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境与典型的异同比较

2014-05-05 20:12张卫霞
大学教育 2014年5期
关键词:典型意境

张卫霞

[摘 要]意境和典型都是艺术创作中的高层次形象,是艺术家的最高追求,也是最富于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与艺术境界。意境与典型都具有丰富而深邃的内在意蕴,都是心灵化的产物,在审美本质上都趋于“真”。意境与典型的概念不同,“透明的含蓄”程度不同,特征不同。

[关键词]意境 典型 异同比较

[中图分类号] J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05-0038-02

意境和典型都是艺术创作中的高层次形象,是艺术家的最高追求,也是最富于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与艺术境界。意境和典型是艺术意蕴的两种类型的代表。本文主要是对意境与典型的异同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理解意境与典型的性质。

一、意境与典型的相同之处

(一)意境与典型都具有丰富而深邃的内在意蕴

作为中西方文论中两个重要的美学范畴,意境与典型都具有丰富而深邃的内在意蕴。

意境是以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为基础的独特的美学概念。中国崇尚天人合一,物我交融的境界,从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物我交融的艺术境界。在这种艺术境界中,万物都是有生命的,是可以相互对话的,是有生命律动的诗意的空间。这种艺术境界由审美层次逐步上升到对世界的认识,再到哲理的空间里获得艺术上的享受和思想上的启迪,灵魂上得到净化。由上可知,意境追求的是“情真景真”,用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征极力去创造空灵、飞动、天真含蓄之美。

典型是以典型化的方法去创造典型的。它追求个性化、本质化(概括化),其中人物性格、人物形象等能够显示出特征化的特点。艺术典型具有真实性、新颖性、诚挚性和蕴藉性,如马克思在《致斐·拉萨尔》的信中批评拉萨尔说:“我感到遗憾的是,在人物个性的描写方面看不到特色”。[1]在这里,马克思提出了审视典型的一个重要原则,即特征性原则。“特征性”是典型的一个重要美学特点。他们认为从美学的角度去把握典型可以给读者留下巨大的思考空间。典型能让读者在最直接、最充分的意义上让人们直观自身,同时典型能够满足人们反观自身以及人性建构的审美需要。

(二)意境与典型都是心灵化的产物

意境与典型都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在艺术里,感性的东西是经过心灵化了,而心灵的东西也借感性化而显现出来了”[2],这可以称为艺术表现的基本规律。不管是意境还是典型都必须遵守这条规律。只是由于它们选择的表现方法不同而出现了彼此的不同之处。在艺术表现过程中,“心灵”是决定性因素。意境对“心灵”的模仿是以抒情言志为目的,以生活具象的形式进行艺术追求的,是一种物我相融,主客合一的艺术化境界。

关于典型的“心灵”模仿而言,黑格尔在论述“透明性”时指明,典型实质上不过是“具有实体性的主体性”。“实体性”是指客观事物;“主体性”是指作者的主观情感及感受等。“具有实体性的主体性”的大概意思是主客体相融,客体反映主体的真实情感,主体借助客体表现自我。这也可以引申为典型实质上寄托着作者的理想人物性格。因此,典型也是“心灵化”的产物,如鲁迅笔下的阿Q。阿Q的身上寄托了作者的种种情感评价和人格力量。不管是复色的典型人物还是单色的典型人物,在现实生活中都是不存在的,它们只是作者借助于客观形象去表现自我的主体性。这种主体性是现实生活中的一种反映,是社会的一面镜子。

(三)意境和典型在审美本质上都趋于“真”

在艺术之中,意境和典型都用“具象到具象”的形式去反映现实生活的面貌。意境在于抒发情感,其中所抒发的情感是客观世界反映的主观世界,在客观上引起主观情感的一种“心灵”的触动,并且这种情感是现实生活在主观上的一种折射。

而典型的“真”的讨论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文艺思想中,有一个两人一致坚持的著名观点:真实地描绘人类社会的“现实关系”。这是典型理论的目的和归宿。在典型的创造过程中,要按照生活原貌去塑造,所涉及的细节描写也必须是生活的具象,它要求细节真实。意境和典型的“真”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是侧重点不同。它们都是只有反映了人类社会生活中的“真理,真象,真情”的时候,才有意义;它们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上得到了统一;它们追求的“真”是生活的本质真实。

