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项目中的译员选拔及能力培养

2014-05-05 20:12吴咏花
大学教育 2014年5期

吴咏花

[摘 要]本文通过对《咸宁新闻网》英译项目的译员选拔和翻译过程中译员能力发展进行跟踪、分析和总结,从译员能力发展的角度对翻译实践项目过程中影响译员能力发展的多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就今后的翻译实践项目中译员的选拔方式和翻译教学中的译员能力培养模式提出建议。

[关键词]翻译项目 译员选拔 译员能力

[中图分类号] H0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05-0082-02

《咸宁新闻网》是中共湖北省咸宁市政府对外宣传的门户网站。湖北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承接其英译项目,总任务约为35万字,内容涉及咸宁市新闻、政务、经济、旅游、教育等领域。本研究以该英译项目为依托的翻译能力发展为例,从译员选拔、译员能力发展的角度对翻译实践项目过程中的多种因素进行分析。本研究的假设为:1.翻译专业大三学生比大二学生的翻译能力强,本校翻译教学效果明显;2.在相同的翻译能力起点和翻译环境下,每位译员的翻译能力提升程度应基本相同。

一、译员选拔过程

考虑到该翻译项目时间短、任务重,项目负责人决定在外国语学院大二、大三的学生中进行译员选拔。通过纸质通知和外院网站公布将该消息传播到外院所有学生中。翻译专业和非翻译专业的学生均可报名。译员选拔活动分两个阶段,每个阶段选择一篇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汉语文章让学生进行英译练习,要求所有报名参选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将指定篇目的汉译英文发到指定的邮箱。第一阶段为海选,所选篇目考查的重点为新闻翻译篇章格式、专有名词、数字等方面的基本功。共有83名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上交了译文。外院指定3位有丰富翻译实践经验的教师对译文进行筛选,将译文分为三个等级,交叉对比3位教师的分类结果确定入围人选:如果3位教师均将一名选手的译文确定为一类译文,那么该选手便可直接入选该项目组;如果有两位教师将同一篇译稿确定为一类译文,第三位教师将其确定为二类译文,那么该文译员也可直接进入项目组。全部确定为三类译文的则直接淘汰。剩下的选手进入第二轮选拔。第一轮选拔后,有15名选手顺利胜出,进入项目组;有28名选手进入第二轮的选拔赛。第二轮选取的原文涉及法律法规知识,主要考查译员的语言组织能力、语境、政论性文章的翻译技巧。通过同样的选拔方式,最终又确定了15名成员。至此,该翻译项目的译员招募活动顺利结束。在最后确定的成员中,大三的学生有24名,大二的学生有6名。值得一提的是,非翻译专业的学生对该翻译项目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但是在最后的结果中,只有一名大二的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入围。由此可证明之前提出的假设1为正确的。

二、译员前后能力对比

项目开始时,项目组的译员能力基本分为两个层次。然而,在项目结束阶段,根据每个翻译小组的反馈,发现每个小组内组员的翻译能力和译文质量有较大差距。以笔者所在的翻译小组为例,共有6名译员(以下用A、B、C、D、E、F来表示),分组原则为根据各自的翻译意向,选择旅游翻译的译员组成一组,专门负责旅游板块的翻译。其中有1名译员为第一批直接胜出的译员,由他担任组长,其余5名均为第二批选拔出来的译员,因此除组长外,组员间的翻译能力差异基本不大。然而在执行翻译任务的过程中,从小组长的反馈信息、最后译文质量、完成翻译任务的效率来看,组员间的差距在不断拉大。

在本组的6名组员中,组长A为第一批直接胜出的译员,在本组翻译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领导决策作用,他按时下发翻译任务,督促组员及时交换译稿进行校对,对组内所有成员的译稿进行把关,协调组员的进度,组织大家帮助组内较弱的同学及时完成翻译任务。在该翻译项目结束阶段,组长A已经能熟练地进行文本翻译和翻译小组的组织协调工作,稍作培养即可顺利达到目前翻译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标准。

本组的其他4名成员B、C、D、E均为翻译专业大三的学生,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翻译效率高且质量好的译员为C,其次为D、E。最成问题的译员为B,该译员在项目开始阶段尚能基本跟上翻译进度,按时与组内成员交换译稿进行校对工作,然而,到项目中后期,该译员明显跟不上大家的进度,从而导致整个小组的进度滞后,且其翻译多采用在线翻译工具译出初稿,再进行简单的校对工作,质量堪忧。最终,在本组其他组员齐心协力帮助之下,该译员才能按时完成翻译和校对任务。

