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术后患者床边DR影像的质量控制

2014-05-04 14:36高伟郭静丽张子齐卢铃铨
中国医疗设备 2014年6期
关键词:线机摄片床边

高伟,郭静丽,张子齐,卢铃铨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 放射科,江苏 南京 210006

PICC术后患者床边DR影像的质量控制

高伟,郭静丽,张子齐,卢铃铨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 放射科,江苏 南京 210006

0 前言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经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或头静脉)穿刺置管,使导管末端位于中心静脉(上腔静脉)的技术,具有创伤小、操作便捷、导管保留时间长、并发症少的特点,适用于癌症化疗、长期静脉输液、肠外营养等患者[1]。然而PICC导管异位一直较难处理。异位导管如果未被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会导致患者心内膜或瓣膜、后颅神经的损伤;同时导管异位时间如果较长,也易导致患者产生静脉炎、静脉血栓、导管堵塞等并发症,不但会增加患者的痛苦,也会缩短导管的使用时间。床边数字化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是PICC术后的常规检查,可快速、明确地显示PICC导管影像,为判断是否存在导管异位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因此床边DR影像质量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85例PICC术后患者行床边DR得到的PICC导管影像进行总结分析,探讨影响影像质量的相关因素。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6月~2013年8月于我院随机抽取85例行PICC术的患者,其中男57例,女28例,年龄42~81岁。病人主要来自神经内科、血液内科、肿瘤内科、呼吸科、感染科以及ICU。

1.2 设备

影像采集与处理设备为岛津R-20CA 100mA移动式X线机和美国CARESTREAM DRX-1(14X17inch)平板;影像显示与储存设备为THINKPAD笔记本电脑;床边DR摄片操作系统由北京柯欧锐医疗器械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1.3 检查方法

病人常规取仰卧前后位摄片,焦片距为100 cm,中心线以胸骨体中点为中心垂直入射,摄片条件为:65~70 kV,5~6.5 mAs。

1.4 床边DR检查流程

在笔记本电脑内录入病人信息,打开DRX-1 DROC中的工作列表,选择并确定所要检查的病人;对移动式X线机设定摄影条件,进行曝光,获取有效影像;摄片结束后打开DRX-1 DROC中的影像卡,根据临床需要对影像进行后处理;将处理好的影像,通过节点上传至图片存档及通信系统(PACS)。

1.5 评价标准

从摄影技术上分析,优质的X光片应具有如下特点[2]:① 适当的密度;② 良好的对比度;③ 鲜明的锐利度;④正确的几何投影;⑤ 尽量少的噪声。由于床边DR检查多用于危、急和重症病人,要求检查设备小巧、轻便并具有流动性。与固定式DR设备相比,床边DR设备在球管容量、滤线器配置等方面略有不足,因此会对影像质量有所影响。在对床边DR影像进行质量评价时不能完全参照固定式DR的评片标准,同时在影像质量控制中对其甲片率的要求也应低于固定式DR的要求。

影像评价标准参照X线评片标准[3]制定为优、良、差3种:① 优:床边DR片清晰度良好、对比度适宜;影像学解剖结构显示好;PICC导管位置、形态显示满意,无异物干扰;后处理技术应用合理,满足诊断要求。② 良:床边DR片清晰度一般、对比度欠佳;影像学解剖结构显示一般;PICC导管影像经过后处理后符合诊断要求,影像中出现异物但不影响导管观察。③ 差:床边DR片模糊、对比度差;PICC导管影像显示不清或完全被异物遮挡,无法判断导管位置及形态。

2 结果

85例床边DR影像中,优质影像54例,见图1,占63.5%;评价为良的影像25例,占29.4%;评价为差的影像6例,占7.1%,总体优良率为92.9%。31例非优质片分为以下5类:① 患者不配合使摄片体位不标准,导致PICC导管显示不清,共2例,其中1例评为“差”,见图2;②体外异物使心导联线与PICC导管重叠,无法判断PICC导管尖端所在位置,共19例,其中3例评为“差”,见图3;③ 床边X线机的工作性能不稳定,导致X线输出量不足、曝光指数过低,影像噪声大、对比度差,PICC导管无法显示,共1例,评为“差”,见图4;④ 摄片技术参数设定不当,mAs过低,曝光量不足,导致PICC导管显示不清,共6例,其中1例评为“差”,见图5;⑤ 影像后处理技术运用不当,窗宽过大导致PICC导管显示不清,与周围组织不能区分,共3例,见图6。

图1 优质DR影像

图2 患者不配合DR影像

图3 体外异物DR影像

图4 床边X线机工作性能不稳定DR影像

图5 摄片技术参数设定不当DR影像

图6 影像后处理技术运用不当DR影像

3 讨论

通过对本组31例非优质影像进行综合分析和质量评价,总结出影响影像质量的因素主要为:

(1)患者不配合。本组出现2例,均为神经内科脑出血病例。病人烦躁不安,摄片时不能平卧,身体呈斜位,摄片后影像学解剖结构显示不清,PICC导管与周围骨骼、器官重叠,不能明确判断是否存在导管异位。

改进措施:在摆位过程中,要与被检者进行沟通,使被检者充分配合;对不能配合的患者陪护人员要提供帮助,必要时可要求管床护士对患者进行上肢约束,确保投照位置摆放标准;同时摄片时也应注意陪护人员的防护问题。

(2)体外异物。为本组最常见的影像质量影响因素。由于行床边摄片的PICC术后患者病情相对较重,多数患者都进行心电监护,而心电监护仪的多根导联线放置在胸前最易与PICC导管重叠,导致摄片后不易区分导管位置是否存在过浅或过深的现象。

