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历史发展状况及其特征分析

2014-05-08 10:21李鹏徐洪旭
山东青年 2014年3期
关键词:历史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特征

李鹏++徐洪旭

摘 要: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处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位置,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承担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顺利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任务。中国的高校辅导员制度发展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并在新世纪新阶段得到发展完善。然而,目前高校辅导员制度还存在缺陷和不足,因此加强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历史发展状况的研究,并对其特征进行分析,有助于指导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制度;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发展;特征

高校政治辅导员制度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各项政策,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培养和素质教育,有效引导学生自我约束与管理,起着重要作用。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力军,承担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的光荣使命。进入新的世纪,大学生思想呈多元化趋势发展,为了更好地开展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中国辅导员制度的历史发展状况及其特征,对于建设高水平的高校辅导员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一、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历史发展状况

(一)高校辅导员制度的萌芽阶段

1937年至1952年为高校辅导员制度的萌发阶段,在这一阶段,高校辅导员制度继承了根据地抗日军政大学政治指导员制度的优良传统。1937年,在组织机构上改名之后的抗日军政大学仿照部队编制,军事化管理学生的生活实行,学员被编成为若干大队、支队、中队。中队配备政治指导员。“这就是最早的政治指导员制度。政治指导员全面负责基层中队学员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是学校领导对学员进行教育和教学工作的得力助手。”[1]新中国成立之后,高等院校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1950年党发出了《关于加强对学校政治思想教育的领导》指示,要求各类高等院校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为了加强全国各学院政治思想教育的领导,“1951年全国工学院院长会议在北京召开,以华北、华东、中南三个地区的工学院为重点,拟定调整方案。方案指出:‘各工学院有准备地试行政治辅导员制度,设立专人担任各级政治辅导员,主持政治学习思想改造工作。”[2]

(二)高校辅导员制度的确立阶段

1952年至1961年为高校辅导员制度确立阶段的具体时间,在这一阶段,全国高校经过了“三反”运动和思想改造清理,群众的政治觉悟空前提高,党在群众中的威信也空前提高。在这种情况下,1952年中共中央转发了中央教育部的《关于在高等学校试行政治工作制的的指示》,指出全国高等学校应有准备地在校内设立政治工作机构,其名称可称为政治辅导处,指导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课程学习,指导全体教职工的政治理论学习,指导全校教职工和学生的社会生活,掌握全校教职工以及学生的思想状况。此外,《指示》还规定了政治辅导员的人数比例、挑选条件以及主要任务。政治辅导员要多参加学校党支部和团支部的领导工作,兼任政治理论课助教,以便能够逐渐培养成为学校工作中的骨干,成为政治理论教员。在当时,政治辅导处的政治辅导员是学校的专职思想政治工作者。

(三)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完善阶段

在1961至1966年期间,高校辅导员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高等教育在数量和质量上均有很大提高,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1961年,为了加强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共中央在关于讨论和试行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的指示中规定:“在一、二年级设政治辅导员或班主任,从专职的党政干部、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其他青年教师中挑选有一定政治工作经验的人担任。同时,要逐步培养和配备一批专职的政治辅导员。”[3]国务院于1965年出台了《关于政治辅导员工作条例》等一系列法规政策,以法规的形式将政治辅导员等做出了的地位、作用、职责等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使政治辅导员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四)高校辅导员制度的挫折阶段

在1966年至1976年十年文革时期,高校辅导员制度遭到严重破坏。高校中党的正确领导在此期间也被错误的推翻,教育制度被摧残,教育秩序遭到破坏。许多政治辅导员也成为了斗争的重要对象被批斗。这段时期,政治辅导员制度遭受了严重的挫折和破坏。虽然在“文革”后期也有政治辅导员,但是,总的来说政治辅导员制度在这一阶段很不规范。

(五)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再发展阶段

1976年至今是高校辅导员制度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再发展时期。197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的修改意见是教育部针对高校学生进行的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明确提出建立一支新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恢复高校政治辅导员制度。1980年,由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联合发出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在这个意见里,指出要建立一支坚强的、精干的、有战斗力的政治工作队伍。建立政治辅导员或班主任制度主要是根据具体条件进行。1993年,由中组部、中宣部、国家教委发布的《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在这篇意见里,中组委、中宣部、国家教委的相关人员指出了“要努力建立一支以精干的专职人员为骨干、专兼职相结合的政工队伍”重要建议。为了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4年10月14日下发布。文件中明确了辅导员、班主任队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文件,并把过去称呼的‘政治辅导员改称为‘辅导员”[4],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也发生了变化。2005年1月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中进一步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5]由此,高校辅导员制度得到了快速发展,进入了新中国建立以来发展最好的时期。

