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正如魏煌先生认为的那样:没有一种文 化不是通过教育传承下来和传播出去的。学校教育作为传播文化的专门场所,以其自身的一套完备的系统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这种形式是任何手段所无法比拟和无法替代的。采用现代新的科学技术手段对民族民间音乐进行发掘、采集、再认识,保护好少数民族音乐艺术,并把潜在的更富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的东西发掘出来并应用到教学过程当中,这无疑是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有效方法。本文就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数据库及服务平台在高等音乐教育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结合笔者所在院校开展的教学、科研、展演加以探讨,重点列举了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在传承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和突出贡献,阐述项目在高等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少数民族音乐数据库;高等教育;重要性
云南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全省有25个少数民族, 15个少数民族为云南独有。各少数民族交错杂居,和睦共处,生息繁衍,用他们的智慧创造出种类繁多、绚丽多姿的民族音乐文化。因此,云南享有“民族音乐的海洋”“音乐文化的活化石”之美誉,云南民族民间音乐丰富多彩,这与它特殊地域和自然生态环境,各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复杂的社会生态环境等息息相关[1]。
一、云南高等音乐教育中少数民族音乐教育教学现状
云南高等艺术院校历来重视民族音乐教育。以云南艺术学院为例,建院50多年以来,涌现出一批知名民族音乐学家,如林之音、杨放、李晴海、张兴荣、周凯模、尹懋铨等,在教学、科研、展演等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立足本土,成果丰硕,对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发掘、保护与传承做出了突出贡献。其成绩的取得,与重视民族音乐文化教育、打好少数民族音乐这张“特色牌”是密不可分的[2]。
(一)成立云南民族音乐研究基地
这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举措。它的组建及其发展,尽早地抢救和发掘尚存的云南民族民间音乐珍宝,建立一个崭新的“范围广、品种全、规格高”的云南民族音乐档案库。自成立以来,收集整理了大批珍贵的乐器及音乐素材,出版了大量的学术著作,以该研究基地为依托,把研究成果付诸到教学实践当中,使来自全国各地学生甚至国外留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学习到专家教授们用毕生的心血奔波于田间地头、山间溪流中采集到的云南独有的少数民族原生态艺术珍品,为他们的学习、创作、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学术保障,这对我省珍贵的传统音乐文化进行抢救、保护、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建立云南民族乐器博物馆
对流传在我省的吹、拉、弹、打等各类民族民间乐器进行的搶救性征集,建成具有一定规模、乐器种类较全的云南民族乐器博物馆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种模式,服务于教学科研,对云南的民族乐器进行改革和推广,促进云南民族音乐事业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是组建云南民族特色民族乐团、创建云南民族文化强省的一个重要基础工作。
(三)课程教学
民族音乐学为一老牌专业,从高考试题、人才选拔均以云南少数民族音乐为主要考核内容,同时,在全院范围学生里开设云南民族音乐课程,在日常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常常以云南民族音乐为题材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教授教材大多为本院专家教授撰写出版,将我院的民族音乐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过程当中,来自全国乃至国外的学生都学习云南民族音乐,使之得到最大程度的传播,收到良好效果。
(四)民间艺人请进来
只从书本当中获取知识,在日常的教学过程当中,无疑显得稍加单一,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缺乏趣味性,教学效果不佳。民间艺人所掌握的本民族音乐技术技巧,是广大音乐院校师生要花大力气学习的重要内容,人才培养,需要独特有效的教学方法,云南民间艺人即为民族音乐歌舞方面的好老师,请民间艺人到校示范教学,学习形式更加生动有效,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二、项目在高等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
随着信息网络化的快速发展,世界各民族文化被同化速度加快,如何弘扬传承云南民族音乐,民族音乐如何推陈出新,如何解决民族音乐资源严重流失和人才匮乏的现实,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根据五十多年的教学、科研、创作、展演的历史和现实情况,确立了“民族音乐本土化教育”的思路,立足本土,把云南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纳入教学体系。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在办学理念、办学思路、人才培养模式和体系、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逐步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特色和优势。当然,我们在拥有强大师资队伍、少数民族音乐教学方面取得一定成绩、培养了一定数量少数民族音乐艺术人才,但我们更应该看到,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教育普及率还不够,学校教育的主要阵地还没有应用好,教育功能还没有发挥好,我们应该将专家教授们的“珍珠”串起来,形成宝贝,而且能成为音乐专业人士、音乐爱好者甚至广大人民群众触手可得的宝贝,从而使云南少数民族音乐发扬光大。初浅分析,建设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数据库及服务平台对高等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弘扬传承少数民族音乐的迫切需要
云南少数民族音乐历史悠久,早在2500多年前,云南少数民族就已使用铜鼓。由于特殊的地域特色,云南少数民族音乐色彩斑斓、丰富多彩,无论是少数民族器乐、少数民族歌舞,种类繁多、源远流长。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演奏、演唱制作少数民族民间老艺人先后离去,民族音乐瑰宝面临“失传”的危险境地。
进入21世纪,随着信息网络化的快速发展,如何利用当前高尖端的科学技术为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服务,如何解决民族音乐资源的严重流失,如何做好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抢救工作,对分布在全省的民族乐器、乐曲及有关音乐文化等方面的资料包括声、像、图、文、谱等工作,是弘扬传承少数民族音乐的迫切需要[3]。
(二)发挥教育功能本身的功能需要
魏煌先生说过:没有一种文化不是通过教育传承下来和传播出去的。学校教育作为传播文化的专门场所,以其自身的一套完备的系统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这种形式是任何手段所无法比拟和无法替代的。采用现代新的科学技术手段对民族民间音乐进行发掘、采集、再认识,保护好少数民族音乐艺术,并把潜在的更富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的东西发掘出来并应用到教学过程当中,这无疑是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有效方法。在信息产业高速发展的今天,数据库作为计算机中的信息储存系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将专家教授深入民间生活、不远万里研究的成果,建设成为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数据库及服务平台,这将对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教育教学又是一新的重大贡献。
(三)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需要
云南艺术学院现向国内近10个省份招生,作为云南省培养音乐艺术人才的最高学府,招收的学生均为专业人士,对学习、研究、传承云南少数民族音乐占有绝对优势。在现有的教学活动中,除音乐学专业学生外,音乐表演专业、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的学生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由于办学理念的准确定位,或多或少均与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有接触,换言之,在专业方面有所建树的师生,往往是基于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基础上取得成功的。建设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数据库及服务平台,将极大的提高广大学生对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学习积极性,自然加大了其传播传承力度。
(四)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保护需要
有专家归纳了几种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保护方式,如教育式保护,产业式保护,还有比较实体化的如民族文化传习馆、博物馆式保护、活性资源(即民间艺人)保护、开发性保护、专业户保护、政策性保護等[4]。云南各民族的祖先,为我们创造和保存了无比丰富多彩的音乐。她璀若散落的珍珠,璨若深埋的金矿。引得无数采珠淘金拾荒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走山串寨,辛劳挖采,为的是这方生咱养咱的热土,为的是云南民族音乐传承发展[5]。建设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数据库及服务平台,能有效形成收集→学习→传播→传承→保护的良性循环,有利于加以
保护。
参考文献:
[1] 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编,吴学源主编《云南民族乐器图录》概述.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美术出版社,2009.
[2] 角强方《建立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数据库及服务平台的重要意义》.民族音乐,2014.
[3] 角强方《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教育传承》.学园,2014.
[4] 李晓红、陈劲松《云南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2008.
[5]张兴荣《云南原生态民族音乐研究》前言.中央音乐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