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洪
汉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但在我国小学识字教学中,许多语文教师往往把识字教学当成阅读教学即分析课文的“附属品”,很不重视,一带而过,重点放在“读”上。即使重视,在课堂上,识字教学也主要运用“字谜识字”“口诀识字”“联想识字”“部件加减法识字”等方法,这些看似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实际上在许多方面违背了汉字本体构造规律和系统性,导致了识字教学的效率低下。这就必然影响整体语文教学的效果,造成了许多中、高年级的学生在阅读理解、写作水平等方面的不足。他们“望字生畏”进而“望文生畏”“写文生畏”。
2006年9月,我校与集美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合作成立了基础教育科研实践基地,该学院的金文伟老师,带领我校一至五年级的部分语文教师成立了“运用汉字科学进行识字教学”的课题研究小组,每两周培训语文教师一次。初始,老师们疑虑重重:给孩子们讲汉字学知识,讲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孩子们能听得懂吗?这样的识字教学是否更费时间,给整体语文教学造成负担?但是,实践是最好的见证。当我们将汉字科学知识运用到课堂上,由于讲清楚了生字的形音义关系,学生不用再死记硬背字形了,一下激发了他们极大的兴趣,其兴趣程度和识记汉字的速度大大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几年下来,课题组的老师们逐步消除了将“汉字学”引入课堂教学时的疑虑和畏惧,并总结出了自己的教学体会。
一、低年级:活化汉字,培养兴趣
据我们统计,小学语文课本3000个生字中有象形字136个,指事字34个,会意字422个,形声字1908个。
小学一年级是识字的起步阶段,若能在此时遵循汉字学规律,活化汉字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起始阶段便对汉字产生兴趣,喜欢学习汉字,那么在日后的学习中,学生也会进而热爱整体的语文学习。象形字是汉字形体构造的基础,是从图画文字中脱胎出来的,它最大的特点是“像其物,成其形”。汉字教学要尽量告诉小学生这些字形为什么要这样写,使学生知其所以然,这样,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不但容易记住字形、明白字义,而且会对学习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许多独体字都是象形字,独体字是汉字的基本构字单位,学好象形字能为以后学习其他构字类型的生字打下坚实基础。例如人教版第一册(按:本文所举例子均为人教版教材)《口耳目》是识字课,有“口、耳、目、日、月、火、羊、鸟、兔、木、禾、竹”十二个生字的彩图及古体字,这是孩子们首次接触生动有趣的象形字,其学习积极性特别高。
但是课本上每个字只配一幅彩图和一个古体字,孩子们兴趣来了,是“喂”不饱他们的。于是,我们就查阅这些象形字的图文资料,在讲解时,首先展示了“口、耳、目”这三个字的古体字演变过程,学生们边观察,边议论,围绕字的线条和所代表事物的相似程度发表看法:“口”是张大的嘴巴;“耳”里的两横表示人耳朵外面的软骨;“目”是立起来的眼睛……接着,学生在小组里学习剩下的三组生字,探究得非常积极。他们十分容易地把字的某些笔画或偏旁与实物建立起联系。如“鸟”字,头上一撇是嘴巴,里面一点是眼睛;“竹”字的甲骨文是两片叶子,金文就加入了竹竿,现代楷书是汉字演变的结果。
这样的汉字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老师直接在黑板上画,而许多学生也学着老师,将象形图文直接画在课本上,他们画得不亦乐乎,画完后,争着让老师品评。
目前,我们一年级实验班运用汉字学知识能认识57个象形字“口、耳、目、日、月、火、羊、鸟、兔、木、禾、竹、儿、子、门、米、白、田、山、飞、马、云、车、牛、小、巾、牙、毛、水、文、老、身、虫、面、瓜、衣、生、鱼、用、气、女、象、鹿、鼻、燕、弓、井、土、工、户、网、立、虎、止、王、足、舟”,在平时的形成性测试中,比其他班学生的错误率低15%,大部分学生不但能牢记这些象形字的字形、读音,在书写时,也具有初步的汉字审美能力了。
很多象形字还是部首字,在构字中起表义作用,因学生充分理解了字义,对其部中字也能从字义上轻松理解和自主学习。
如“月”作部首或偏旁时,多表示“肉”义,甲骨文“肉”字像一块切好的肉,到小篆演变形似“月”字而混同,所以也称“月”为“月肉旁”。在学习第二册的《胖乎乎的小手》的“胖”字时,学生看了“月”字和“肉”字的古体字演变,随即理解了“月”字在表示肉义的字里,都读作“月肉旁”,“胖”字是形声字,从月半声。学生课外认识的字不少,马上能举一反三,“胸、脑、腹、肺、背、脸、肩、腿、脚”等,都是“月肉旁”。学生理解容易了,也就记得轻松和牢固了。
最值得一提的是部首左“阝”,读阜,甲骨文是象形字,像土山高坡边上的石磴形,作为部首,表示山、山形、阶梯等义。考虑到一年级孩子的理解记忆水平还不够成熟,如果把部首的习惯读法和正确读法都教给他们,可能会在知识的学习上产生负迁移,于是就教给他们一个容易记的名称:“侧山旁”——这是元代人的称呼。学生理解了,就知道“阳”是日光照在山南面,“阵”是古时军队战车在山边布阵。右“阝”,读邑,甲骨文上面“囗”,下面“巴”是跪坐的人形“卩”的变形写法,合起来表示“人居住的地方”。作部首,表示城郭、地名、地域等义。一年级学的字有“都”“部”“郊”。实践证明,这样教识字,小学生不但完全能学懂,而且因迅速掌握了部首义而迅速掌握了部中字!
