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崭
他曾经是神之子。
时至今日,日本人仍然在国歌里,祝福他和他的家族:“吾皇盛世兮,千秋万代……”而他自己却在几十年的时间里,努力把家族带向“平民”。
他是这个国家的元首,但不断有人呼吁,给其家族以“人权”。
他循规蹈矩,政治上唯恐踏雷池一步,却屡屡与历史问题或政府行为牵扯不清。
他叫明仁,没有姓。2013年12月23日,这个日本首位二战后登基的天皇,80岁整。
“什么是ATM?”
人群开始向皇宫内聚集,高举着国旗和各种条幅,不少人缠着钵卷(一种缠在头上的布制带子)。虽然只能走到长和殿前的小广场上,但已是民众能深入皇宫最远的地方。
位于东京市中心的日本皇宫,四周环绕着护城河,只有1500余名皇家侍从与少量宾客能进出,一年之中仅两天对公众开放,一天是新年,另一天就是12月23日,天长节,明仁天皇的生日。
天皇夫妇出现在长和殿二楼。全场沸腾,“万岁”声四起。
如果不介绍,日本之外,很少有人会一眼认出楼上这个身量不高、面相和善的小老头,是日本名义上的国家元首,明仁天皇。但对广场上的日本人来说,他是本国的象征——即便如此,在“象征”生日这天,除了全国休假(公共假期),股市休市一天,以及各大神社寺庙里举行“长天祭”外,没有其他特殊庆典。
隔着防弹玻璃——1969年,皇居第一次新年开放的时候,曾经有人用铜弹袭击裕仁天皇,从此皇室只能在防弹玻璃后面接见民众——明仁开始讲话,简短,但足以让广场上的日本人瞬间安静、屏息倾听,直到他讲完挥手离去时,方又“万岁”声如潮。
对众多国民和外国人而言,明仁天皇给人一种安定舒心的感觉,喜欢双排扣西装——不时尚,但很有风度;非常注意自己的举止,礼节真诚,丝毫没有贵族的傲慢。
明仁夫妇的日常生活简单而且规律:早上六点半起床,接受由5名内、外科医生以及两名护士组成的御医队视诊,收看电视新闻,在皇宫里散步,然后出席各种礼仪活动。
如果是雨天,明仁就自己驾驶一辆用了十余年的米白色本田车,穿行于皇宫建筑之间。他开得很小心,坚持不超速,坚持系安全带,坚持按期换领驾照,尽管大院内的私家道路上几乎没有车辆,而且不受公路法规的管辖。
在生活上,他自然没有什么可忧虑的:皇族起居的皇宫和各地的离宫、别宫都由国家出钱维护修理;免交固定财产税、所得税,日本《关税法》上还明文规定,“天皇和皇族用品免除进口关税”;为天皇家族所有的开支,日本政府安排了每年3亿日元(约合1800万人民币)的预算。
据侍臣介绍,有一次,日本央行行长向他做汇报,说到一半时,明仁打断他,迷惑不解地问:“什么是ATM(自动取款机)?”
