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信用能力建设模式

2014-05-10 10:04郁俊莉
统计与决策 2014年6期
关键词:企业信用信用融资

郁俊莉,张 晓

(北京大学 政府管理学院,北京 100871)

(责任编辑/亦 民)

0 引言

中小企业已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经济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为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近年来,国家从物权保护、行政审批、财税优惠等方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有效改善了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但中小企业的发展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其中融资渠道不畅始终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进一步健康发展的重要瓶颈。

造成中小企业难以从银行获得融资支持的原因有很多种,如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国家整体的金融政策、产业政策以及融资体制等等。但其中最根本的一个原因就是企业信用水平偏低,即中小企业可以凭借的转化为资金支持的信用能力不够,或者说得到的认可程度不够。因此,充分挖掘中小企业自身的信用资源,以及联合其他信用能力较高的主体通过一定的运行机制来丰富中小企业的信用资源,增进中小企业的信用能力,是帮助中小企业获得融资的重要方式[1]。

1 信用能力的概念及其辨析[2]

1.1 信用能力

信用能力主要是指企业在信用融资过程中可以转化为融资支持的信用等级的高低和信用额度的大小。通俗地理解就是企业自身履行市场约定能力、偿还债务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转化为资金的能力或其他人的信用通过一定的机制转化为资金的能力。信用能力在本质上是对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可以获得融资支持程度的衡量尺度。信用能力高,即是可以转化为融资支持的信用等级较高,信用额度较大,其在资本市场上能够获得融资支持的可能性就越大,获得的资金量就越大;反之,信用能力低则是信用等级较低,信用额度较小,其在资本市场上能够获得融资支持的可能性就越小,获得的资金量就越小。

1.2 信用能力和信用资本

本文的“信用能力”概念与有关学者研究的“信用资本”概念有着相似之处。所谓信用资本是指信誉的货币资本化的表现,即把信用作为能够带来增值的价值,作为可以与货币资本、物质资本等同的资源,作为能产生相当信用额度的信贷融资资源。信用资本对企业融资而言,就是企业法人信用状况所带来的货币化价值。具体的定义为:企业所拥有的信用程度能够转化成现实货币的授信额度。

自上述定义可以看出,从“企业可以获取资金支持的信用凭借”这个角度来理解,信用能力与信用资本的内涵是相同的。但本文之所以用“信用能力”这个概念是基于以下考虑:企业在融资过程中,信用只是一种重要凭借,其要转换成现实货币资本仍需一定的过程,并且影响这个过程的因素除了企业自身信用能力之外,还与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建设、金融市场环境、政府的金融政策导向以及企业自身的融资策略等密切相关。即在一定的情况下,企业的信用能力不变,但受外界环境变化(如政府的货币政策变化等)的影响,其可以转化的货币资本数量可能产生变化。所以,为了避免牵涉更多的因素进入到本文的研究过程中,本文采用了“信用能力”这个概念,而并非“信用资本”,以重点研究企业信用额度的变化过程。但在本文的多数地方,这两个概念的意思是相同的。

1.3 信用能力与信用品质

与信用能力密切相关的概念还有“信用品质”。信用品质可以理解为在信贷市场上借款人或债务人在订立合约后,信守承诺的可靠程度以及由此而表现出来的如约履行偿付义务的态度。在信息不对称的信贷市场上,企业的信用品质和信用能力同等重要。因为信贷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通常表现为贷款人所拥有的信息比作为借款人的企业要少得多,可能表现为企业有意隐瞒对自己的不利信息,或者贷款人不能及时获得关于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数据的最新信息等。在这种情况下,贷款人对企业的信用品质要求就比较高了。如果企业在信贷过程中表现出积极的还款态度,并按照合约规定如期偿还,这样的企业就具有较高的信用品质;反之,企业在贷款时殷殷以求,在还款时拖沓怠慢,甚至故意违约,那么这样的企业就丧失了基本的信用品质。这两种不同的表现可以从企业的信用记录中体现出来。从这个角度讲,企业的信用记录作为判断其信用品质的重要依据,也能够对企业的信用能力造成重要的影响。

2 信用能力建设凭借的信用资源类型

2.1 企业信用

企业自身的信用来源于企业自身所有物,这些所有物共同构成了企业的自生信用能力,就是企业以其依法拥有并可独立支配的现有资产和投资项目的预期收益为基础对所负债务做出信用担保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企业独立拥有的,不需要依靠外部力量的介入就可以获得。

企业信用主要分为几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企业所拥有的一定数量的不动产,是企业产生信用能力的基础和前提,这是企业信用能力物的基础,构成企业获得信用最基本的信赖,包括企业的机器、厂房、资金等。第二层次是无形资产,即企业所拥有的专利权、商标权、知识产权,信誉、商誉、企业在长期行动过程中的守信的行为习惯给企业带来的信用资本,即企业的信用记录等等,这些无形的信用资源可以在企业未来的发展中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和收益,因此也是企业获得信用能力的保证。第三个层次,是中小企业在采购、生产、销售的每一个环节中都可以挖掘出相应的信用资源,如订单、原材料、半成品、存货、应收账款等;第四个层次的信用资源,是企业拥有的使用权,如排污权、开采权、林权、土地经营权、商位使用权、海域使用权等;这些使用权是企业未来权益获得的凭证,使用权的合理利用可以带来企业信用能力的提高;第五个层次是所经营产业或者项目的发展前景而可能获得的尚未变现的长期收益,如企业的股权。以上几个层次,均是企业以自身拥有物为凭借获得信用能力的因素或手段,不同层次的所有物,支持企业信用能力建设的方式和力度均不同。