老师们曾经学过一些汉字学的部首知识,如“辶、艹、疒、忄、钅、讠、木、纟、氵、土、亻、、扌、心、足、雨(字头)、衣(字旁)、虫”知道在构字中表示的意思。比如,“扌”表示手的动作,“氵”表示液体。但是对201个部首中大多数部首的意思不清楚,不能系统地教学,影响了学生的识字效率。学了汉字学,掌握了所教偏旁部首的知识,在识字教学中就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
如“隹”,甲骨文是一只鸟的形象,在构字中,可做声旁和形旁。最早出现是教材第一册《阳光》一课的“谁”字,虽然做声旁,教学中老师还是将“隹”字的古体演变过程在黑板上板画出并讲解,学生由此明白了“隹”字是鸟形,四横是鸟翅膀上的四根翎毛,避免了与“住”相混。以后学到“堆、推”等字时,他们能马上分析字的形旁、声旁。作为形旁时,“隹”字表示鸟,如“集、雀、雄”,这三个字均为会意字。“集”表示许多鸟儿落在树上;“雀”即小隹,体形小的鸟,如“麻雀”;“雄”的左边“厷”读(ɡōnɡ),大臂肌肉的象形字,雄性动物的肌肉较发达,所以“公鸡体大谓之雄”。学生了解了“隹”字的汉字学知识后,学到“雁”字(二册识字8),都能理解大雁也是鸟类的一种,所以带有“隹”旁,老师进而引导他们探究:“雁”中的“亻”表示大雁飞翔通常排成“人”字形,“厂”是突出的山崖,旅雁夜宿此处,避风又安全;“厂”作部首音hǎn,也作“雁”的声符。这样教学,就把“雁”字讲活了。一个“隹”字,竟藏着这么丰富的自然和人文知识,更让学生体会到祖先造字的智慧。
二、中年级:以形记字,培养创新思维
中年级的语文教学重点从识字逐渐转向分析理解课文,但每课的写字量比低年级却多了一倍,课时很紧张。此时的孩子正处在形象思维迅速发展阶段,抽象思维初步萌发,这时的他们无疑具有前所未有的创造力,所以,这时应主要抓住典型字,以点带面,培养学生科学的自主识字能力和创新思维。比如,“祭”字头和“登”字头,学生常相混写错,单纯的纠错效率很低。但向学生介绍其构字原理,却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祭”字由三个偏旁组成:左上是“月”(肉)的形变,右上是“又”(手)的形变,下部“示”是祭祀台,合起来表示手拿肉放到祭祀台(示)上敬献祖宗神祇之意。如果写成登字头肉就没有了。而登字头则是两个“止”(脚)的形变,下部“豆”是古代一种盛食物的器皿,合起来表示双足登上台阶将食物敬献神祇。讲清楚了祭字头和登字头的区别,学生觉得很有意思,并马上触类旁通,提出“脍炙人口”的“炙”上面也有块肉,那“炙”不就是用火烤肉吗?这也是用会意的方法造的字吧。
三、高年级:运用汉字学,巧记形近字
小学五年级是小学生识字回生率比较高的阶段,特别是那些形近字既多又难掌握,或多一点或少一捺。有些字形近却义远,给学生认读、阅读和习作带来很大麻烦。多年来,老师们采用了许多方法教学,却是高耗低效,学生错别字漫天飞舞的现象仍然很多。老师们运用了汉字科学知识后,在形近字教学上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
