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忠明
儿时,我最喜欢听远远从外滩传来的钟声,尤其是冬日夜半睡梦初醒,对着漆黑窗外静静地聆听着,静听那幽扬的韵律,真有一种奇妙的感觉。听钟声宜远不宜近,远远的,隐隐约约,传来的钟声不管是古寺钟磬之声,抑或是宝塔风铃之音,还是隔壁楼下邻居家自鸣钟“当、当、当”的敲击声,都有身处世外桃源、山中的况味,我喜欢《菜根谭》句:“听静夜之钟声,唤醒梦中之梦;观澄潭之月影,窥见身外之身。”
说到大自鸣钟,上海老人就马上会说,呶!就在长寿路西康路口,老上海那一带地名就叫“大自鸣钟”,现在的年轻人恐怕对“大自鸣钟”,这四个字会很陌生。“大自鸣钟”这个地名已经离我们远去。记得1959春天,我与几位同学去共和新路旱桥看火车,在回来的路上迷了路,七拐八绕竟然走到长寿路上,看到一个高高的钟楼矗立在路口。史料记载:1922年,日商内外棉董事长川村利兵卫病故。1926年日本资本家为宣扬其业绩,在劳勃生路(今长寿路)、小沙渡路(今西康路)道路中央,建造高14米嵌有四面钟的建筑物,又名“川村纪念计时塔”。1959年8月为了清除帝国主义的侵略痕迹,改善市政交通,拆除了这座带有帝国主义殖民文化的建筑。
其实,清人葛熙元《沪游杂记》中就说到大自鸣钟:“钟设法工部局,离地八九丈,高出楼顶,势若孤峰。四面置针盘一,报时报刻,远近咸闻。丙子夏修造,改抵约二丈。仅用针盘一面,制较狭小。”
从前在沪市城南清咸丰三年(1853年)建造的董家渡天主堂也有一座大自鸣钟,我想,大概就是清人郭连城在《西游笔略》中所记述的那个大自鸣钟:“上海县天主堂高十丈,内外铺设甚美,脊上竖大十字架,两旁有自鸣钟楼,声闻市野。”
据沪上史料记载:“清末,上海巨富叶澄衷之子叶贻铨不甘在上海跑马厅看赛马时受到洋人奚落,决心集华股办万国体育会,开设跑马厅和高尔夫球场,与洋人一争高低。于宣统三年(1911年)建成万体会,场内置一大自鸣钟。”这又是一座老上海曾经有过的大自鸣钟了。
1893年竣工的江海北关大楼上安装了一座海关大钟。由吴淞口驶入黄浦江外国轮船,老远就看到了海关大楼并听到了钟声,起到航标和灯塔作用;现在的外滩标志性建筑大钟楼是1927年底落成,面临外滩的一端高8层,上冠三层高的四面钟楼。晚清竹枝词有称赞大自鸣钟的,云:“大自鸣钟:当街高矗自鸣钟,十二声敲度远风。忽听炮声齐举首,一轮红日正当中”、“大自鸣钟矗碧霄,报时报刻自朝朝。行人要对襟头表,驻足墙阴仔细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