GBZ/ T 160.1~160.85中有36类共65种化学有害因素在GBZ 2.1-2007中尚无相应的OELs,详见表1和表2。

表1 GBZ 2.1-2007中尚无标准检测方法的化学有害因素

OELs序号 中文名 OELs/mg·m-3MACPC-TWAPC-STEL 53 对特丁基甲苯 — 6 —57 二苯胺 — 10 —59 二丙二醇甲醚 — 600 900 60 2-N-二丁氨基乙醇 — 4 —61 二噁烷 — 70 —62 二氟氯甲烷 — 3500 —63 二甲胺 — 5 10 66 1,3-二甲基丁基醋酸酯(乙酸仲己酯) — 300 —67 二甲基二氯硅烷 2 — —69 3,3-二甲基联苯胺 0.02 — —73 1,1-二氯-1-硝基乙烷 — 12 —76 1,3-二氯丙烯 — 4 —79 二氯乙炔 0.4 - —92 2-二乙氨基乙醇 — 50 —93 二亚乙基三胺 — 4 —110 癸硼烷 — 0.25 0.75 111 过氧化苯甲酰 — 5 —122 1,6-己二异氰酸酯 — 0.03 —123 己内酰胺 — 5 —131 甲基丙烯酸 — 70 —133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5 — —141 甲氧氯 — 10 —155 邻茴香胺 — 0.5 -156 邻氯苯乙烯 — 250 400 157 邻氯苄叉丙二腈 0.4 — —158 邻仲丁基苯酚 — 30 —162 磷酸二丁基苯酯 — 3.5 —168 六氟丙酮 — 0.5 —169 六氟丙烯 — 4 —173 六氯丁二烯 — 0.2 —174 六氯环戊二烯 — 0.1 —175 六氯萘 — 0.2 —179 氯丙酮 4 — —182 氯化铵烟 — 10 20 185 氯化氰 0.75 — —187 氯甲甲醚 0.005 — —189 氯联苯(54%氯) — 0.5 —190 氯萘 — 0.5 —192 氯乙醛 3 - —195 α-氯乙酰苯 — 0.3 —196 氯乙酰氯 — 0.2 0.6 199 吗啉 — 60 —207 尿素 — 5 10 216 氢氧化铯 — 2 —221 全氟异丁烯 0.08 - —224 乳酸正丁酯 — 25 —226 三氟化氯 0.4 — —228 三氟甲基次氟酸酯 0.2 — —234 三氯氢硅 3 — —237 1,1,1-三氯乙烷 — 900 —241 三乙基氯化锡 — 0.05 0.1 248 双(巯基乙酸)二辛基锡 — 0.1 0.2 249 双丙酮醇 — 240 —250 双硫醒 — 2 —251 双氯甲醚 0.005 - —255 四氢化锗 — 0.6 —262 羰基氟 — 5 10 267 五氟氯乙烷 — 5000 —271 五羰基铁(按Fe计) — 0.25 0.5 276 纤维素 — 10 —279 1-硝基丙烷 — 90 —280 2-硝基丙烷 — 30 —282 硝基甲烷 — 50 —283 硝基乙烷 — 300 —

?

表2 GBZ 2.1-2007中无OELs但有标准检测方法的化学有害因素

序号 化学有害因素类别 危害因素 现行检测标准丙烯酸乙酯26不饱和脂肪族酯类化合物丙烯酸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27 卤代脂肪族酯类 氯乙酸甲酯 GBZ/T 160.65-2004氯乙酸乙酯28 芳香族酯类化合物 邻苯二甲酸二辛酯 GBZ/T 160.66-2004 29 异氰酸酯类化合物 甲苯二异氰酸酯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GBZ/T 160.67-2004 GBZ/T 160.64-2004三甲胺30 脂肪族胺类化合物 二乙胺三乙胺环己胺31 芳香族胺类化合物 三氯苯胺 GBZ/T 160.72-2004苄基氰32 芳香族硝基化合物 一硝基氯苯 GBZ/T 160.74-2004 33 有机磷农药 敌敌畏 GBZ/T 160.76-2004 34 有机氮农药 氯氰菊酯 GBZ/T 160.78-2007 35 生物类化合物 洗衣粉酶 GBZ/T 160.81-2004 36 醇醚类化合物 二丙烯基乙二醇甲基醚 GBZ/T 160.82-2007 GBZ/T 160.69-2004

2.2 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李文婕[6]曾对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抽查的144家职业卫生检测和评价机构发放调查问卷,结果显示:

(1)GBZ 2.1-2007中,所调查机构均未使用过的OELs达23种,分别为1,1-二氯-1-硝基乙烷、2-二乙氨基乙醇、2-乙氧基乙基乙酸酯、3,3-二甲基联苯胺、a-氯乙酰苯、N-乙基吗琳、氨基磺酸铵、氨基氰、碲化铋(按Bi2Te3计)、叠氮酸蒸气、对茴香胺、对特丁基甲苯、二氯乙炔、二亚乙基三胺、癸硼烷、邻茴香胺、邻氯苄叉丙二腈、六氟丙酮、六氟丙烯、六氯萘、氯联苯(54%氯)、双硫醒、茚。其中除碲化铋(按Bi2Te3计)、叠氮酸蒸气、对茴香胺、对特丁基甲苯、邻茴香胺已经有相应检测方法外,其余18种均无职业卫生标准检测方法。

(2)GBZ 2.1-2007中,60%以上所调查机构均使用过的OELs仅有16种,分别为铅及其无机化合物(按Pb计)、苯、氨、甲苯、二甲苯(全部异构体)、甲醛、氯、二氧化硫、氯化氢及盐酸、二氧化氮、硫化氢、一氧化碳、甲醇、锰及其无机化合物(按MnO2计)、氢氧化钠、二氧化碳。30%以上所调查机构使用过的OELs仅有46种,该46种有害因素在GBZ/T 160.1-160.85中均有相应的标准检测方法。使用的化学有害因素中,认为急需制定标准检测方法的有32种,截至目前,除5种已制定标准检测方法外,尚有27种未制定标准检测方法,分别为煤焦油、沥青挥发物(按苯溶物计)、溴化氢、1,1,1-三氯乙烷、己二醇、石油沥青烟(按苯溶物计)、己内酰胺、溴、焦炉逸散物(按苯溶物计)、汞-有机汞化合物(按Hg计)、硫酸钡(按Ba计)、氯化氰、尿素、氯甲甲醚、三乙基氯化锡、一甲胺、甲基丙烯酸、二甲胺、异氰酸甲酯、1,6-己二异氰酸酯、γ-六六六、苯硫磷、二苯胺、磷酸二丁基苯酯、六氯环戊二烯、全氟异丁烯、乙基戊基甲酮。

3 讨论

3.1 存在的问题

化学有害因素标准检测方法与限制标准间对应不足,GBZ 2.1-2007中有94种化学有害因素在GBZ/T 160.1~160.85中尚无相应的标准检测方法,GBZ/T 160.1~160.85中有36类共65种化学有害因素在GBZ 2.1-2007中尚无相应的OELs。

OELs的制定和职业病防治工作实际需要有一定的脱节,GBZ 2.1-2007中有23种OELs职业卫生检测评价机构未曾使用过,而另外一部分劳动者接触机会较多、存在范围比较广的化学有害因素目前尚无相应的OELs(建议OELs详见表3),导致其检测与评价工作无据可依。

3.2 OELs使用时的注意事项[8-9]

(1)在职业卫生领域内接受过培训并富有实际经验的专业人员才能使用OELs,该标准不适用于接触非职业环境有害物质的工作场所,不能用作非职业环境的推荐限值。

(2)接触时间或工作强度超过制定OELs的前提条件时建议不要使用OELs。

(3)制定OELs依据工业上的实际经验以及人群和动物的实验数据资料,但制定每一个OEL使用的有关信息的数量与质量不完全相同。

(4)制定OELs所考虑的健康效应取决于化学物本身的理化性质及分子结构等参数,对大多数化学物而言明确的健康损害是制定OELs的基础,但对某些化学物不适、刺激或中枢神经系统等健康效应也可成为制定OELs的基础。因此不能简单地将OELs作为确定化学物毒性相对大小的直接依据。

(5)没有在GBZ 2.1-2007中列明职业接触限值的化学物质,并不表示其健康危害较小而不需注意防护,只能表明制定其OEL所需的相关科学数据不足,对于这些化学物质,应对照其安全技术说明书加强作业工人的个人防护。

表3 部分化学有害因素OELs建议值[6-7]

(6)由于不同个体的易感性不同,在实际接触水平低于OELs时也可能引起个别劳动者身体不适、原有疾病恶化或罹患职业病,即职业禁忌症工人在接触相应职业病危害因素时较其他人更易罹患职业病。

(7)OELs不代表安全与有害健康的绝对界限,也不能简单地用以判断化学物质的毒性等级,因此不能简单推论超过OELs的工作环境是造成工人健康损害的直接或唯一原因,反之亦然。