(一)对照图文,析其形——形象记忆法。
比如,“孝”“考”这两个字形近,教师展示“考”的图画和甲骨文,请学生自己去分析字形。学生兴趣很高,他们很快发现:“考”像一个长胡子老人拄着拐杖之形。他们还注意到,“丂”(kǎo)的写法是先写一横,再写竖折折钩。老师帮学生总结:“考”的本义就是老人,引申为年老。后来假借来表示“考试”之意。教师也总结了这种学法:读字看图——看字比形——认记生字——理解意思。接下来,让学生按学法去观察分析“孝”字的相关画图和金文字形。
孩子们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他们很快发现:一个孩子背着或搀扶一个老人行走,这就是孝顺的表现。由此理解了楷书“孝”是“耂”(lǎo,表示老人)和“子”的会意字。
(二)分解字符,会其意——理解记忆法。
比如 “寇”“冠”二字是常见错别字,为纠正,教师先展开“寇”的画图和字形,引导思考该字形是如何来表义的;再把“寇”分解成宀、元、攴三偏旁,“宀”指房屋,“元”是人头,“攴”音pū,是右手持木棍或带杈棍之形,表示击打。合起来是图画会意字,是有人闯进屋里用棍子敲打主人头之形,现在泛指强盗或外来的侵略者。接着,学生分析“冠”字:也分解为冖、元、寸三偏旁。“冖”表示帽子,“元”是人头,“寸”是手,合起来表示“用手给头上戴帽子”之意。学生们学习的劲头很足,他们被汉字构形艺术迷住了。
这是一种化难为易、驾轻就熟的识字教学方法,运用此方法,有助于学生从形体结构和造字方法这两方面掌握汉字的形、义、音关系,从而达到识记形近字的效果。
(三)比较类属,明其义——对比记忆法。
有些形近字属于形声字,有些字的声旁也兼表义。为此,在教学形近字时,不仅让学生掌握常见的意符,还引导学生正确明辨易混字符的表义类属。如“炼” “练”二字学生容易混淆。教师同样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让学生明白“锻炼”的原意是对金属锻造和冶炼。引申指人的身体要强壮就得像冶炼金属那样千锤百炼。而“练”字用“纟”旁,是因为古代人民养蚕,把蚕吐出的生丝放在水里煮,使它变得柔软洁白,这样可以织成美丽的丝绸锦缎。“练习”就是追求熟练的过程,引申为对学习的练习过程。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礻”和“衤”也是学生容易写错的,教学时就要强调分析:“礻”原形是“示”,与鬼神祭祀有关;“衤”原形是“衣”,与衣服有关。如“亻”(单人旁)本义多与人有关;“灬”(四点底)是火的形变,与水无关。所以,比较类属,辨其义,就是一种最具实效的巧记形近字的方法。
高年级学生反映,以前学了那么多字,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这个字要这样写,那个字要那样写,只好死记硬背,学习兴趣一点也没有,当然忘得就快。现在明白汉字字形的道理了,真有点与“汉字学”相见恨晚的感觉!
