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玉佳 图/贵阳国际论坛秘书处
你不知道的“贵阳论坛”
Preparation and the follow-up after the “Guiyang Eco Forum”
文/唐玉佳 图/贵阳国际论坛秘书处
7月12 日,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4年年会顺利落下帷幕。本次年会是继2013年论坛正式获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举办,成为国内唯一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论坛后第二次夏季年会的召开。在为期3天的论坛中,海内外政要、专家和学者们从经济、社会、人文、教育等不同视角,共同探讨了通过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绿色变革与转型,推进绿色产业、绿色城市、绿色金融,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同时取得了许多具有开创性、前瞻性、引领性的成果。
精彩盛大的三日论坛已经闭幕,但幕后工作仍在继续……
2014年年会的分论坛、活动多达近百场,与会嘉宾超过了2000人;参与报道媒体记者1000余人。论坛的成功举办,凝聚了无数幕后工作者点点滴滴的辛勤劳作,正是他们夜以继日的默默付出替大会的顺利召开铺平了道路,对此,本刊记者就论坛的筹备、策划和幕后等工作采访了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的助理总监夏存松先生,与读者共享论坛背后的故事。
论坛秘书处可以说是整个论坛的核心机构,负责论坛的整体策划和具体实施。秘书处的构成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除了部分专职人员,在论坛进程的不同阶段汇集起来的志愿者们也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论坛的高规格和大规模决定了筹备工作的纷繁复杂,但一年一度的召开频率又似乎难以成为拥有一个庞大常规机构的理由,因此“专职+兼职”的模式既精简了人员又保证了效率。
在会期和临近会期时,秘书处会扩充并组建成一个以秘书处专职人员为核心的临时团队,增加的成员多是各行各业的志愿者,专门为整个大会的筹备和运转服务。值得一提的是志愿队伍中有企业家和政府人员,也有院校专家、老师和学生,还有很多资深的,具备相关专业知识、能力和经验的专家。论坛年会的另一主要筹备力量是贵州省委省政府领导下的贵州省论坛服务保障工作领导小组,他们为今年年会招募了600-700名学生志愿者。
能够募集到如此庞大的志愿者队伍与论坛自身的吸引力以及品牌效应是分不开的,但最大的“卖点”还要回归到“公益”二字,不同于商业营利,生态文明论坛的公益性有着极强的号召力,大家的参与不单是为了自己的工作,更是为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事业能够更上一层楼。他们在背后付出了大量的心血,深入到论坛的各个环节,从前期策划,中间跟进,到与合作伙伴沟通,后期大会的运营等等,同时还要兼顾自己的本职工作。
此外,每一个分论坛也会有一个小的筹备团队,这个团队里就涉及比如合作机构承办方的人,秘书处的人,当地政府和环保部门的人。
在采访秘书处的助理总监夏存松先生时,他谈到,生态文明事业需要广泛的参与,众人拾柴火焰高,论坛秘书处衷心感谢广大志愿者朋友。他们中的很多人是和论坛一起成长的,这也恰好切合了论坛的宗旨:共享、共建、共生、共赢。相信通过合作,不论对他们各自的事业,还是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都有非常大的帮助作用。
论坛与会嘉宾众多,既有国际、国内政要,也有商界、学界领袖,还有各方社会的名人。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李源朝出席了论坛开幕式并致辞;此外,埃塞俄比亚总统、马耳他政府总理、瑞士联邦议会联邦院议长、俄罗斯总统办公厅主任、澳大利亚前总理、英国前副首相、泰国前副总理等也都应邀出席了论坛,论坛还向英、美、法、德等23个国家驻华大使和总领事发出了邀请,多名外国使节都出席了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以及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分别向大会发来了贺词。
如此“众星云集”,也要得益于背后千头万绪的联系工作。事实上,秘书处一直设有专职的人员和团队从头到尾地在跟进这些“邀请工作”,同时,由于涉及众多部门和领域,秘书处还跟很多政府机构,包括外交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环保部、工信部、住建部等,以及国内国际组织,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国际地方环境行动理事会等,都保持着长期的沟通。今年是论坛第6年举办,在逐年累积的品牌效应影响下,每年参会已经成为了这些长期合作伙伴的工作惯例。在论坛开设初期,秘书处就将世界银行,以及联合国的相关组织,UNED,UNDP等,包括各大部委,相关机构,通通都纳入到大会的名单中,从一开始就奠定了论坛国际化和高规格的基调,再加上6年的沟通磨合,已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尤其在“品牌”形成后,更是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一旦确定了召开日期,参会者便会纷沓而至。