2.2 相关企业信用

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自身具有的信用能力有限,要想获得更多的资金,可以借助相关企业的信用资源以提高企业的信用能力,将企业信用进行捆绑,或者相互借力,达到提高企业整体信用能力的目的。相关企业信用包括两方面的信用,一个是企业集合信用,另一个是供应链信用。

现代企业集群这种新型的组织形式,为中小企业利用产业集合信用提供了条件。企业集群是一种网络化的形式,将大小不等的厂商和各类机构联系成一个有效的网络。每个中小企业成为这个网络中的一个节点,使中小企业不仅保持了中小企业原有的灵活多变、反应灵敏的特点,还可以形成群体规模,从而获得竞争优势。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的信用行为随着企业集群的形成发生相应的改变,通过一定的制度设计,将企业拥有的信用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形成集合企业信用,产生“1+1>2”效果,每种企业所拥有的信用能力也随之提高,从而达到利用企业集合信用提高企业信用能力的目的。

另外,每一个中小企业都存在于一条供应商、分销商、销售商直至最终客户的关系网链中。信用能力不足的中小企业,在这样一种供应链网络中,不再是一个单一、孤立的信用主体,它可以从供应链中信用层级较高的核心企业那里得到支持。另外,它作为整个供应链体系的一部分,也可以获得信用增级,有力地利用了供应链企业的信用[3]。

2.3 中介信用

当中小企业的企业信用和相关企业信用不足而不被银行认可的时候,就需要借助第三方通过一定的机制向企业提供信用保证,以达到提高企业信用能力的目的。这种由除企业之外的第三方提供的信用,就称为中介信用。可以使得企业信用能力增加的中介信用主要包括几类:

第一类是政府信用,以国家主权为后盾的政府信用会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发展方向的企业增信,增信的方式主要是政府搭建信用平台、提供政府担保、向商业银行或贷款担保机构提供补贴等方式;第二类是行业协会增信。这些机构出于促进行业整体发展需要,利用自身的信誉或者资金为企业提供信用担保的方式来增信;第三类增信的主体是商业担保机构或资本市场上风险投资等第三方商业主体,他们出于盈利的需求,为自身认为具有发展潜力或者未来能够盈利的企业提供担保,起到了建设和增进企业信用能力的作用;第四类增信主体是自然人,他们自身的保证和承诺,为企业提供担保增信;第五类增信主体就是一些社会中介组织,比如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服务机构,他们出具的服务报告也是能够为中小企业增加信用。企业信用的增加就是企业自身以及这些信用能力层级不同的相关主体一方或几方通过一定的机制互动合作的结果。

3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信用能力建设模式[2,4,5]

3.1 以“企业信用”为基础的信用能力建设模式

在该种融资信用能力建设模式下,银行挖掘中小企业自身拥有的有效信用资源。依据前述信用资源的分类,信用能力建设模式可以分为不动产融资模式、无形资产融资模式、动产融资模式、使用权融资模式、股权融资模式、营业外收入融资模式。各个模式的特点和具体类型如表1所示。在不同融资模式下,分别以企业所拥有的不同信用资源为基础,通过一定的体制机制获得信用能力的提高,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

3.2 以“相关企业信用”为基础的信用能力建设模式

该种融资信用能力建设模式下,依据中小企业的相关企业增信,形成了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企业间轮流信用融资以及大企业信用融资模式。在该种融资模式下,信用能力的提高以中小企业相关企业的信用为依据,通过信用能力提升机制,获得融资过程中的信用能力建设。

表1 以企业信用为基础的信用能力建设类型

表2 以相关企业信用为基础的信用能力建设类型

3.3 以“中介信用”为基础的信用能力建设模式[6]

该种信用能力建设模式的特点在于由中小企业和中小企业群体之外的第三方中介组织的参与,中介组织通过提供中介信用参与到融资过程来。中介组织中政府是特殊的信用提供主体,以国家主权信用为基础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中小企业增信。除以政府信用为后盾的融资模式,还有自然人信用融资模式、担保公司信用融资模式、风险投资信用融资模式这些组织。他们以担保或者直接注入资金的形式参与融资过程,直接增加中小企业的信用能力建设。而社会中介组织如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服务机构提供的是间接社会信用,它们以为中小企业或银行提供社会服务的形式间接参与了融资过程。融资过程就是企业自身以及这些信用能力层级不同的相关主体一方或几方通过一定的机制互动合作的结果。

表3 以中介信用为基础的信用能力建设类型

4 结语

在中小企业融资的信用能力建设过程中,依据不同的信用资源,出现了不同的信用能力建设模式,深入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信用资源,不断增强中小企业的信用能力,是促进中小企业获得融资的重要途径。中小企业凭借自身拥有的不动产、无形资产、动产、使用权、股权甚至营业外收入,都可以获得信用能力提升。自身的信用资源不足以满足其融资需求时,中小企业可以借助同类企业的信用获得自身信用能力的提升。进一步的,中小企业还可以通过自然人、政府、担保机构、行业协会等第三方协助其增加信用能力。通过信用能力多层次、多角度的提升,藉此获得相应融资需求的满足。

[1]徐力.中小企业融资现状与社会信用体系构建取向[J].现代金融,2013,(12).

[2]梁鸿飞.企业融资与信用能力[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陈晓红,杨怀东.中小企业集群融资[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4]蔡洋萍.我国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模式创新探析——以湖南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为例[J].科学与管理,2013,33(1).

[5]郁俊莉,中小企业信用资本形成机制及其对融资支持的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9,(5).

[6]杨再平,闫冰竹,严晓燕.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最佳实践导论[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企业信用信用融资
中美信用减值损失模型的比较及启示
融资
工行企业信用报告可线上查询
融资
加快信用立法 护航“诚信河南”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能源局试点承装修试电力设施企业信用监管
7月重要融资事件
信用消费有多爽?
企业信用在企业市场营销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