几年时间里,我们学校参加课题组的老师们体会到:运用“汉字学”进行识字教学,不仅遵从科学规律,传播了正确的汉字知识的方法,而且经过初步的实验证明,教学效果也是显见的。
(作者单位:福建厦门市前埔南区小学)
(责任编辑 刘忠信)
二、中年级:以形记字,培养创新思维
中年级的语文教学重点从识字逐渐转向分析理解课文,但每课的写字量比低年级却多了一倍,课时很紧张。此时的孩子正处在形象思维迅速发展阶段,抽象思维初步萌发,这时的他们无疑具有前所未有的创造力,所以,这时应主要抓住典型字,以点带面,培养学生科学的自主识字能力和创新思维。比如,“祭”字头和“登”字头,学生常相混写错,单纯的纠错效率很低。但向学生介绍其构字原理,却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祭”字由三个偏旁组成:左上是“月”(肉)的形变,右上是“又”(手)的形变,下部“示”是祭祀台,合起来表示手拿肉放到祭祀台(示)上敬献祖宗神祇之意。如果写成登字头肉就没有了。而登字头则是两个“止”(脚)的形变,下部“豆”是古代一种盛食物的器皿,合起来表示双足登上台阶将食物敬献神祇。讲清楚了祭字头和登字头的区别,学生觉得很有意思,并马上触类旁通,提出“脍炙人口”的“炙”上面也有块肉,那“炙”不就是用火烤肉吗?这也是用会意的方法造的字吧。
三、高年级:运用汉字学,巧记形近字
小学五年级是小学生识字回生率比较高的阶段,特别是那些形近字既多又难掌握,或多一点或少一捺。有些字形近却义远,给学生认读、阅读和习作带来很大麻烦。多年来,老师们采用了许多方法教学,却是高耗低效,学生错别字漫天飞舞的现象仍然很多。老师们运用了汉字科学知识后,在形近字教学上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
(一)对照图文,析其形——形象记忆法。
比如,“孝”“考”这两个字形近,教师展示“考”的图画和甲骨文,请学生自己去分析字形。学生兴趣很高,他们很快发现:“考”像一个长胡子老人拄着拐杖之形。他们还注意到,“丂”(kǎo)的写法是先写一横,再写竖折折钩。老师帮学生总结:“考”的本义就是老人,引申为年老。后来假借来表示“考试”之意。教师也总结了这种学法:读字看图——看字比形——认记生字——理解意思。接下来,让学生按学法去观察分析“孝”字的相关画图和金文字形。
孩子们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他们很快发现:一个孩子背着或搀扶一个老人行走,这就是孝顺的表现。由此理解了楷书“孝”是“耂”(lǎo,表示老人)和“子”的会意字。
(二)分解字符,会其意——理解记忆法。
比如 “寇”“冠”二字是常见错别字,为纠正,教师先展开“寇”的画图和字形,引导思考该字形是如何来表义的;再把“寇”分解成宀、元、攴三偏旁,“宀”指房屋,“元”是人头,“攴”音pū,是右手持木棍或带杈棍之形,表示击打。合起来是图画会意字,是有人闯进屋里用棍子敲打主人头之形,现在泛指强盗或外来的侵略者。接着,学生分析“冠”字:也分解为冖、元、寸三偏旁。“冖”表示帽子,“元”是人头,“寸”是手,合起来表示“用手给头上戴帽子”之意。学生们学习的劲头很足,他们被汉字构形艺术迷住了。
这是一种化难为易、驾轻就熟的识字教学方法,运用此方法,有助于学生从形体结构和造字方法这两方面掌握汉字的形、义、音关系,从而达到识记形近字的效果。
(三)比较类属,明其义——对比记忆法。
有些形近字属于形声字,有些字的声旁也兼表义。为此,在教学形近字时,不仅让学生掌握常见的意符,还引导学生正确明辨易混字符的表义类属。如“炼” “练”二字学生容易混淆。教师同样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让学生明白“锻炼”的原意是对金属锻造和冶炼。引申指人的身体要强壮就得像冶炼金属那样千锤百炼。而“练”字用“纟”旁,是因为古代人民养蚕,把蚕吐出的生丝放在水里煮,使它变得柔软洁白,这样可以织成美丽的丝绸锦缎。“练习”就是追求熟练的过程,引申为对学习的练习过程。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礻”和“衤”也是学生容易写错的,教学时就要强调分析:“礻”原形是“示”,与鬼神祭祀有关;“衤”原形是“衣”,与衣服有关。如“亻”(单人旁)本义多与人有关;“灬”(四点底)是火的形变,与水无关。所以,比较类属,辨其义,就是一种最具实效的巧记形近字的方法。
高年级学生反映,以前学了那么多字,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这个字要这样写,那个字要那样写,只好死记硬背,学习兴趣一点也没有,当然忘得就快。现在明白汉字字形的道理了,真有点与“汉字学”相见恨晚的感觉!