二、 意境与典型的不同之处

(一)意境与典型的概念不同

意境是中国古典艺术理论的重要范畴,它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意”即意脉——情感意识的脉络;“境”即意脉所贯注的对象。“意”与“境”二者的结合就是意境。其中意境的主要因素是:情景虚实。王国维说:“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惑人耳目……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3]在此,意境同时也是一种美学创造,是人与自然的精神遇合所孕育的心灵之花,是作者的思想情感与所描写的对象的高度统一。在作者创作的过程中,作者将自己的真实情感融入具体描写的现实生活现象上,由具象到具象的创作过程,使艺术作品达到物我相融的有机统一,万物与心灵的融合,使作品呈现出一种自然美和意象美。

典型是指艺术作品中塑造的成功的形象,即典型人物、典型形象、典型性格。它们是指作者用典型化的方法去创造出来的具有独特的个性,这独特的个性又能反映一定的社会现实方面的艺术形象。其中典型人物形成于具体的现实关系之中,对现实关系产生作用,但是典型人物往往是超越时代的局限而具有某种永恒的性质。

意境的目的是为了抒情;典型的目的却是在于表现客观事实的真理真象。由于二者创造目的不同,所以二者创造的方法也是不同的。意境是以抒情的眼光去看这个世界,去寄情于景,以“缘情状物,缘情叙议,缘情比兴,缘情放言”的形式去意境化,始终以开拓主观的审美想象空间为目的,而较少关心立意是否涉及社会问题,是否具有社会性和代表性。典型是以历史以及现实的眼光去从生活中选取较有特征性的事物或者人,并经过各种艺术技巧,加工成“典型”,始终以追求典型性为创作目标。

(二)意境与典型“透明的含蓄”程度不同

意境与典型虽然都作为艺术至境的基本形态,都具有含蓄之美,但是意境讲究空灵、飞动、天真含蓄之美,呈现的是玲珑透彻的多层次审美的空间结构。我国宋代严羽在论文意境审美特征时称道:“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4]从严羽的论述可知意境的含蓄是一种多层次的含蓄,它显得玲珑透彻又情韵悠长,也因此,我们又称意境为“透明的含蓄”。

黑格尔在论述古典艺术时说:“……古典型艺术不是象征性的而是通体透明的。古典理想(即典型)之所以是透明的,正是由于它 抓住了艺术的真正内容,即具有实体性的主体性(朱光潜注:代表某种重要理想的人物性格)才找到了恰好只表现这内容的真正的形象。因此,意义上也就恰由这形象表现出来,双方欣合无间。”[5]黑格尔所言的“欣合无间”是本质和想象的有机统一。典型能够直观呈现在读者面前的依旧是种种社会现象,这也可称为艺术形象。这些现象并非直接呈现作品创作的本质特征,所以从现象到本质特征的转化仍需要一个审美转化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知道典型给人的审美情感仍然是含蓄的,典型的含蓄是一种整体合成的含蓄,含蓄的透明度是半透明的。就意境与典型的比较而言,意境应该是最透明的。当然意境的“透明的含蓄”和典型的“半透明的含蓄”是相对的,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们长期的适应人们的知、情、志的不同的审美需要,这也致使它们产生了透明的含蓄的差异性。

(三)意境与典型的特征不同

情景交融的艺术形象不同。在艺术作品中,“意境”所呈现的情与景交融的艺术形象贯穿其整个生命,全部作品。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游子是由景和情融合之后塑造成的一个思乡之人。文中虽无“思乡”二字,但却处处都渗透着游子“思乡”的情感。而在典型中的情景交融只是局部的情景交融,即可理解为局部意境是为了创造典型服务的,用局部特征反映典型的总特征,而总特征必须贯注其创作的全部活动。

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征不同。宋人梅尧臣在意境论中称道:“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6]“如在目前”是指实的因素,如“真景真形真境”;“见于言处”是虚的部分,如情感的心灵体会,人生感悟等。虚与实的结合形成了意境。在典型之中,虚实是相对的。在典型创作过程中,实境是指创作典型的社会背景、时代特点,虚则是作者构想的人物、环境及故事情节,仍属虚构性情节。

韵味无穷的审美特征不同。意境追求空灵、飞动、天真含蓄之美。其创作方法主要是虚实相生。由于着眼度不同,可将意境暂时分为整体意境与局部意境和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典型的意韵是现象和本质的相连,是个别与一般的重合,是形与神的统一,是意与象的聚首,是情与意的交融。

[ 参 考 文 献 ]

[1] 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55.

[2] 黑格尔.美学(第一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46.

[3][4][6] 顾祖钊.艺术至意境论[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168,305,173.

[5] 黑格尔.美学(第二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16.

[责任编辑:陈 明]

猜你喜欢
典型意境
情融意境韵含美
用最典型的事写最有特点的人
典型业绩
多项式求值题的典型解法
典型胰岛素瘤1例报道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中國畫的意境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