改进措施:在为上述患者做床边DR检查时,应通知管床护士用非金属夹将导联线固定到PICC导管走形区域以外,确保感兴区内无异物干扰。特别在ICU病房,病人胸部不但有导联线,还存在呼吸管、胸腔引流管等,更要注意使相关导管避开PICC导管走行区。

(3)床边X线机的工作性能不稳定。床边DR除一般X线机共有的X线管焦点大小、机器结构的精确等因素会对影像质量有影响外,矩阵大小、影像基础模糊度、位深及噪声也会影响影像质量[4]。我院床边DR设备由于工作需要,移动频繁,经常在不同环境下使用,同时操作人员也不固定,没有专人负责设备平时的维护和保养。上述情况极易造成床边X线机的工作性能不稳定,继而导致DR影像不佳,影响对PICC导管的观察,无法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改进措施:在进行床边DR之前要检查机器开机是否正常,有无报错,操作时必须严格按工作流程执行;技术人员平时要熟悉机器的使用情况及运行状态,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测和校准,指定机修人员定期对机器进行维护和保养,并建立完善的使用和维修记录,如遇机器故障要及时汇报,及时处理,确保机器工作性能处在最佳状态。

(4)摄片技术参数的设定。床边DR曝光的宽容度较大,曝光量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获得优质影像,但曝光剂量过大或过小将会导致影像出现噪声甚至斑点,清晰度及对比度下降等[5],此时再使用后处理技术也难以获得理想影像。本组有6例影像均因曝光条件设置有误而不能明确显示导管的走形和导管尖端所在位置。

改进措施:对于不同体形的患者,技术人员需总结出适宜的曝光条件,保证用最优的曝光条件获得最佳影像。

(5)影像后处理技术。影像数字化后,可进行ROI放大、缩小,窗宽、窗位调节,对感兴趣区进行标注、边缘增强、反色等技术处理[6]。本组3例影像在进行处理时由于处理技术运用不当导致其PICC导管显示不清。

改进措施:在进行影像后处理时,技术人员应与工作站的显示器平视,对摄片条件欠佳的影像进行必要的窗宽、窗位调节,使得PICC导管得以全程显示,并将感兴趣区设定在上腔静脉(右侧胸肋关节处第一至第三前肋间处)来寻找PICC导管尖端,必要时通过调整一致化、空间滤波器、菱形视图等参数提升影像细节,明确有无导管异位。

综上所述,造成PICC术后床边DR影像不良的因素较多,为了能获得优质的PICC导管影像,为临床及时提供是否存在导管异位的影像学依据,必须在床边DR检查前、中、后期中严格遵守操作规范,遵循质控措施。

[1] 张彦,刘兵.40例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的临床应用与护理[J].护理研究,2005,19(5):907-908.

[2] 袁聿德,陈本佳.医学影像检查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3] 石明国.医学影像技术学(影像设备质量控制管理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4] 黄光建.我院DR摄影重复检查的原因分析[J].中国医疗设备, 2012,27(3):131-132.

[5] 刘建新,徐同江,邓刚.数字X线摄影系统适宜曝光量差别的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0,44(7):744-746.

[6] 张伟,王兆晖,李安红,等.影响DR影像质量因素分析[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12,11(16):556-559.

Quality Control of Bedside DR Images of Patients Underwent PICC

GAO Wei, GUO Jing-li, ZHANG Zi-qi, LU Ling-quan

Department of Radiology, Nanji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06, China

目的 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术后床边DR影像的质控方法。方法 对85例PICC术后患者的床边DR影像进行综合分析和质量评价,确定影响影像质量的因素。结果 优质影像54例,非优质影像31例。对31例非优质影像进行重点分析,发现影响影像质量的原因主要为:① 患者不配合;② 体外异物;③ 床边X线机的工作性能不稳定;④ 摄片技术参数设定不当;⑤ 影像后处理技术运用不当。结论 床边DR检查须规范化以获得优良的PICC导管影像。

PICC;床边DR;影像质量;技术参数;影像后处理技术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quality control methods of bedside DR images of patients underwent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 Methods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quality evaluation of bedside DR images of 85 patients underwent PICC were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infuencing factors of image quality. Results There were 54 cases with high quality and 31 cases with poor quality among all the bedside DR images. Based on the selective analysis of 31 cases with poor quality,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image quality were divided into 5 types including the imparity of patients, foreign matters in vitro, unstable performances of bedside X-ray machines, improper settings of radiography technology parameters and improper image post-processing technologies. Conclusion The bedside DR examination should be standardized to obtain PICC catheter images with high quality.

PICC; bedside DR; image quality; technology parameters; image post-processing technology

TH774

B

10.3969/j.issn.1674-1633.2014.06.041

1674-1633(2014)06-0115-03

2013-07-11

2013-11-22

作者邮箱:gao1974@yeah.net

猜你喜欢
线机摄片床边
肘内侧小切口C形臂X线机透视下治疗老年人肱骨髁上骨折的可行性
叮咛
保乳手术切缘评估及术中乳腺X线摄片的临床应用
基于单片机的自动缠线装置系统设计
不同体位X线摄片与CT在桡骨头细微骨折中的诊断分析
假如我有一个梦
X线摄影中心线对准被照体部位中心在提高DR摄影质量中的作用观察
床边急诊腹膜透析治疗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护理体会
桡骨头细微骨折行不同体位X线摄片与CT的诊断价值比较
浅析医用X 线机的故障及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