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的家(外一题)

2014-05-06 20:54王世江
飞天 2014年4期
关键词:小舅手绢大舅

王世江

十月一,送寒衣。转眼间,已是外婆去世百天的日子。袅袅的纸钱的味道,把我的思念带到了故乡。

外婆家和我家隔一条小河。小时候,外婆疼的并不是我。也许在妈妈的姊妹们中间,妈妈也不是外婆喜欢的类型。外婆不追星,外婆是一位纯朴的母亲,谁是弱者外婆就喜欢谁。我小时候喜欢吃葱(呵,到现在这毛病也改不了)。每当我牵着耕牛犁地的时候,只要外婆能看得见,外婆准能包着一头巾的小葱,颤颤微微的立在我的耕牛前面,示意我——是该缓干粮的时候了。当时的我,能把外婆一头巾的小葱吃得干干净净,直吃得我嘴里木木的,好几天偿不到浆水的酸味。

本来外婆跟小舅住在一起,这也是我们农村老家的“国际惯例”,也是外婆疼弱者的具体表现。再者说了,外婆自从嫁到这里来,就一直生活在这个院子里。前几年,小舅领着一家人进城打工去了。这就有了问题了,外婆没家了。不过,外婆还有个大儿子——就是我的大舅。外婆搬家了,搬到了我大舅家。我想着也一样,都是儿子嘛,在哪儿还不就是吃个饭睡个觉。

熟料,外婆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真可谓时时处处在想着我小舅家的事。可惜的是,外婆的所想所盼,我小舅可能全然不知,也许还有点烦。有一年,外婆八十几寿辰(我也记不清了),外婆领着我妈妈姊妹们到了我小舅家——其实是我外婆心中的家。妈妈姊妹们惊奇地发现,小舅家的庄院里多了一大堆柴禾。外婆说,那是她每天在路上捡的废枝枯条,想着小舅回家时,有了生火做饭和喝茶的基本燃料。大舅家树多柴多,用不着外婆那么辛苦的捡拾。

常言道,多子多福。外婆有两儿三女,孙子外孙子多得我都数不过来,外婆算得上是儿孙满堂了。快90岁的时候,外婆糊涂了,我们老家话叫“憨”了。外婆真是憨了,不管白天还是黑夜,她总是往外爬——外婆不能直立行走了。外婆爬的方向始终如一,那就是坚定不移地朝着小舅家的方向。有一次,要不是70多岁的大舅及时赶到,差点掉到悬崖底下去。

外婆常往出去爬,防不胜防。我们偶尔回去看望,外婆总是说了东忘了西,只是一个劲地说,下一次啥时候来?外婆是真孤独。外婆是没了家的孤独。这话我可在农村老家不敢说——大舅家不是家吗?我家也就是我爸妈家不是家吗?但是外婆很固执,外婆坚定地认为,她的家就是小舅家,就是因长时间不住人而凋蔽得不成样子的破宅院落。

外婆走了,她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家,找到了自己永远的归宿。

庞老师

我从小生长在甘肃定西一处贫瘠的大山里边。那里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我的小学就坐落在离我家几公里远的大山脚下,小学里有三位老师,三间教室。一三年级、二四年级各用一间教室,五年级是毕业班,特殊待遇,单独使用一间教室。我的老师都是民办老师,而且常常走马灯似地更换。但有一位庞姓老师却一直坚持教到我们毕业。

庞老师很年轻,脸有些黑瘦,三七开的发型常常收拾得油光锃亮。庞老师的穿着虽不算时髦,但也很讲究,洗得干干净净。庞老师把一辆飞鸽牌自行车骑得快要飞起来了,那个神气劲儿,比现在开宝马车的人还要过瘾。印象中,庞老师课讲得一般,但搞起恶作剧来,却和我们这些玩劣的山村孩子有得一拼。

我刚上一年级的时候,有一回上体育课,庞老师教我们队列训练,也就是齐步走、跑步走之类的动作。可能是为了尽量走好一点儿,让老师满意,我自然是憋足了劲儿。结果是越走感觉越不协调。庞老师说:“世江同学走路像个当官的!”此话一出,惹得全班学生哄堂大笑。我更不会走了,深一脚浅一脚胡乱走着。结果一不留神,裤子口袋里的一枚铜钱“铛啷”一声掉到了地上。这一幕,当然没逃过我们庞老师锐利的眼睛。下课后,庞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他非常严肃地说,这枚铜钱哪儿来的?我说,是我从奶奶的柜子里翻腾出来自个玩的。他说,你还不知道吧?这枚铜钱是国民党的,拿这枚铜钱的就是反革命,必须马上送到公安局去。我当时虽不知反革命是什么意思,但知道送公安局肯定是大事。我吓坏了,也哭了。庞老师说,你选择一下,你或者奶奶两人送一个去公安局就行了。我当时不假思索地说,把我奶奶送去吧。庞老师开心地笑了,就放我回去了。此后,这段笑话在我们乡间流传了很多年,因为奶奶疼我是出了名的,而我在关键时刻还是出卖了她老人家。

三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庞老师讲完课文,让我们自个儿背诵,背会了就去他办公室背。那次我背得挺快,就兴高采烈地跑到庞老师办公室。庞老师躺在床上,让我把他桌子上的手绢拿过来。我非常麻利地去拿庞老师桌上的手绢,手绢很大,带蓝格格的那种。我拿起手绢,却发现底下还有些软乎乎的东西,定睛一看,是一条长长的蛇。我尖叫一声,把手绢和蛇扔到了地上……那天的课文是怎样背下来的,现在想不起来了。只记得中午回家都没怎么吃饭。

有一回,不知村里谁家办丧事,老师们都去了。这下,我们这群野惯了的孩子,自然就疯了起来。我们玩各种各样的游戏,都觉得不过瘾。最后,就玩起了“打土仗”的游戏。其实,这是一种近乎实战的玩法,就是拿土块朝对方阵地上砸,有指挥的,有进攻的,有掩护的。拳头大的土块密集地朝对方阵地猛轰,那气势,真如千军万马厮杀的场面,让人亢奋。可不知什么时候,阵地突然静默了,如同双方将领同时下令停战一样。天哪,庞老师出现了。双方将士乖乖地缴械了,一个个灰头土脸,很有组织地列队跟在庞老师的身后,进入庞老师狭小的办公室。庞老师没有批评我们,让我们坐在他的床上,他还笑眯眯地端来了馍馍让我们吃。我们好像过年吃饱串亲戚的客人,一个个艰难地象征性地抓一点点放进嘴里,却不敢下咽。末了,庞老师给我们每个人点了一支烟。谁要不抽就用棍子抽。有两个同学就被棍子抽了。我才不想挨棍子呢,抽烟是我的强项。烟没有过滤嘴。快抽完时,庞老师却不让扔,说要抽完,不能有一点浪费。这样,我们几个同学的嘴上就烫起了泡。

小学的记忆是快乐的。我们就像那崖面上的野藤一样,自由自在地疯长。虽有饥饿的烦恼,但我们总能找到抵消饥饿的各种玩法。我们这些野惯了的孩子,加上庞老师很另类的教育,性格变得更加坚强。

猜你喜欢
小舅手绢大舅
今天拿出手绢,我们来谈离别
忙忘记了
戒烟令
丢手绢
与大舅会酒
奶羊 奶娘
我爸只服我大舅
小舅
手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