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预护理对青光眼儿童患者焦虑情绪及依从性的影响

2014-05-05 08:35王琼任晓冬王世娟王建亮张云
海南医学 2014年22期
关键词:青光眼出院依从性

王琼,任晓冬,王世娟,王建亮,张云

(张家口市第四医院眼二科,河北张家口 075000)

·护理·

干预护理对青光眼儿童患者焦虑情绪及依从性的影响

王琼,任晓冬,王世娟,王建亮,张云

(张家口市第四医院眼二科,河北张家口 075000)

目的探讨干预护理对青光眼儿童患者焦虑情绪和依从性的影响及其对患者长期视觉功能保护的意义。方法选择我科收治的先天性青光眼住院儿童患者78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眼科护理规范进行护理,观察组除常规眼科护理外,针对焦虑情绪与治疗依从性实施干预性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情绪评分、住院期治疗依从性以及院外医嘱执行、青光眼病情变化情况等。结果出院时,观察组焦虑情绪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在住院期的总依从率为94.87%,对照组为58.9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院外定期监测眼压率、卫生用眼率以及定期复诊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按时、按量滴眼液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出院满12周时,视觉功能未下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眼内压力正常率以及眼底未发生继发性变异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干预护理能有效改善儿童青光眼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和治疗效果,有利于促进儿童青光眼患者的身心健康发展。

先天性青光眼;儿童患者;焦虑情绪;依从性;疗效

青光眼是眼科常见的严重疾病之一,是由眼睛内部压力连续性或阶段性增高导致的眼功能受损,若不及早发现、有效治疗,最终会完全丧失视觉功能,是人类致盲的主要原因。青光眼在人群中的发生率为1.03%左右,其中青光眼儿童患者占一部分[1],其多为先天性型青光眼,虽在儿童中的发生率不高,但危害极大,并且一旦明确诊断为青光眼,就需要长期、有效的治疗才能保持一定的视觉功能。由于儿童身心发育尚未成熟,对治疗措施往往存在不配合、抗拒等行为,情绪上也会出现暴躁、紧张、焦虑甚至恐惧等,这些不良因素严重影响到儿童青光眼的治疗效果。我院眼科为了进一步提高儿童青光眼患者的疗效,针对青光眼儿童患者的情绪、治疗依从性采取干预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科在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先天性青光眼住院儿童患者78例。入组标准:经超声生物显微镜、共焦激光扫描等多项检查,均符合青光眼的临床诊断及分型标准;年龄7~14周岁,无智力障碍,无其他躯体性疾病,沟通顺畅;患者及家长知情,并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将入组的78例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中男性21例,女性18例;年龄7~13岁,平均(10.34±2.15)岁;教育年限为1~7年,平均(4.37±2.48)年,父母平均受教育年龄为(11.64±3.05)年。对照组中男性20例,女性19例;年龄7~14岁,平均(10.53±2.31)岁;教育年限1~8年,平均(4.59±2.63)年,父母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2.63±6.4)年。两组患者在性别比、年龄、教育年限、父母受教育程度、疾病分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眼科护理规范进行护理,即日常基础护理、疾病健康宣教、心理疏导、饮食指导、用药注意事项等。观察组除常规眼科护理外,针对患者焦虑情绪与治疗依从性实施干预性措施,内容如下:(1)青光眼患儿健康知识教育。青光眼健康知识内容制定原则:适合青少年儿童青光眼患者知识教育规范,并且内容具有系统性、持续性、易懂性。教育内容包括青光眼的发生原因、治疗的重要性以及正确用眼、基本自我护理方法、不科学用眼行为等。教育方式:采取一对一教育方式,对于低年龄儿童,知识内容以图画与文字相结合,在文字上配注拼音,以方便阅读,教育者在讲解内容时可适当故事化、生动化,每次教育时可鼓励儿童积极发言,讲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不科学的用眼行为,应该怎样做才正确,激励患儿积极纠正不正确用眼行为,有利于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对年龄稍大的青少年,在健康知识教育时,要引导其与护理人员共同探讨,以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患儿自入院后,健康教育每日一次,每次20~30 min,持续1周。(2)开展对父母的青光眼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内容更加深入,要求父母掌握青光眼的危害、治疗重要性、防治措施、院外眼部基本护理方法、药物使用、如何长效管理等内容,以促进父母对孩子进行科学的指导与管理,从而有利于青光眼的长期治疗与病情控制。父母的健康教育方式可多种多样,如青光眼丛书、视频、讲座等,每周2次,每次30 min,持续2周。(3)心理护理。有研究表明,青光眼儿童焦虑程度与父母焦虑情绪呈正相关。因此针对患者及父母,共同开展心理指导,尤其对母亲、患儿的心理指导更为重要[2]。在心理护理中,进一步提高他们对青光眼的认知,增强治疗信心,掌握情绪自我缓解方法,多运动以减轻精神压力。(4)依从性。在提高治疗依从性方面,一方面多以鼓励、表扬的话语激励儿童主动配合治疗,对于依从性较差的儿童,不能强行,先与其交朋友,了解孩子心中的想法或害怕的原因,针对原因进行解释或让其观看其他儿童治疗时的状态,以消除其心中的顾虑;另一方面,在儿童配合治疗及护理后,适当的给予物质上奖励,以促进他们长期保持积极治疗的心态。(5)出院指导。在出院前,对儿童患者及父母就院外的自我护理、医嘱执行、用药注意事项等进行加强教育,以提高院外的自我管理能力及遵医行为[3]。

