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党现代化与“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

2014-05-05 15:24
理论导刊 2014年4期
关键词:三型执政党服务型

刘 朋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党建研究所,广州510053)

作为政治组织,任何政党自诞生之日起,都必须应对和解决政党体制发展中的组织适应和嬗变问题。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我们党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要求党不断作出自我调适和优化。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1]的任务,就是新形势下执政党自我调适与优化的产物,体现了政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和现实诉求。

一、政党现代化与政党适应性

政党与现代化密切相关,政党是现代化的产物,现代化的推进也不开政党。政党置身于现代化,同时也在现代化的影响下改变着自己。这种改变和调整对政党政治而言意味着什么呢?简而言之,就是政党自身的现代化问题。政党现代化是政党组织应对世界性变革和经济全球化浪潮遇到的普遍性问题。所谓政党现代化,“就是政党适应客观环境及其变化的需要,适应社会发展进程,使自身结构、功能、体制和活动方式不断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过程。”[2]政党现代化不是一个已经解决的问题。无论一个政党本身的性质是什么,如果机制、运作、活动方式不科学,缺乏适应性,它就很难获得成功,要么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被淘汰,要么给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带来消极的影响,延缓乃至阻碍其现代化进程。在政党现代化过程中,一方面,政党必须不断改进自身的结构、功能、体制和活动方式,以适应环境需要;另一方面,要不断实现政党的结构、功能、体制和活动方式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政党现代化是政党发展一般规律的要求。如何适应环境的变革发展要求,适应整个社会现代化发展趋势,不断改善政党内部的建设目标、组织运作机制、活动方式,是每一个政党都会面临的问题。“对于政党来说,尤其对一个领导着现代化的政党来说,客观上的确存在一个如何不断改革自身来适应整个社会现代化进程的问题。”[3]政党的这种现代化调适,也是西方政治学研究的一个新视角和新路径,即政党适应性理论。政党适应性是一个复杂概念,目前存在着不同向度的认识和界定。布鲁斯·迪克森将执政党作为独立的分析单位,把政党适应性界定为一种政治体系的创设,即对社会不同领域的需求和利益更具反应性的政治系统的创建,它意味着从集权到民主的转变过程,是集权型政党在不牺牲既有政权体制的前提下,继续生存的一种改革途径。[4]迪克森在对政党适应性问题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还将适应性区分为源于政党目标的转变,新的政策行将出台而促进组织变革的浅层次效能型适应,以及应对来自国内和国外环境压力时所做的更为深层次的反应型适应两类。亨廷顿将适应性看作衡量政党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检测政治组织制度化的主要标准,在他看来,适应性就是适应变革和挑战的能力,挑战越大,经历的时间越久,组织的适应性就越强。政党这种适应变革和挑战的能力,是政治组织发展的一种动态过程。[5]彼得·梅尔对适应性问题也进行了深入探讨,他认为,政党处于不停地持续适应变化着的社会、政治以及政策环境的过程中。政党必须学会“适应与控制”,“适应”才能生存,它是政党为了持久发展而必备的柔韧性、灵活性的源泉,否则政党将会面临衰退、毁灭的风险。一方面,政党制度应该是持续稳定,另一方面,它实质上是非常脆弱的。[6]综上而言,政党适应性是政党对组织功能危机和目标调整的内部回应。基于外部环境的多变性和组织目标的经常性的调整,这种能力提升、功能定位、手段更新、策略重组的经常性,可以适时地减轻政党压力。

历史经验证明,政党只有在变革和适应中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在巨大的世界性的现代化浪潮面前,政党只有顺应大势,适应政治现代化的客观要求,适时调适和优化,才能走向政党建设的科学化。就中国共产党而言,要维系执政的长治久安,就需要根据时代和形势的发展变化,尤其是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社会需求和政治期望,不断进行自身的调适与优化,以适应时代与社会变化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党的自身建设根据形势的变化,进行了不断的调适和优化,对此,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政治学系教授阿列克谢·舍甫琴柯认为,中国共产党面向市场作出了“创意性导向”的适应逻辑。[7]而美国学者沈大伟认为,在苏东剧变后乃至更早的时间,中国“政党—国家”体制的演变是一种“萎缩”(atrophy)和“适应”(adaptation)的双重过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一系列“适应”措施来稳定乃至扭转“萎缩”。[8]这些调适主要表现在党建目标的更新、组织的功能收缩变化以及手段能力的提升上,这些变化决定着党建科学化水平外延的边界。

