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显菊
摘 要:在小学数学中进行美学教育,通过“美丽”欣赏的赏心悦目,会触动学生的心灵和调动学生参与数学课堂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发掘小学数学的美感,需要我们广大教师做教学活动的知心人而不只是局限于完成教学任务而已,这个发掘的过程,其实也是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一个过程。
关键词:感官;强化;优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6-186-01
古希腊哲学家说过,再枯燥的东西,你也能找出当中的美感来,就是看你怎样去发掘和开挖,去悉心研究了没有?小学数学的美学教育,许多老师会说,就是一连串的阿拉伯数字和一些枯燥的叙述文字,要在当中找出美来,岂不是水中捞月镜中探花?事实不是这样的,“再枯燥的东西,你也能找出当中的美感来”,只要我们认真去发掘,小学数学也是处处呈现着美感。在小学数学中进行美学教育,通过“美丽”欣赏的赏心悦目,会触动学生的心灵和调动学生参与数学课堂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通过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感受数学中蕴涵的美
小学生的心理是好奇的,他们对一切新生的事物都充满了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把握住这一心理特征,把他们所有的感知器官都调动起来。在数学教学中,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主动和知觉的方法。通过观察、分析、综合、比较、推理的方法和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受到数学美的熏淘,例如:在数学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时,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利用小棒来围成三角形,充分调动他们的感官,思维,让他们通过分析、比较,弄清任意两边和第三边的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通过摆小棒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认识到数学的奇异性,对数学产生一种别样的深刻的体验,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有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他们就会主动去探究和发现。
二、通过强化数学生活中的应用意识,发掘数学美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就多给学生创造一些实践活动的机会,强化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例如,在教学“两步应用题”后,有个教师设计了这样的题目:母亲节快到了,小红想买一束鲜花献给妈妈,花店里玫瑰每枝2元,康乃馨每枝1.5元,百合花每枝3元。小红只有15元钱,应该怎样配一束满意的鲜花,请你帮帮她?学生以小组展开了热烈地讨论,说出了很多种方案。有的侧重于鲜花的数量,认为应该把康乃馨配多一点;有的则说应该考虑各种鲜花的代表意义;有的说应该先看看妈妈喜欢什么鲜花……这样,学生不仅对题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地参与讨论,在讨论中互相交流自己的思想,体会了答案的多样性以及优化的思想。这样的题目,比让学生单纯地计算“4枝玫瑰和3枝百合花共多少钱?” 之类的题目更有挑战性,也更有趣。
三、通过优美的数学语言,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美
在数学课程的教学中,“讲解例题—实际演练—学生练习”的单调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更不能适应如今思想意识高度活跃的孩子们了。要打破这种单调、乏味的说教,教师必须具有磁性的教学语言。磁性的教学语言应该让学生体会到抑扬顿挫的音乐般的、沁人心脾的慈母般的温暖、振奋人心的严父般的威严。再加以生动的比喻,有趣的故事,形象的描绘,恰当的比喻,这样,抽象的数学知识会变得浅显,枯燥乏味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丰富深奥的内涵在优美的语言中变得浅显易懂。例如:在本学期教学《三角形》这一章节中,可以这样设置优美的语言:同学们认识三角形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学生争着回答。然后教师用课件演示,加以优美的语言描述出生活中的三角形:瞧:鲜艳的红领巾,我们居住的房子,高耸的铁塔,天空中美丽的风筝……,其实这些景物在年大自然中随处可见,我们的世界因有三角形变得如此美妙而又神奇,那么,这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三角形的世界,去领略三角形中的奥妙好吗?经过图片、音乐和老师声情并茂地讲述,不仅以绝妙的意景感染学生,更把知识的种子洒在学生的心田。学生感受到数学美,又自然而然产生了对数学知识的渴望和热情。
四、通过实践运用,开拓数学美
学习数学的目的是用数字,在数学中我们应该将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正确的引导孩子体会数字所展现的奇妙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从中感受的热爱生活的目的,对称美是数学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称美体现在数学的各个方面。如:中心对称数也可以视为对称,从运算关系看,互逆运算也可以看着是对称关系,联系生活实际,我们处处都在利用对称关系。因为有了对称,世界才会如此的美。教学时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实物,如:手中的书本,我们的桌凳。漂亮的向日葵等。学生一边听着一边尽情的享受数学中的美。并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精彩。
发掘小学数学的美感,需要我们广大教师做教学活动的知心人而不只是局限于完成教学任务而已,这个发掘的过程,其实也是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一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