(8)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在有必要时应对OELs进行修订。

(9)OELs备注中未标有“皮”或“敏”或“G”的化学物,并不表示该化学物不会经皮吸收或没有致敏效应或不是致癌物,只能反映目前缺乏相应的科学依据或尚无定论。

3.3 改进措施及建议

对当前已制定职业卫生标准检测方法,但尚无相应OELs的36类共65种有害因素,以及当前既没有标准检测方法又无相应OELs但有必要制定相应标准检测方法及OELs的化学有害因素,建议相关部门机构进行深入的职业卫生学现场调查,以化学有害因素的健康安全评价或健康危害程度为依据,根据国内外公开发表或未公开发表但经专家评议视为可靠的有关理化特性参数、毒理学资料、职业卫生学或职业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劳动者健康损害资料等[10],广泛参考国际上的OELs[11](如ACGIH、NIOSH、OSHA等OELs)以发现新的有害作用、联合毒害作用及人体健康影响为依据[12-16],并根据我国的经济、技术水平和可行性,在现有基础上对其做更为系统的全面评估,确定适宜的化学有害因素OELs,修订目前较宽松的限值以提高对劳动者的保护水平。

对当前已制定OELs,但尚无相应职业卫生标准检测方法的94种有害因素,建议相关职业卫生检测评价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科研院所等科研机构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针对这些有害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广泛参考国内外公开发表或未公开发表但经专家评议视为可靠的检测方法,在经济可行、可操作性的原则基础上,确保检测方法实验数据的准确性、精密性(平行性、重复性、再现性)和灵敏性,确定各化学有害因素适宜的检测方法。

针对部分OELs在大多数职业卫生检测评价机构未曾使用,而另外一些劳动者接触机会较多、存在范围比较广的化学有害因素目前尚无相应的OELs的现象,建议在今后职业卫生相关标准的立项和编订过程中应注重相关标准的配套建设,并进行持续性的修订与完善,制定OELs时应开展大范围的需求调查,根据需求分析制定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OELs。

[1]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S].

[2]杜欢永.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3:1-10.

[3]杨磊,易桂林.我国劳动卫生标准接触限值的研究进展和问题[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2003,21(4):317-319.

[4]张敏,李涛,杜燮祎.我国职业卫生标准体系建设[J].劳动保护,2009(7):13-15.

[5]GBZ 160.1~160.85,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测定[S].

[6]李文婕.《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GBZ 2.1-2007)中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应用情况调查及分析[D].北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2009.

[7]张敏,王丹,杜燮祎,等.ACGIH有关化学因素的TLVs[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7,34(1):4-24.

[8]周志俊.日本职业卫生学会提出2009年至2010年版职业接触限值[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9,26(6):584.

[9]刘宝龙.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3:323-360.

[10]张敏,王丹,杜燮讳,等.ACGIH及其TLVs和BEIs的制定政策和程序[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7,34(1):1-4.

[11]陈清光.有害物质职业接触限值的发展历史和种类综述[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07,25(6):303-307.

[12]Sartorelli P.Dermal resk. assessment in occupational medicine[J].Med Lav.,2000,91(3):183-191.

[13]Schneider T,Cherrie J W,Vermeulen R,et al. Dermal exposure assessment[J]. Ann Occup Hyg.,2000,44(7):493-499.

[14]Wester R C,Mmaibach H I. Understanding percutaneous absorption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J]. Int J Occup Environ Health,2000,6(2):86-92.

[15]Vadalim M,Ramachandran G,Mulhausen J. Exposure modeling in occupational hygiene decision making [J]. J Occup Environ Hyg.,2009(6):353-362.

[16]肖经纬.我国职业接触限值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9,36(4):213-216.

Practical Application Study of 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s for Hazardous Agents in Workplace Part 1: Chemical Hazardous Agents (GBZ 2.1-2007)

LAN Wei-xing1, WANG Wei2, OU Jian-hua3, HUANG Qiu-xia1
(Guangxi Institute of Safety and Technology, Nanning 530022, China)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information for the professional staff to establish the national occupational health standards and occupational health examination and evaluation institutions, the application of 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s(OELs) for hazardous agents in the workplace Part 1: Chemical hazardous agents (GBZ 2.1-2007) was analyzed and evaluated. The results were analyzed by comparing GBZ 2.1-2007 with methods for determination of toxic substances in the air of workplace (GBZ/T 160.1~160.85) and consulting literature. There were only about 50 kinds OELs of GBZ 2.1-2007 used by occupational health examination and evaluation institutions, and about 94 kinds toxic substances with no standard method. There were 65 kind toxic substances in GBZ/ T 160.1~160.85 with no OELs in GBZ 2.1-2007. There were some shortcomings though the process of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GBZ 2.1-2007, so more scientific research about the national OELs and standard method should be done and revised and improved.

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s; standard method; practical application

R 134+.4

A

1671-9905(2014)03-0058-05

兰伟兴,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职业安全与职业健康方面的研究工作,Email:lan147167@126.com

2014-01-02

猜你喜欢
限值卫生化学
卫生与健康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辽宁省辽河流域石油炼制排放限值的制定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卫生歌
中美炼钢行业污染物排放限值研究
蓄电池SOC限值下的微电网协调控制策略研究
办好卫生 让人民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