论坛每年的主题大概在2、3月份时发布,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要经过长达数月的酝酿和推敲。次年主题的选取基本是在当年大会结束之后就开始着手筹划,首先是参考并整合国内外发生的重大的可持续发展、绿色经济热点问题,比如联合国当年的事项进程,世界各国主要国家的国内事务和国际事务议程,相关的政府间会议和联合国组织的一些综合性活动的议题;国内方面,两会和中央每年会召开一次经济工作会也是主办方关注点之一;另外,秘书处还会邀请很多国内外知名专家,大家集思广益,共同探讨论坛的主题。当然,还有一个相当具有参考价值的部分就是当年的论坛成果,包括会后各方专家的意见反馈,以及对往年议程的一个综合考虑等。整个过程历时达7-8个月之长,前期的信息搜集、整理和筛选是一个方面,而在主题发布前的3-4个月,秘书处会集中地处理讨论并确定出最后的主题。
在内容方面,近两三年主题基本都是按照“经济,社会,环境,文化(道德伦理价值)”这4个版块来搭建整体框架,而其中具体的子议题和分论坛同样是从这4个方面进行分类和规划。此外,每年的论坛还会特别突出一个重点,从主题、议题的设置就能够反应出来。比如今年尤为强调“改革”,时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正值改革启动的一年,而今年的改革又特别注重制度改革,所以今年的主题副标题中就提到了“制度”二字,相应的,在设置分论坛时就会特别强调这点,通过分论坛的设置来反映主论坛的基调。
主论坛下属的分论坛数量众多,每个分论坛都会有相应的合作机构,也就是分论坛的承办方,一般说来,承办方都会根据自身的工作性质、领域和目标来呈现他们关心的议题。主办方的主要工作就在于如何协调和合理分配主题框架下的不同的议题,避免重复。如果出现多个机构选定同一议题时,秘书处首先考虑的是该议题是否符合论坛的整体定位,是否抓住了需要突出的部分,同时也会建议承办方之间合作办会,如果重复性很大,也会有一定的取舍,让各分论坛在总架构上呈平衡状态。事实上,即便议题相同,内容也可能大相径庭,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城镇化。今年有3-4个都是关于城镇化的,其中包括奥地利的城镇化经验,他们的标准更多强调“智慧能源城市”,这只是城镇化的一个方面;广义的城镇化还涉及城市规划,物联网,就业等等,所以议题相同,但各自的侧重点不会一样,主办方会把这种相同议题不同内容的分论坛做成一个系列论坛,以便参会者能够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该议题的内容。
绿色办会也是近年来的环境领域热点关注的问题之一,标榜“生态文明”的贵阳论坛也不能落下。首先,大会使用的主要交通工具是大巴,相对前些年以小汽车为主的出行方式来说,既缓解了当地的接待能力又取得了低碳环保的效果;其次,会议其间特别注重垃圾、纸张和饮料瓶的回收,以及减少酒店的一次用品使用,并与酒店工作人员以及商品供应商都进行了提前沟通,要求他们在各自的业务范围内做好回收工作;三是尽量做到环保搭建,会展布置属于大量耗材的行业,主方办力争选取“绿色供应商”,既以环保概念为先,也要做到搭建材料符合绿色环保标准,这也是今年办会的一大突破;最后,大会的主旨是宣扬绿色理念,参与过程本身就是在对他们进行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因此与会者们从个人的碳足迹到生活方式,都受到大会的绿色感召。
此外,夏存松先生还提及,明年的会务将更加注重无纸化办公,并且他们已经有了初步的计划,尽可量减少纸的使用,纸质材料将严格按照预算和实际需求进行定量印刷,同时加强使用公共电子产品来了解大会的信息的方式。
三天,近100场活动,2000多人参会,你可能很难想象后期的资料整理工作有多繁琐。每一场分会,都配有同传、速记、录音、摄像、摄影人员,相关的会议资料整理基本是在会议当天结束就立马进行,多数材料还需要用双语整理。秘书处有一个庞大的团队在做这个事,会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他们都在做这项工作,不断的整理和更新会议材料。单是速记的信息量就十分惊人,秘书处在会前就已对工作进行合理分工,充足的准备给会后工作按部就班的开展带来了便利。即便如此,也很难将所有的资料都发布,况且整理只是第一步,整理过程中还要对海量信息进行选择、提炼和加工。另外,收集与会专家的会后反馈意见和建议也是会后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后的资料都可以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的官方网站(http:// www.efglobal.org/)找到,这是最绿色、便捷也是最快能获取这些资料的方法。
论坛一年一次,历时三天,并非每个人都有机会可以亲临现场,但大家对人类和国家可持续发展事业的关心却难得,在此要特别感谢秘书处的同仁们在论坛背后付出的所有辛勤劳动,感谢他们为无法参会的公众们提供了这样的机会去了解生态文明的进程中中国发生了什么,其他国家发生了什么,我们未来的方向在哪里,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加入到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队伍中来。最后引用论坛秘书长章新胜先生的话,“让我们一起共同期盼生态文明的曙光,期待下一个甲午年我们的子孙可以看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不同民族相濡以沫的繁荣安宁地球!”
作者单位:环保部宣传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