整体宏观观察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50余年的发展历程,这一制度不仅适合我国国情的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也实施培养了千千万万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和科技文化水平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并且也锻炼了一大批思想政治工作干部。当然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也需做出更大的努力一致为实现辅导员职业化和专家化的目标。

二、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特征分析

通过辅导员制度的历史发展过程的观察,社会与时代对大学生的培养以辅导员制度发展为重要的动力和落脚石,辅导员制度的发展不仅仅是一个从专门化向职业化的发展的过程,而且又是一个从职能化向专业化发展的过程。

(一)社会与时代对大学生的培养要求是辅导员制度发展的动力和落脚石

社会对大学生的培养要求密切相关的辅导员制度的发展的重心是围绕着我国的教育方针而进行的。建国初期在特别强调政治下,满足政治的需要,职责单一的这一时期辅导员的工作“以政治为本”,主要是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政治学习和思想学习。随着20世纪80年代教育方针的改变,相应的辅导员制度也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历经文化大革命的辅导员制度逐步得到恢复后,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工作职责主要围绕着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两个方面的辅导员工作开始转向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党的十六大不仅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而且也提出了“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因而进入到一个专业化、职业化的阶段的我国辅导员队伍建设得到史无前例的发展,。在这一情况下,辅导员工作由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转变为教育、管理、服务、咨询、研究为一体的专业行为,承担着越来越多的育人的工作职责。

(二)从专门化向职业化的发展的过程

我们从职业的角度来看,我国辅导员制度的发展从专门向泛化并向职业化不断发展。文化大革命前期是我们辅导员专业化的发展前期,辅导员是不独立的,是专门化的政治辅导员,而且也不是作为一种职业来看,仅是高校内部做一个兼职。辅导员制度由专门向泛化过度后,辅导员身份明确了点但还不清晰,工作职责泛化,选用制度也不规范,流动性太强,没有相关的培养和培训机构。十六大之后,我国辅导员开始成为一门职业,辅导员职责不断清晰,选拔、培训、管理、考核、激励机制也不断完善,辅导员的素质通过专门机构提升,队伍建设以专职为主、专兼职并存。可以说,“一支‘信念坚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育人自育的职业化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6]。

(三)从职能化向专业化发展的过程

一直以来,我们国家的辅导员都在党的领导下,这是一种职能式的组织结构。有利于党的工作的开展以及上下命令的传达,也保证了信息的有效传递,能更好对学校工作服务,有利于学校的管理,秩序的维持和效率的提高。随着大学的不断发展以及辅导员职业的变化,原先的结构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的新形势。2006年,教育部《普通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这使得辅导员需从职能化向专业化改进,“专业化的前提是改变所有学生事务块状集中于班级由一个辅导员完全负责的状况”[7],辅导员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管理,同时也要进行相应教育,应当具有良好的全面素质,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和技能。辅导员专门奖惩绩效机制,促进辅导员这个职业的发展,完成辅导员个体专业化的进程。

总之而言,高校辅导员制度是规范辅导员工作的一个相对稳定的模式,同时,高校辅导员制度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随着形势的变化不断被完善。健全和完善高校辅导员工作机制就要不断规范高校辅导员制度。辅导员制度作为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系统工程,它的正常有序运转事关高校的发展稳定,关系到新世纪优秀人才的培养,必须高度重视,不断把高校学生工作推向前进。

[参考文献]

[1]吉兴华,姜瑛,叶丽萍.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形成与发展[J].北京教育工作,2009.

[2]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关于全国工学院调整方案的报告[N].人民日报,1952.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4]中共中央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2005.

[6]朱正昌.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22.

[7]陈立民.高校辅导员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14.

猜你喜欢
历史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特征
如何表达“特征”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抓住特征巧观察
西方音乐学理论的历史发展及其思考
对偶修辞格的研究述略
国家能力的历史发展与政治社会学五元素浅析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线性代数的应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