天皇不是“人”
但是,在不少日本人看来,天皇和皇族没有“人权”。
天皇一家没有姓,也没有户籍。在历史上,日本人的姓氏是由社会等级高的人向下赐予。于是,“万世一系”、等级最高的天皇家族,无人能够给他们赐姓。至于户籍,二战前,天皇是“现人神”——日本神道教认为,天皇是天照大神后裔,具有神性——自然不受“人间”的户籍所限。
1946年1月1日,裕仁天皇发表皇室诏书,其后半部分否定了天皇作为“现人神”的地位,宣告天皇也是仅具有人性的普通人。可这一《人间宣言》后,关于日本皇族的法律地位,依然太过敏感,仍没人去踩这个雷区。
一贯“暧昧”的日本人直到1989年,才通过东京高等法院的一份判决书,指出“天皇是有日本国籍的自然人”。但迄今,天皇和皇族依然没有落户,名字和身份只是记载在归宫内厅保管的《皇统谱》中——没有户籍也就没有护照,日本皇族出国,使用的是由外务省颁发一次性旅行证件。
即便作为“自然人”,为保持“血脉纯净”,一年多前,明仁天皇接受心脏冠动脉搭桥手术时,不得不预先抽出自己的一部分血液,以备手术输血。
天皇和皇族也没有“职业选择的自由”、“迁居的自由”、“参加选举和被选举的自由”等基本公民权,甚至连“言论自由”和“婚姻的自由”,都没有。
出于对战争的反省,日本战后宪法规定:天皇是日本国民统合的“象征”,不能干涉政治,其行为由内阁“助言”并经内阁认可、负责。也就是说,天皇必须服从内阁,不能有自己的“政治意志”,不能对政治发言。内阁大臣把自己所管事项向天皇进行口头报告,是为“内奏”,但是一般不允许把天皇的话语向外界泄露。
就是出访,也只是“皇室外交”,只谈友好,不言政治。
每天,明仁都按照宫内厅制定好的活动计划,走规定的路线,去指定的地方参加预定的活动、会见预定的人物,说些按规定要说的话,连说话的节奏也都得按照“皇室的节奏”,脸上必须充满“皇家的微笑”——实际上,就连每天吃的食物是否可口,明仁都不能评价,哪怕食谱是在一个月以前就已经制定好了的。
皇族婚姻受到的干涉更严,《皇室典范》第十条明文规定:“立后以及皇族男子的婚姻必须经过‘皇室会议的讨论”——皇室会议由众参两议院的议长、内阁总理大臣、最高法院长官和一名最高法院法官组成。
1959年,明仁与正田美智子成婚,首开日本皇室与平民通婚的先例。这一举动,为明仁获得了“开明”、“亲民”的赞誉。但其背后,却是“国丈”正田英三郎因为女儿嫁进了皇家,不得不在45岁时卸任日清制粉社长(总经理),从此未在公开场合下露过面,说过话。
“明仁鹦虾虎鱼”
明仁从小接受的是传统皇家教育。3岁时,他即被带到东宫行宫,开始了由宫廷教师、保育员及医护人员照顾抚育的皇太子生活,几乎再没有和父亲母亲一起生活过。
明仁5岁时,每周三、六都会有一些与他同龄的男孩子作为玩伴被带到行宫来。“都是从贵族幼稚园中选出来的名门望族的公子哥。”原宫女草间笙子在她的回忆录《大内山》中这样写道,“公子们在宫苑中追赶打闹,争先恐后地抢坐旋转木马,完全不理会小亲王,任由旁边那个男孩,孤零零地望着他们。”endprint
“一次音乐课上,学生们被要求报上自己的名字然后唱一首歌。轮到亲王,他傻傻地站在那儿,不开口。老师提醒说‘请先告诉大家你的名字,亲王稍顿片刻答道‘明仁亲王,然后便自顾自地唱起歌来。”明仁当时的一位玩伴明石元绍回忆说,“很长一段时间里,同学们都以为未来的天皇陛下没有名字呢。”
按照皇室当时的规矩,1944年明仁还应该到近卫师团担任少尉。或许因为当时败象已显,日本皇室最终没有让明仁到军队中任职,只留下了一张他持枪穿日军军装的照片。
日本战败后,明仁亲王进入了普通高中——原本,和历代天皇一样,明仁亲王要与被选拔出的同学一起,在为未来天皇专门设置的“御学问所”接受专门教育——略有不同的是,在驻日盟军最高司令麦克阿瑟影响下,日本皇室专门聘请了美国儿童作家伊丽莎白·维宁夫人担任家庭教师,以便让明仁能“学习西洋的思想和习惯”。
1989年1月7日,56岁,做了37年皇太子之后,在父亲裕仁天皇病逝当天,明仁登基为第一百二十五代日本天皇,年号平成——典出中国《史记·五帝本纪》及《书经·大禹谟》“内平外成”、“地平天成”二语。
