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道伦
依靠新型工业化实现“淮安跨越”
唐道伦
淮安当前发展落后在工业,未来崛起希望也在工业,工业振兴是淮安跨越赶超、崛起苏北的第一引擎。对此,淮安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立足省委、省政府对淮安苏北重要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把“工业强市”作为“淮安跨越”六大战略中的首要战略,进一步明确了“4+2”优势特色产业培育体系,更加突出了工业经济的主导地位。坚持在宏观上研究政策、微观上出台对策、工作上狠抓落实,从战略层面科学谋划工业强市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花大力气、下真功夫抓好工业经济。
科学谋划主导产业。坚持高端、高质、高效和特色化产业发展方向,研究出台加快“4+2”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各主导产业分别制订3~5年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和路径,实行“一个产业、一个规划、一个政策、一套班子”。围绕各产业发展年度目标,重点扶持存量企业做大做强,推进井神盐化盐碱一体化、淮钢大锻件、旺旺食品工业园区等百个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把产业增量落实到每一个企业、每一个项目;瞄准主导产业的核心环节、薄弱环节和缺失环节,全力开展产业链招商。确保通过3~5年努力,四大主导产业销售过千亿,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销售超500亿元。
全面加强企业帮扶。建立列统工业信息平台,完善工业经济运行监测系统和基础数据库,加强主要行业、重点企业深度分析,及时预警预测、提出政策建议。重抓开票销售、工业用电、入库税金、固定资产进项税、报装接电业扩完成容量等五大刚性指标,按月组织工业运行联席分析和问题会办,按季考核打分,强化督查通报,确保工业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建立“大企业市长服务直通车”制度,优化“一企一策”服务帮扶,引导市直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拓展发展空间。支持行业龙头企业靠大、靠外、靠强,加快扩产增效,推进兼并重组,实现“借梯登高”。深入开展全民创业淮商崛起行动,实施乡镇工业集中区百户“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计划,提升中小企业发展质量。到“十二五”末,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00户以上,销售超亿元企业达850户。
深入推进全民创业。创业是发展之基,富民之本,强市之源。为促进全面创业,推进淮商崛起,淮安市专门制定下发了《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十八条意见》,实行“先照后证”和注册资本“零首付”。我们将在市场准入、行政审批、税费优惠、要素保障等方面为创业者提供更多的支持,确保各项优惠政策不缩水、不走样,切实把全民创业的热情保护好。按照“非禁即入”原则给创业者以最大的自由度,凡法律法规未禁止的行业和领域都要向各类创业主体和民间资本开放,放手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简化规范办事程序,推动行政审批提速增效,减轻民营企业税费负担。到2015年,全市新增私营企业4万家,民营经济增加值超1800亿元、税收超300亿元,打造一批影响力大、知名度高的品牌企业和明星企业家。
化解企业瓶颈。建立淮安市中小微企业低息贷款统贷平台,组织中小企业BCG融资市场县(区)行专场对接活动,力争每年为企业担保贷款150亿元以上。实施“助企融资百亿工程”,充分运用动产抵押、股权质押和商标权质押等,帮助企业盘活存量资产。着力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难题,超前谋划用电、用工、资金、运输等生产要素供应,切实做到100%满意服务。对企业提出的需求,只要有利于发展,要敢于担当、勇于拍板,科学决策,及时落实。
加强企业创新。一是推进千企升级。强化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导向作用,推动政策聚焦、要素聚焦、服务聚焦,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创新能力,推进现有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年度升级目标。二是加快技术改造。每年实施百项重点技改工程,力争每年50%以上的列统企业实施技术改造,不断提升存量企业的质效。研究出台加快技术改造促进存量企业做大做强的政策意见,提升企业竞争力。三是加大管理创新。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和扶持企业加快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建设,加速新产品产业化,力争苏北领先。做好省、市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园区和项目培育工作,探索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提升载体服务能力。
推进园区建设。园区是各类项目建设的主要载体,也是工业经济发展的核心板块,必须做到政策聚焦、服务聚焦,营造充满活力和生机的发展“特区”。力争到2015年全市开发园区经济总量在2012年基础上实现翻番,在全省综合排名全面进位,省级开发区全部进入全省中等以上行列。其中,市本级重点重抓盐化工产业,深挖省专项扶持政策利好,完善“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招商”的“四统一”管理体制,集全市之智招商,举全市之力建设,着力招引高附加值的盐化工大项目、好项目,利用3~5年时间,将盐化工园区打造成为年产值超千亿元、国内一流的盐化工产业基地。同时,积极推进盐河产业带、医药产业园、船舶工业园等规划建设,着力打造富有区域竞争力的特色专业园区。
大力开展招商引资。调整招商机制,在加强专业招商的同时,围绕重点片区、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加大全员招商力度。对“4+2”优势特色产业逐一出台招商指南,有效开展产业链招商。建立健全招商项目跟踪考核机制,采取信息化手段,对历次签约项目进行全面梳理,抓实进展情况,加强跟踪考核,促进项目落地,确保投产达效。同时,全面梳理以往招商引资项目优惠政策,力促兑现承诺,切实打造投资高地、成本洼地。
扎实推进项目落实。深化工业重大项目推进机制,完善招商项目跟踪考核机制,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动态档案,倒逼项目加快建设。采取信息化手段,对签约项目进行全面梳理,建立动态数据库,月底跟踪,季度观摩,抓实项目进展情况,力争规模以上工业投资增幅位居全省前列,增强发展后劲。
着力优化服务环境。树立“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服务理念,从项目引进到开工建设,到竣工投产,到正常的生产经营,都要有人盯上去帮办服务,切实做到“零距离”帮办、“零时间”等待、“零障碍”服务,全力打造全国“环节最少、成本最低、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优”的发展环境。加大对现有规模企业的帮扶力度,推行大企业服务“直通车”,深入现场协调会办,了解企业发展需求,跟踪企业技改项目,落实优惠扶持政策,同时,发掘和实施一批新的技改项目,推动以商引商。
(作者系江苏省淮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责任编辑:戴群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