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石巧
摘 要: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即直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形成,并促进理性认识的发展。因此,低年级“图形的认识”教学就应该通过动手操作,从直观中抽象出图形的概念。
关键词:图形;观察;动手;感性认识;理性认识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6-362-01
义务教育教材中低年级安排了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但由于低年级学生年纪小,知识面少,所接触的生活实际也不多,而图形本身就比较抽象。面对这种情况,如何对他们进行几何图形教学,使学生理解掌握较抽象的概念,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下面就从我几年的教学实践,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实物引入,使学生初步建立概念
在教长方形和正方形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实物、生活实际,初步建立概念搭桥、铺路。首先我出示在学生眼前的一个铁线做成的长方形框。先问学生你们看过这样形状的东西吗?学生被这一问,思维活跃起来,直接产生了联想。接着又问学生这样形状的东西在你的周围有哪些?学生一个接着一个回答:家里的门、窗、课本、作业本、桌子。我又进一步问,象这样的形状,有什么特点?门、窗的外形、课本面、作业面、桌面等,面的形状象长方形(学生初步建立了形的表象)。接着学生又讲出对面两边较长,两边较短。老师又问,还有呢?学生很快地讲出四个角都是直角(学生已初步认识长方形的本质)。接着又请学生指出对边较长的边,叫“长”,较短的边,叫做“宽”。请全班学生拿出课本,先摸一摸桌上的课本,哪边叫.做长,哪边叫做宽.。最后用直尺去量一量对边是不是相等..,得出在长方形中,对边相等的结论.。再用直角三角尺比一比四个角怎样,同样得出四个角都是直角(也就是相等)的结论.。这样学生已初步认知了长方形的特点,于是,教师小结,在长方形中,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为巩固已学概念,让学生取出学具盒中的长方形相比,用纸折成长方形,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在此基础上,我又取出正方形的框架,让学生观察,这形状与长方形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学生快讲出相同的都是四条边,四个角都是直角:不同的是它的四条边都相等。最后让学生用尺子去比一比,正式正方形的四条边长相等,又叫学生说出在日常生活中见过这种形状的东西有哪些。通过上述的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和表述,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感知加深了抽象的知识变成了比较具体的知识了。
二、观察实物,动手操作
认识图形仅有感性认识还不够,还必须促进理性认识。其最好的方法是通过实物观察来完成。因此,在认识平面图形时,必须让学生自备实物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锥体、沙、印泥或橡皮泥等实物,让学生先把实物的某个面画在纸上、印在沙上或纸上,然后指导他们认识这就是平面图形,再认识各自的形状及性质,在此基础上,可引导学生用手折一折、剪一剪等方法得到平面图形。有了亲身感受,对以后的观察物体和动手操作奠定了基础。如:在一年级下册“有趣的图形”中,就有让学生用七巧板拼成各种图形的练习,同学们会较熟练地拼出来。在认识立体图形的时候,必须让学生自备实物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通过看、摸、说、画、比等方法了解各种立体图形的形状及性质。
三、多媒体课件是培养空间观念的有效手段
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要尽可能地创设出优化的学习环境,以促进学生的高效率学习。计算机被人们认为是“教学过程中优化学习环境、辅助学生学习的有效的认知工具”。它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及技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等方面创设的学习环境,是其他工具所无法替代的。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对数学的描述大多是通过粉笔、黑板进行的,难以生动地表现与数学概念有关的信息背景。利用计算机能较容易地设计出具体事物的模拟仿真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建构数学知识。比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的复习课,可结合视频动画在计算机上放一段小兔子搬家的动画,让学生观察小兔子房间上下左右及所有放置的家具物品。找到其中物品的哪一个面是学习过的平面图形,用鼠标点击此平面图形,在对话框中输入这一图形的特征、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这样做,可以使静态的教学内容变为动态的画面,创设真实情境下的学习环境,用鲜艳的色彩引起学生注意,用直观的图形及和谐的声音,使枯燥而又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而又具体,从而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下主动地获取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体。“平移与旋转”中的“平移”用自定义动画中的动作路径就能实现。与以前的教学用平面图加语言创设的情境相比较,学生表现出了强烈的求知欲,他们主动参与课堂的学习,并用自己原有的知识解决生活情境中的数学问题,高质量地复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知识,切实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