二、建设“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执政党自我调适的内在要求

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学习、服务、创新强调的是一种行为状态和活动的过程,而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则是一种保证学习、服务、创新行为状态和活动过程的全面、完整、系统的框架、体系、制度和机制。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是学习型政党、服务型政党、创新型政党的简单组合,而是一种新型执政党建设模式。“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作为一种党建模式和机制,应具有以下特征:

其一,在思想特征方面,党员干部应具备学习、服务、创新意识。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立学习、服务和创新三种思想意识,在工作中坚持学习、善于学习,学以致用,解决我们发展起来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群众的“勤务员”、“服务员”;坚持党的建设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使党的建设不断适应党的事业发展要求。

其二,在组织特征方面,党的组织体系以及党员干部队伍,要体现出学习、服务和创新的机制和要求,各级组织以及全体党员都必须根据环境变化进行自我调适,不断加强学习、服务和创新,实现组织化学习、组织化服务、组织化创新,建立健全符合“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组织体系和组织运作规范。

其三,在作风特征方面,全党同志都应形成符合“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求的精神状态、行为方式和良好形象。建设“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需要全党同志在精神状态、行为方式和形象气质上突出“三型”实质,并将其作为一种政治素质来培养,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来遵循,作为一种作风形象来修炼,营造善于学习、勤于服务、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

其四,在制度特征方面,党的制度机制必须体现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党的要求。“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政党发展形态,制度及体制机制的健全是“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转型成功的重要标志。建设“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只有在思想、制度、体制、机制等方面不断创新,敢于打破旧的“条条框框”,形成符合“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制度机制,党的发展才有不竭的动力源泉。

其五,在反腐倡廉方面,要体现出干部清正、政府清廉和政治清明的廉政状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不断学习古今中外反腐肃贪的经验,不断学习创新反腐的制度和手段方式,走群众路线,调动广大群众积极性,从根本上遏制腐败,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和政治清明。

建设“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执政党自我调适的内在要求。“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提出,既是执政党回应外部变化,进行自身调适的结果,也是提升执政党适应能力的重要举措。一是通过学习型政党建设,提升执政党的适应性理念。通过学习型政党建设,学习国外政党的适应性理论方法、成败得失和经验教训,学习其他政党适应国际形势,破解国内难题的经验,化解党内危机和挑战的方式方法。二是通过服务型政党建设,丰富和拓展适应性的内涵。脱离群众是执政党面临的最大危险。当前脱离群众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部分党员干部淡化服务意识,缺乏服务能力,尤其是涉及到群众利益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难以解决。三是通过创新型政党建设,提高执政党的适应性能力。执政党要适应变化的外部环境,就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加强政党自身建设,通过不断的理论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功能创新、方法创新等自身调适,增强政党内在组织与外部环境的互动和交流,有效地提高政党的适应能力。