1.3 评估指标

1.3.1 焦虑情绪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4](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对两组患者在入组时及出院前1d进行焦虑情绪评分,量表共有14项,每项评分标准为:0分,表示无此症状;1分,表示轻度症状;2分,表示中度症状;3分,表示症状严重;4分,表示症状非常严重。总评分>7分,为有可能存在焦虑情绪,总评分≤7分,表示无焦虑情绪,总评分越高,焦虑情绪越严重。

1.3.2 住院期间治疗依从性观察两组患者在住院期治疗依从性情况。完全依从:积极主动的配合各项治疗、护理措施;部分依从:对某些治疗、护理措施存在不情愿或不配合行为;不依从:完全抗拒治疗及护理。

1.3.3 院外遵医行为两组患者在出院满12周时,以上门方式进行院外遵医行为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眼压是否定期监测、用眼是否卫生、滴眼液是否按医嘱使用、是否按期复诊等。

1.3.4 病情变化情况两组患者在出院满12周时,每位患者进行青光眼各项检查,了解患者在这期间的青光眼病情变化,病情观察包括视觉功能是否下降、眼内压力是否正常、眼底是否发生继发性改变等。

1.4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焦虑情绪评分比较入组时观察组与对照组焦虑情绪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焦虑情绪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焦虑情绪评分比较()

表1 两组患者的焦虑情绪评分比较()

2.2两组患者住院期的治疗依从性比较观察组在住院期的总依从率为94.87%,对照组为58.9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425,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住院期的治疗依从性比较[例(%)]

2.3 两组患者在出院后12周内的各项医属执行情况比较观察组院外定期监测眼压率、卫生用眼率以及定期复诊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按时、按量滴眼液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出院后12周内的各项医属执行情况比较[例(%)]

2.4 两组患者在出院满12周时青光眼病情变化比较观察组在出院满12周时视觉功能未下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眼内压力正常率以及眼底未发生继发性变异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在出院满12周时青光眼病情变化比较[例(%)]

3 讨论

儿童青光眼的发生一般都认为是先天性的,此类型的青光眼早期临床症状表现不明显,发病较隐蔽,大多数患者不能及时发现而错过早期治疗,是儿童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青光眼发作时临床症状表现为头部疼痛、眼部胀痛、视物模糊等,急性发病时,还会出现恶心、呕吐、体温升高等不适症状,严重影响到儿童的生活及学习,对青少年儿童健康也带来极大的危害。目前,治疗儿童青光眼的主要方案是手术联合药物治疗,能很好的控制、保存现有的视神经功能。然而,由于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对疾病的心理应激能力较弱,面对不适症状及生活学习障碍时,多数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表现暴躁、易哭闹、心神不宁、脆弱等,治疗时往往比较任性、不愿配合、胆小害怕等,治疗依从性差,严重者会躲避、抗拒治疗,从而使治疗效果达不到预期,加快了视觉功能的下降严重,并且与焦虑情绪形成恶性循环[5]。另外,青光眼儿童患者若焦虑情绪长期存在,不仅会对病情的控制、复发产生负面作用,而且会逐渐形成懦弱、敏感、不自信等不良性格,不利于儿童的身心发展。因此,消除儿童青光眼的焦虑情绪,积极提高治疗依从性,成为青光眼儿童患者护理的重点也是难点。

研究表明,大约75.6%青光眼急性发作原因与患者不良情绪、遵医行为差密切相关,儿童患者也不例外[6],甚至这种相关性更为密切,这是因为儿童的自我控制、自我缓解、自我约束的能力很薄弱,再加上父母对疾病认知缺乏,不能帮助儿童进行长效管理,因而,这就需要医护人员的介入。护理干预是医护人员对患儿及父母进行疾病教育、心理指导的重要途径,也是帮助患儿及家长建立科学用眼习惯、正确用药、纠正不良行为的主要方法。本组研究结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来制定一系列干预性护理措施,来改善患儿及父母的焦虑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最终达到提高治疗效果、长期控制病情发展的目的。从本组研究结果来看,实施干预性护理的观察组在出院时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住院期间的治疗依从性率比对照组有显著的提高(P<0.01),这些结果充分表明干预护理能有效改善儿童青光眼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临床治疗依从性,进一步提高了青光眼的治疗效果,有利于促进儿童青光眼患者的身心发展。此外,本组研究从依从性远期效果来看,观察组儿童在出院后12周内的遵照医属的行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青光眼的各项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干预护理对青光眼儿童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着深远的影响,对儿童青光眼长期的视觉功能保护有着重大意义。

[1]章余兰,汪昌运,彭爱民.青光眼住院病人的疾病构成特点[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1,29(3):214-216.

[2]吴沛霞,席淑新,郭文毅,等.青光眼患者局部用药依从性的研究进展[J].上海护理,2011,11(1):54-59.

[3]魏勤,刘小娟.强化健康教育在青光眼患者治疗中的作用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22):59-60.

[4]刘家琦.实用眼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792-810.

[5]舒苏凤.自我管理教育提高青光眼病人遵医行为的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45-46.

[6]裴重刚,邵毅,李娟,等.青眼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调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0):1124-1126.

R473.77

B

1003—6350(2014)22—3426—03

10.3969/j.issn.1003-6350.2014.22.1342

2014-05-04)

河北省科学技术厅基金项目(编号:20101678)

王琼。E-mail:383750767@qq.com

猜你喜欢
青光眼出院依从性
青光眼问答
改善青光眼 吃什么好呢
“青光眼之家”11周年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的疗效观察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第五回 痊愈出院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
302例军人伤病员出院跟踪随访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