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力李旭成
(湖北省武汉市中医医院,湖北 武汉 430014)
醒脑汤治疗脑出血临床观察
徐力李旭成
(湖北省武汉市中医医院,湖北 武汉 430014)
目的观察醒脑汤治疗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脑水肿的影响。方法急性脑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醒脑汤治疗,连续给药3周;治疗前后记录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计算出血量并评估水肿强度,检测血浆C反应蛋白(CRP)。结果治疗组在促进患者脑水肿与血肿吸收、神经功能恢复及抗炎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汤对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减轻脑水肿,促进脑血肿吸收,恢复神经功能缺损方面疗效显著。
脑出血脑水肿醒脑汤
脑出血(ICH)急性期的病死率在急性脑血管疾病中最高,其主要死因为出血后的脑水肿与颅内高压的形成[1]。近年来ICH后脑水肿与炎症反应的关联被很多学者认为是脑水肿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2]。醒脑汤是本院临床常用经验方,临床用于脑出血急性期患者中能显著减轻颅内高压症状、改善神经功能障碍。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武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ICH患者80例,(1)纳入标准: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3];头颅CT确诊为脑出血,出血量在30mL以内;发病3 d以内;病后未治疗,且首次发病;生命体征平稳;年龄35~80岁。(2)排除标准:脑干、小脑、脑室、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外伤、血液病、肿瘤、脑血管畸形致脑出血;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妊娠、精神病患者;抗凝或溶栓治疗致脑出血;长期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近2周严重感染性疾病或近期手术史;入院24 h内病情急剧加重。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38~77岁,平均51.20岁。治疗组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40~78岁,平均53.10岁。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卧床、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一般对症支持处理。并予以脱水剂降颅内压(静滴20%甘露醇250mL,每8~12小时1次及应用速尿、根据病情轻重减少或停用,疗程2周;对于血压高的患者配合使用降压药物)同时控制血糖、护脑、预防肺部感染和应激性溃疡等相关治疗。治疗组另予醒脑汤:大黄30g,石菖蒲30g。由武汉市中医院制剂房煎制,每日1剂,加水500mL,煎至400mL,每次200mL,每日分2次口服;不能口服者给予鼻饲,每次100mL,每日4次。两组患者均治疗3周后评定疗效。
1.3 观察方法(1)常规检查:治疗前后检查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凝血功能、血浆C反应蛋白(CRP)。(2)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1989年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标准,治疗前后各评分1次。(3)脑出血量:根据多田氏公式(V=π/6×长轴×
宽轴×层面数)计算。(4)脑水肿程度分级根据临床实践,按患者CT图象划分为4个等级:A为无脑水肿;B为血肿伴周围低密度影;C为B+脑室受压;D为B+C+中线移位。
1.4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相关指标改善比较见表1。结果示治疗组临床相关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临床相关指标改善比较(±s)
表1 两组临床相关指标改善比较(±s)
组别血浆CRP(mg/L)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颅内血肿(mL)治疗组治疗前7.37±3.86(n=40)治疗后4.27±3.64*△对照组治疗前7.41±3.74 18.87±3.24 25.37±3.36 8.34±2.41*△9.27±3.64*△19.02±3.67 25.61±2.95(n=40)治疗后5.46±2.83* 13.46±3.57*14.46±2.83*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2 两组脑水肿程度改善情况治疗前两组均无A级,对照组B级7例,C级9例,D级24例;治疗组B级6例,C级11例,D级23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A级5例,B级10例,C级13例,D级12例;治疗组A级9例,B级18例,C级13例,无D级。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ICH后脑水肿治疗上早期应进行积极脱水治疗,降低颅内压。近来ICH后脑水肿与炎症反应、水通道蛋白等的关联成为研究的热点。很多学者认为炎症反应及细胞因子是脑水肿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而炎症因子这些毒性的病理产物能够看成是中医学所谓的“毒邪”,而影响病机变化、预后和转归[4]。
ICH属于中医学“中风病”的范畴。该病多由肝肾亏虚、肝阳上亢、脏腑气血逆乱、脑络受损所致,多伴有大便秘结,腑气不通,证属本虚标实。通腑泻浊法对中风病急性期的运用被公认有良好疗效,发挥了畅利枢机,疏导蕴结之热毒、浊邪的作用,为内毒清除打开门户。而建立了“通腑-泄毒-醒脑-开窍”这个治疗的模式[5]。
醒脑汤由大黄、石菖蒲2味中药组成,具有通腑泄热、醒脑开窍之功效。本病虽仍本虚的因素,但“急则治其标”,当活血化瘀,降逆下气。故可用大黄通腑来治疗脑出血。石菖蒲有宣窍豁痰,宁心安神的功效。而现代研究显示大黄和石菖蒲有泻下、利尿、减轻脑水肿、抗炎、降低血管通透性、调脂降压、促进止血、加速神经功能恢复等功能[6]。本次研究提示醒脑汤可减轻脑水肿,促进脑血肿吸收,恢复神经功能,并可能与其减轻炎症反应等因素有关,从而改善脑出血预后。
[1]Aaslld R,Markwalder TM,Notes H,et,aL.NorLinvasive trUIStiC-nial Doppler ultrasound recording of flow velocity in basalcerebralarteries[J].JNeurosurg,1982,57:769-774.
[2]王泉兰.脑出血与超敏C-反应蛋白关系的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0,6(1).
[3]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4]黄园园,陈吉相,王芳,等.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水肿与纤维蛋白原等相关因素的析[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1,12(18):335-375.
[5]刘泰,李品纯.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形成机制与中医药实验研究近况[J].广西中医药,2011,1(34):1-3.
[6]崔向宁,李玉波.活血、利水中药对脑出血大鼠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核转录因子-κB及水通道蛋白-4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32(2):203-208.
R743.34
B
1004-745X(2014)01-0176-02
10.3969/j.issn.1004-745X.2014.01.096
2013-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