无论是从目前中国改革发展所处国际形势的紧迫性来看,还是从国内改革进入深水区遇到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迫切性来看,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作为执政党现代化的自我调适和优化,在政治上和道义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建设“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顺应国际形势大变革大调整大发展的客观需要。当前,国际形势发生了自冷战结束以来最为深刻复杂的变化,世界加速进入经济大动荡、体系大变革、格局大调整的新阶段,出现了一系列新特点新趋势。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新的此消彼长,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国际经济格局、各国力量对比、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锋呈现新态势、新特点。随着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日趋密切,作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必须顺应世界大势的发展,才能更好地融入世界,为中国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空间。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就是我们党对外部环境变化的自我调适,也是世界政党政治发展对中国共产党的客观要求。因此,党要领导中国融入世界,并且有所担当,就必须在国际形势大变革大调整大发展中,明确学习任务,强化服务宗旨,提升创新能力,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不断提高国际竞争能力,才能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大国作用,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第二,建设“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破解改革深水区深层次矛盾,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现实诉求。随着改革发展进入深水区、攻坚区,各种利益关系的博弈此消彼长,中国进入了解决“发展的问题”和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同步推进的阶段,社会矛盾日益复杂,一些地方因公共安全、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环境污染、物业管理、干群关系等问题多次引发群体性事件。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通过“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努力学习、加强服务、推进创新,不断提高党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和破解改革深层次矛盾的能力,解决我国发展起来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同时,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全新的理念和视野观照执政党的建设。在执政过程中更加注重以服务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提高党执政的公信力和执政效力,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提高领导能力和服务水平,始终站在时代前列,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在党的建设中必须着力解决的课题,也是我们党在十八大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大思考。

第三,建设“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应对党内风险和挑战,提高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的内在要求。在新的执政条件下,党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问题新挑战,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发展市场经济的考验、外部环境的考验,长期、复杂、严峻,这四大考验带来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也非常尖锐地摆在我们党的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我们必须从新的实际出发,坚持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服务能力与水平、不断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才能从容应对党内风险和挑战,不断推进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第四,建设“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引领示范学习型社会、服务型政府、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十六大以来,党先后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服务型政府”、“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和要求,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与此相对应,通过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分别对学习型社会、服务型政府、创新型国家建设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三、推进“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路径思考

第一,提高全党建设“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思想认识和自觉性。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行为主体,要从党的长治久安和执政安全的战略高度,提高建设“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思想认识。首先,要加强对广大党员“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重大意义的宣传,有针对性地对党员进行理论知识的教育,提高全党对建设“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思想认识,不断增强党员干部建设“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自觉性。其次,加强“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理论研究,将这一理论纳入党员干部培训、党委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加强理论研究,就是要明确“三型”执政党建设的定位、内涵、存在的问题以及方法对策,平息争论和分歧,同时,推进“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理论进课堂、进教材,将其作为党员干部日常学习、教育培训、党委中心组学习等活动的主要内容。再次,加强考核督促。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对党员干部和党组织“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状况进行考核,通过考核提高全党建设“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第二,树立科学的执政理念,明确“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方向。“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必须有科学的理念导引。首先,树立执政学习的理念。所谓执政学习的理念,“是指为了巩固执政党的执政地位,继承发扬执政党的优良传统,创新执政理念,实现科学执政而更好地完成执政使命的学习”。[9]执政学习理念,是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的基本要求,也是建设“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要手段和基本条件。只有树立执政学习理念,才能少走弯路,看到问题本质,抓住问题要害。其次,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强化这一理念,以解决为谁执政的问题。强化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必须强化公仆意识,始终把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自觉地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努力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10]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切实为人民群众掌好权、执好政。再次,树立执政创新的理念。政党执政不能僵化,不能一成不变,而要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而不断与时俱进,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推进“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也必须有这样的理念。

第三,改革和优化党的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调整和规范适应“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权力运作机制。党的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是建设“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回答的重大课题之一。如何通过“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就不能不规范执政党的权力运作,优化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首先,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是实现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重要途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原则是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是实现上述三者有机统一的重要途径,也是“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内在要求。其次,执政党应该善于通过国家政权领导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在政党政治的条件下,政党依照法律对于国家政权实行合理规范的控制和影响,已成为世界各国政治发展的普遍趋势和历史潮流。“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学习和创新,提升党通过国家政权领导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通过人民代表大会控制和影响国家权力执行机关的能力和水平,规范权力运作。这也是我们党向“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转变的重要的基础和前提。