几年时间里,我们学校参加课题组的老师们体会到:运用“汉字学”进行识字教学,不仅遵从科学规律,传播了正确的汉字知识的方法,而且经过初步的实验证明,教学效果也是显见的。
(作者单位:福建厦门市前埔南区小学)
(责任编辑 刘忠信)
二、中年级:以形记字,培养创新思维
中年级的语文教学重点从识字逐渐转向分析理解课文,但每课的写字量比低年级却多了一倍,课时很紧张。此时的孩子正处在形象思维迅速发展阶段,抽象思维初步萌发,这时的他们无疑具有前所未有的创造力,所以,这时应主要抓住典型字,以点带面,培养学生科学的自主识字能力和创新思维。比如,“祭”字头和“登”字头,学生常相混写错,单纯的纠错效率很低。但向学生介绍其构字原理,却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祭”字由三个偏旁组成:左上是“月”(肉)的形变,右上是“又”(手)的形变,下部“示”是祭祀台,合起来表示手拿肉放到祭祀台(示)上敬献祖宗神祇之意。如果写成登字头肉就没有了。而登字头则是两个“止”(脚)的形变,下部“豆”是古代一种盛食物的器皿,合起来表示双足登上台阶将食物敬献神祇。讲清楚了祭字头和登字头的区别,学生觉得很有意思,并马上触类旁通,提出“脍炙人口”的“炙”上面也有块肉,那“炙”不就是用火烤肉吗?这也是用会意的方法造的字吧。
三、高年级:运用汉字学,巧记形近字
小学五年级是小学生识字回生率比较高的阶段,特别是那些形近字既多又难掌握,或多一点或少一捺。有些字形近却义远,给学生认读、阅读和习作带来很大麻烦。多年来,老师们采用了许多方法教学,却是高耗低效,学生错别字漫天飞舞的现象仍然很多。老师们运用了汉字科学知识后,在形近字教学上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
(一)对照图文,析其形——形象记忆法。
比如,“孝”“考”这两个字形近,教师展示“考”的图画和甲骨文,请学生自己去分析字形。学生兴趣很高,他们很快发现:“考”像一个长胡子老人拄着拐杖之形。他们还注意到,“丂”(kǎo)的写法是先写一横,再写竖折折钩。老师帮学生总结:“考”的本义就是老人,引申为年老。后来假借来表示“考试”之意。教师也总结了这种学法:读字看图——看字比形——认记生字——理解意思。接下来,让学生按学法去观察分析“孝”字的相关画图和金文字形。
孩子们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他们很快发现:一个孩子背着或搀扶一个老人行走,这就是孝顺的表现。由此理解了楷书“孝”是“耂”(lǎo,表示老人)和“子”的会意字。
(二)分解字符,会其意——理解记忆法。
比如 “寇”“冠”二字是常见错别字,为纠正,教师先展开“寇”的画图和字形,引导思考该字形是如何来表义的;再把“寇”分解成宀、元、攴三偏旁,“宀”指房屋,“元”是人头,“攴”音pū,是右手持木棍或带杈棍之形,表示击打。合起来是图画会意字,是有人闯进屋里用棍子敲打主人头之形,现在泛指强盗或外来的侵略者。接着,学生分析“冠”字:也分解为冖、元、寸三偏旁。“冖”表示帽子,“元”是人头,“寸”是手,合起来表示“用手给头上戴帽子”之意。学生们学习的劲头很足,他们被汉字构形艺术迷住了。
这是一种化难为易、驾轻就熟的识字教学方法,运用此方法,有助于学生从形体结构和造字方法这两方面掌握汉字的形、义、音关系,从而达到识记形近字的效果。
(三)比较类属,明其义——对比记忆法。
有些形近字属于形声字,有些字的声旁也兼表义。为此,在教学形近字时,不仅让学生掌握常见的意符,还引导学生正确明辨易混字符的表义类属。如“炼” “练”二字学生容易混淆。教师同样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让学生明白“锻炼”的原意是对金属锻造和冶炼。引申指人的身体要强壮就得像冶炼金属那样千锤百炼。而“练”字用“纟”旁,是因为古代人民养蚕,把蚕吐出的生丝放在水里煮,使它变得柔软洁白,这样可以织成美丽的丝绸锦缎。“练习”就是追求熟练的过程,引申为对学习的练习过程。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礻”和“衤”也是学生容易写错的,教学时就要强调分析:“礻”原形是“示”,与鬼神祭祀有关;“衤”原形是“衣”,与衣服有关。如“亻”(单人旁)本义多与人有关;“灬”(四点底)是火的形变,与水无关。所以,比较类属,辨其义,就是一种最具实效的巧记形近字的方法。
高年级学生反映,以前学了那么多字,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这个字要这样写,那个字要那样写,只好死记硬背,学习兴趣一点也没有,当然忘得就快。现在明白汉字字形的道理了,真有点与“汉字学”相见恨晚的感觉!
几年时间里,我们学校参加课题组的老师们体会到:运用“汉字学”进行识字教学,不仅遵从科学规律,传播了正确的汉字知识的方法,而且经过初步的实验证明,教学效果也是显见的。
(作者单位:福建厦门市前埔南区小学)
(责任编辑 刘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