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莎莉
摘要:环境监测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要激发人的能动性,要对人的从业观念及工作技能进行培养。要建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和职位分类制度,实现知识管理。尤其要大力开展环境监测人才队伍建设,培养环境监测领域学术带头人和技术骨干,提高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促进人才建设专业化。
关键词:环境监测 人力资源管理 对策分析
1 我国环境监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1.1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缺失是国内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的问题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虽然基于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逐渐形成的,但是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都与传统的人事管理有着本质的差异。传统的人事管理过于强调规制而忽视了人的能动性的发挥,而且注重组织整体效能的发挥,是基于组织架构的总体目标而从事的战术性和技术性的管理工作。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则强调“人”的能动性,注重“人”潜能的开发,主张通过放宽规制、开发心智等新举措,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通过实现个体智能化促进组织架构整体性能的发挥。可以说,人力资源管理是具有战略与决策意义的管理活动。现阶段,国内环境监测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更是暴露了诸多的问题:环境专业人才匮乏,人才知识结构不合理,环境应急监测人才缺乏,面对目前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和环境污染形势,环境监测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则成为我们不容忽视的问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改进人力资源管理成为促进环境监测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基石。
1.2 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面临挑战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传统干部人事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环境监测部门要在现阶段的环境下获得跨越式发展,已经到了求变的时刻。
首先,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环境监测部门面临业务发展和突破的难题。环境污染事件的类型、频率增多,污染源的种类增加、对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处置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第二,现行的环境监测方面法律法规、环境监测标准与方法、环境应急监测事故的处置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空白,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素质适应新形势下环境监测的需要是我们直面的挑战。
第三,科技与经济的不断发展,带给环境更大的压力,同时环境监测部门也面对一些新型污染源,例如重金属污染、有机物污染等,能够熟练操纵大型色谱类仪器进行分析化验的人才急缺,很多环境监测部分急需大量专业的人才去拓宽环境监测领域及项目,但事业单位低廉的工资导致招揽不到一些优异的人才。
1.3 人力资源开发培训不足
我国环境监测部领域的人力资源管理,未充分考虑组织成员的培训,部分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层次并未达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要求,环境监测部门的职业培训仍沿用以往的理论灌输模式,实验室仍存在老师傅带小徒弟的“传、帮、带”现象,很大一部分专业技术人员实际技能操作水平不高,对于一些新型的仪器操作,主要依靠仪器厂商培训,没有真正的专业培训机构、科研机构、科研项目,在环境监测领域没有什么发展、创新,整体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也很低。
2 环境监测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对策
2.1 招聘制度的改革
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必须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必须具备活力和生机,必须围绕“因事择人、事得其人、人尽其才”的中心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公开招聘高水平、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彻底杜绝非专业人员调换工作,提高准入门槛。
2.2 人员结构的调整
就山西省范围内的环境监测部门来说,现在的机构人员编制数远远低于《全国监测站标准化建设要求》国家要求,人员编制数不足,很多单位聘用了大量的临时工,造成了人员流动性大,稳定性差,给工作增加了很大压力和被动。
2.3 薪酬改革
首先现行的职称聘任制度中规定:高级职称控制15%,中级职称控制35%,初级职称控制50%,严重限制了专业技术人员的发展,降低了人员的薪酬,急需提高专业技术中、高级职称比例。其次现行的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标准与飞涨的物价严重脱节,更是与科级含量高、技术要求严、超负荷、超高压的野外环境监测工作脱节,提高人员薪酬待遇迫在眉睫。
2.4 各级环保局应建立专业的科研和培训机构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主导未来,环境监测如何发展,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对于促进一个行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于环境监测部门,近两年内全国统一安装了新型的PM2.5、O3、NO等专业仪器设备,对环境空气质量的监测也更加细致,各级环保局应建立专业的科研和培训机构,应该大力开展环境监测人才队伍建设,培养环境监测领域学术带头人和技术骨干,促进人才建设专业化。注重引进国际高端人才,努力打造一只技术先进、数量充足且结构科学的专业化环境检测结构。积极应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发动各大高校、科研院所等社会力量为主体的社会环境监测机构积极开展环境监测专业培训。
参考文献:
[1]薄纯荣.邹议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应对改革的思考[J].人力资源管理,2011(05).
[2]胡玲玲.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率分析[J].价值工程,2008(11).
[3]臧习环.浅析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滞后的原因[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