第四,推进制度和机制创新,构建符合“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制度体系。制度是确保“三型”执政党建设有“型”的关键。中央多次强调,党的建设要“加强党内制度建设和创新,不断完善党内各方面的体制机制”。[11]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要使这项建设工程有条不紊地进行,就需要制度和机制的创新来保障。首先,要健全和完善党内制度。注重加强学习评价、服务评价、创新评价以及学习考核、服务考核、创新考核等程序性制度的建设,通过程序性制度建设确保“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达到预期效果。其次,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制度体系。一方面,要加强党组织的学习制度、创新制度、服务制度、调查研究制度、考核评价制度等实体性制度建设;另一方面还要加强经费保障制度、宣传动员制度、激励制度、成果转化制度等保障性机制的建设,为“三型”执政党建设提供基础保障和良好的制度体系环境。再次,创新机制确保“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有效执行。在加强制度及制度体系建设同时,还要认真研究制度有效执行的机制问题,通过建立健全机制,确保制度在与“潜规则”的博弈中胜出,使党的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第五,加强党内民主建设,营造“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氛围和环境。首先,完善党内民主制度,特别是制定一些切实有用的具体程序和规程。完善党内议事决策制度,做到党内工作的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要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反映制度和有效的民主监督机制;改革党的选举制度,尤其是改革完善党员领导干部的候选人提名、差额比例、选举程序和最终任免机制,不断扩大直接选举的范围。其次,以保障党员权利为重点发展党内民主。以改革党内选举制度为根本,落实和保障党员选举权;以健全党务公开制度为重点,落实和保障党员知情权;以完善党员意见表达制度为基础,落实和保障党员参与权;以创新党内监督制度为关键,落实和保障党员监督权,尤其是党员以及对违法乱纪和不称职干部的监督权、罢免权与撤换权,以及对有关问题的申诉权、控告权、作证权与辩护权。再次,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促进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良性互动。一方面,发挥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的主导性与带动性作用。作为执政党,党主导着整个国家的政治进程,党内民主状况的好坏必然对人民民主产生引领效应;另一方面,人民民主的发展对党内民主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随着人民民主制度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人民民主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探索和实践,不仅对党内民主产生深刻影响,对党的监督和约束力度也将随之加大。

第六,学习国外政党建设的有益做法和经验,为推进“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提供借鉴。各国执政党在相互比较、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中实现自身建设的科学化,这是一种必然趋势。在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进程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关注和研究国外政党的经验和做法,把握国外主要政党发展变化的趋势和规律,认真汲取它们兴衰沉浮的历史经验与教训,为“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提供借鉴。首先,要重点关注和学习西方政党如何服务民众,争取广大选民支持的经验和做法,提升服务型政党建设的内涵和水平。其次,要学习西方政党如何适应形势变化,通过学习和创新应对和化解社会转型时期和信息时代的机遇和挑战,化被动为优势的做法和规律,包括调整和创新党的意识形态和思想纲领回应选民诉求,重视党员民主权利落实,促进党内关系民主化,以及各国政党组织改革的具体要求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党员状况的变化,不断调整自身的组织机制,完善运行机制,激活政党活力,提高政党在选民中的吸引力等。

[1]党的十八大文件汇编[G].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2:37.

[2]王长江.政党现代化论[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29.

[3]王长江.政党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84.

[4]Bruce J.Dickson.Democratiztion in China and taiwan:The adaptability of Leninist Parties[M].Clarendon Press Oxford,1997:5.

[5][美]塞缪尔·P·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李盛平,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12.

[6]Peter Mair.Party System Change:Approach and In terpretations[M].Clarendon Press Oxford 1997.

[7]Alexei Shevchenko.Bringing the Party Back In:the CCP and the Trajectory of Market Transition in Chi na[J].in Communist and Post-Communist Studies,Vol.37,No.2,2004.

[8][美]沈大伟.中国共产党:收缩与调适[M].吕增奎,王新颖,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9.

[9]程扬.树立执政学习理念 建设学习型政党[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0,(7).

[10]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510.

[11]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181.

猜你喜欢
三型执政党服务型
实施“三个三”工作法 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路径选择
建设“三型”高校基层党组织实践策略研究
以“三型”人才推动学习型组织建设
服务型数字化校园的构建探讨
执政党道德形象的塑造
论参政党建设与执政党建设的同一性和差异性
略论陈云执政党党风建设的思想
关于建设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