经过“改造”的明仁,比父亲裕仁天皇更接近“平民”。自继任后,他一改其父说话居高临下的僵硬语调,使用“郑重语”,希图让国民感到和蔼可亲;他要求在他上班、出行时,轻车简从,遵守红绿灯;在东京的原宿车站,有专门为停靠天皇专列的站台,但明仁天皇则极少使用,而是与平民百姓一样,在新宿、池袋等车站上下车。
正式场合谒见天皇,例如接受大臣任命或授勋等等,上前都要鞠躬九十度。但天皇夫妇到灾区慰问时,往往不是灾民“恭迎”,而是两人上前问寒问暖,与年老体弱的灾民促膝交谈。
生物学,是少数明仁与父亲相同的爱好。从1967年开始,明仁先后在学术刊物上发表32篇专业论文,是世界虾虎鱼研究权威——其中至少有5篇是SCI论文,足够五名中国博士生顺利毕业。甚至,为表示对他研究成果的尊敬,一种生活在珊瑚礁里的扇尾虾虎鱼,被命名为“明仁鹦虾虎鱼”。
“他(明仁天皇)的职责,不可避免地与政治问题或政府牵扯到一块儿。”服侍明仁十余年的内侍总管渡边说:“自然科学里,他才可以毫无顾忌。”
逃不开的包袱
尽管出于政治考量,二战后日本并没取消天皇制,但那场侵略战争,给明仁留下了一笔硕大的“负资产”。经历过战争的日本人,对天皇都有过从崇拜到幻灭甚至愤恨的过程。
一个极端案例是,1975年,还是皇太子的明仁到冲绳——二战中最惨烈的战场之一,民众死伤惨重——悼念战争死难者,遭到冲绳独立运动组织成员投掷燃烧瓶袭击,太子妃美智子负伤。
实际上,明仁担任天皇以后,怎样处理这笔“负资产”一直是个大问题。如果对战争的谴责不够深刻,会遭到左翼和战争受害者的不满;但如果过于深刻,又怕被右翼攻击。
明仁在这个问题上一直低调再低调,避免明确表露自己对历史的看法。日语暧昧,“不能干政”的天皇发言就更加暧昧。“日本自昭和初年至昭和二十(1945)年,无几宁日……愿今后在更多的人的努力下,正确地继承有关过去事实的知识,以鉴将来。”2005年明仁72岁生日时答记者问留下的这段话,几乎是他对战争最明显的批判。
不单24年天皇生涯里,从未因自己的言行给日本政府带来内政、外交上的麻烦,明仁还十分敬业,即便身体不适时也会努力参加各种礼仪性活动,尽量满足社会需要——宫内厅统计显示,年过七旬的明仁,平均每天参加公务活动次数,是裕仁天皇同年龄时的2.3倍。
即使是这样,明仁依然难免被牵扯进政治漩涡。
2013年4月28日,安倍内阁主办的“主权恢复日”纪念仪式结束后,首相安倍晋三带领下,与会者突然向空中齐举双手,高呼“天皇陛下万岁”。
据央视报道,二战后,在日本举行的与天皇并无直接关系的政府活动中,这是首次由首相带领同僚高喊:“天皇万岁”。
“感觉好像回到了战前。”一位日本媒体人士表示。
日本右翼媒体纷纷为此举鼓掌叫好的时候,只有少数日媒在报道中提到,安倍“高呼万岁”时,同在现场的明仁天皇“面色尴尬”。
更尴尬的还在后面。“主权恢复”式后半年,10月31日,按照惯例,明仁天皇夫妇在皇居邀请各界人士出席园游会。站在来宾队伍最前排的左派无党籍参议员山本太郎,突然向天皇鞠躬说:“孩子们的未来很危险”,然后就向天皇递交了一封弹劾现政府治理福岛核泄漏不力的书信。
议员直接向天皇表达意见,据日本媒体报道,还要追溯到明治时代(1868年-1912年)。
“这是对天皇进行政治利用。”文部科学兼奥运担当大臣下村博文事后评论称。
被“突袭”的明仁天皇接过信,随手交给身边瞬间“石化”的侍从长,冲仍说个不停的山本点了几下头,一言不发,微笑着转身离去。
半个月后,日本左右两方还在为谁“对天皇政治利用”争论不休,并等待明仁表态的时候,11月14日,宫内厅宣布,持续讨论一年多的天皇夫妇身后事安排,有了最终结果:首位加入皇室的平民女子、皇后美智子“谢绝了”明仁天皇的合葬要求,此外,天皇夫妇放弃延续大约350年的土葬传统,改为火葬。
宫内厅解释称,天皇夫妇希望此举可以“减少对国民生活的影响”。
政坛争论,由是风平浪静。
(乔大和荐自《看天下》)
责编:天翼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