最值得肯定的是译员F,作为本组唯一一名大二的学生,该生心理压力比较大,对自己的翻译能力缺乏自信心,但是,该译员在项目过程中,非常认真地对待每一个环节的工作,且虚心向指导老师和大三的学姐学长们请教,因此,该译员的翻译能力得到了迅速的提高,从组员、组长和指导老师的反馈来看,该译员的职业精神、译文质量、工作效率、人际交往能力均在小组中处于优势地位。

三、译员能力发展影响因素

笔者对本次翻译项目中译员的表现和翻译能力提升状况进行了大致的分析,具体依据为项目进行过程中两个小组的聊天记录,其中一份记录为翻译项目组全体成员的QQ群聊天记录,另一份为笔者所在小组的聊天记录。

经过统计,笔者发现译文质量和翻译效率与该译员参与小组聊天的密度基本成正比,即那些经常在群里发言请教原文理解问题、求解翻译策略的成员,其翻译效率、译文质量更好,职业道德感和使命感更高。而那些基本不参与小组聊天或集体讨论的成员,则在翻译策略、译文格式、翻译进度、译文质量上出现了一定的问题。有研究表明,倾向团体学习翻译形态的学生通常不喜欢个人学习翻译,反之倾向个人学习翻译形态的学生通常也不喜欢和他人一起学习翻译。以译员B为例,在项目的初始阶段,该译员参与了本小组的聊天,后期则基本保持沉默的状态,为本翻译项目中最不活跃的成员,仅有的18次发言记录中,3次是询问译文格式统一的问题,另15次均为闲聊。根据最后翻译作品的上交和译审们反馈的译文质量来看,该译员的翻译进度和译文质量都存在严重问题。经过小组其他成员群策群力才顺利完成任务。组长A在小组QQ群里的状态最活跃,其译文质量、领导能力、工作效率在组内均居榜首。其他组员的聊天参与程度与其译文状况也基本相符。

结论:1.在同样的翻译环境和能力起点下,译员翻译能力的提高程度不均衡;2.译员翻译能力的提高与其交际能力、小组活动参与意识、职业道德感、个人毅力均有关系。由此可以肯定之前提出的假设2是错误的。

四、建议

(一)译员选拔

本次新闻网翻译项目的译员选拔未考虑到学生译员的个性特征、交际能力、小组活动参与意识、职业道德感、个人毅力等方面的因素,导致部分译员在项目过程中无法积极参与、认真完成任务。今后的译员选拔,可以采取如下步骤:1.针对翻译项目的译员具体要求设计一份调查问卷,要求文档翻译能力过关的学生完成该问卷,给出个人素质评估分数;2.组织专门的翻译教师对文档翻译能力过关的学生进行访谈,调查其翻译职业道德、翻译应变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的状况。3.比对前两个步骤的得分,如果分数排名一致则可入围,若出现偏差,在译员足够的情况下可以淘汰掉这部分译员。

(二)翻译教学模式改革

对学生译员进行翻译能力培养是翻译教师的任务,但是翻译教学仅仅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是不够的,还必须注重译者能力的培养,才能达到培养合格职业译员的目的。要培养出顶尖的翻译人才或是适应市场需求的译员就需要对现行的翻译教学模式进行调整。首先要提高翻译专业的入学门槛。承认翻译教学对译员能力培养的局限性,即在心理生理能力方面对译员不可能有太大的影响。在翻译专业招生的阶段对译员的心理生理特质进行专门的测试,选择符合条件的人才。其次为调整教学模式。将现行的针对翻译能力的教学划分为纯粹的翻译能力教学板块和心理生理能力培养板块。翻译能力教学板块可沿袭以往的翻译教学模式,从语言知识与能力、翻译知识与技能及相关知识与技能这三方面对学生的翻译能力进行培养和提高。心理生理能力培养方面则适宜通过大量的高强度的翻译实践,尤其是直接来源于翻译市场的真实翻译项目来进行,借助于翻译项目培养译员的个人素质。

[ 参 考 文 献 ]

[1] Liao Pose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 Translation Learning Styles and Translation Competence.[J]. Compilation and Translation Review, 2011.

[2] Orozco Mariana. Building a Measuring Instrument for the Acquisition of Translation Competence in Trainee Translators[C]. Schaffner Christina, Adab Beverly, Developing Translation Competence,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2.

[3] 教育部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教学协作组编.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本科教学要求(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4] 穆雷.翻译能力与翻译测试——英汉/汉英翻译测试研究系列(四)[J].上海翻译,2006.

[责任编辑:覃侣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