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
摘要:针对湖北省社会经济的核心问题——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简称“三化”)的发展关系,建立了包含19个评价指标的评价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与相关分析法对湖北省80个县域单元的“三化”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湖北省80个县域的整体“三化”发展程度较低,空间结构发展不平衡,“三化”协调发展水平较低。
关键词:“三化”;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湖北省县域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04-0956-04
Developing New Industrialization,New Urban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County Land of Hubei Province
LIU Chuna,b
(a.Department of Management;b.Business Service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Wuhan Yangtze Business University,Wuhan 430065,China)
Abstract: Based on problems of the social economy in Hubei province included developing new industrialization, new urbanization,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the system of 19 evaluation indexes was established using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levels of three modernizations of 80 counties in Hubei province was evaluat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egree of three modernizations of 80 counties in Hubei province was low, unbalanced.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level was low as well.
Key words: new industrialization, new urban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correlation analysis; county land of Hubei province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报告提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加快实现转型升级、赶先进位两大任务的重点。2010年11月,湖北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湖北省委九届九次全会都把推进新型城镇化作为实现湖北省“十二五”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紧紧抓住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大战略机遇,坚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推进,大力实施“两圈一带”发展战略,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文明和谐、城镇布局科学、城乡互促共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湖北省要成为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应坚持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进湖北省县域“三化”进程,是实现湖北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鉴于此,湖北省县域发展需要重新定位,成为“三化”的引导,实现“三化”在县域层面上的协同发展,以此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区域发展协调化。
1 国内“三化”研究的现状
胡际权[1]认为新型城镇化体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姜永生等[2]从城乡一体化的角度,指出新型城镇化在资源配置与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方面的作用。倪鹏飞[3]认为新型城镇化模式是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内容,以信息化、农业产业化和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内涵增长”为发展方式。曾志伟等[4]构建了新型城镇化新型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对长株潭城市群进行了实证研究。冉启秀等[5]以重庆市为例,探讨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关系。徐君[6]建立了“三化”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原经济区18个主要城市的“三化”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刘静玉等[7]以GIS手段研究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的空间格局演变。张占斌[8]则指出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意义和改革中遇到的困境。
目前,国内从县域视角研究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之间的协调发展不多见,仅有赵润田[9]提出发展城镇特色产业、加大城镇化改革开放步伐,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程必定[10]指出建设新市镇是县域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均为宏观视角。本研究以湖北省80个县域为研究对象,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建立“三化”发展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与相关分析法研究湖北省县域“三化”发展水平及其之间的协调程度。
2 湖北省县域“三化”发展水平指标体系
湖北省县域“三化”发展水平指标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遵循指标选取的科学性、代表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和动态性原则,构建了湖北省县域“三化”协调发展水平指标体系,能有效地反映湖北省县域“三化”发展水平。该体系包括3个层次、19个评价指标,如表1所示。该评价指标体系共包含3方面的指标,即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指标、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指标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指标。
3 主成分分析模型及数据来源
主成分分析模型是对多维空间实行降维处理,在系统变异信息损失最小的情况下得到线性无关的几个主成分,利用主成分得分对系统中各样本单位进行综合发展水平的评价,这样就排除了各指标间由于量纲不同和信息重叠所造成的影响,不用人为规定权系数,排除主观因素的干扰,使得计算结果更加科学、真实可靠。
3.1 主成分分析模型
主成分分析模型步骤如下:①用Z-Score法将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②计算标准化矩阵中每两个指标间的相关系数,得到相关系数矩阵;③计算特征值和特征向量;④计算主成分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确定主成分个数(本研究的主成分累计贡献率都达到85%以上,可以代表原有的数据量);⑤计算“三化”的综合发展水平值。
3.2 数据来源
本研究的所有数据均直接或间接来源于《湖北省统计年鉴2012》。研究中部分县域的某些指标数据缺失的情况,采用官方网站与社会经济统计公报的相应数据来替代,在模型分析中适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
4 湖北省县域“三化”发展水平分析
对湖北省80个县域2011年“三化”指标统计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法的统计分析,结果见表2。
4.1 新型城镇化水平
根据湖北省80个县域的新型城镇化水平,可大致将其分为4个等级:第一等级涵盖曾都区、鄂城区、黄州区、孝南区、仙桃市等12个县域,平均新型城镇化水平值达0.818,城镇化程度高,从分布来看主要是县级市和城市辖区,城镇化受到中心城市的辐射,曾都区的城镇化率达到64.38%,第三产业比重达到43.8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 960元;第二等级包括兴山县、恩施市、黄陂区、天门市、新洲区等17个县域,平均新型城镇化水平值达0.225,兴山县属于资源型城镇化发展的典范,依托当地的磷化工业与旅游资源,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 657元;第三等级包括松滋市、京山县、武穴市、石首市、蕲春县等45个县域,平均新型城镇化水平值达-0.219,城镇化水平及经济状况差;第四等级包括郧县、华容区、英山县等6个县域,平均新型城镇化水平值为-0.630,地处鄂西边远地区和大别山区,经济欠发达,城镇化水平低。
4.2 新型工业化水平
根据湖北省80个县域的新型工业化水平,基本上可将其分为4个等级:第一等级包括华容区、宜都市、江夏区、汉南区等12个县域,平均新型工业化水平值达0.764,华容区依托临港优势,大力发展鄂钢工业港、光大船业、三和管桩、华祥水泥、鸿泰钢铁、富晶电子等一批重大亿元项目,工业产值比重达74.4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43.71%,人均GDP达62 173元,万元工业增加值化学需氧量0.23 kg,环境效益较好;第二等级包括兴山县、枝江市、松滋市、东宝区、阳新县等24个县域,平均新型工业化水平值达0.246,兴山县依托优势资源,实现新型工业化,以新型工业化促新型城镇化发展;第三等级包括麻城市、武穴市、荆州区、咸安区等34个县域,平均新型工业化水平值达-0.271,麻城市重点建设汽车配件、冶金机械、花岗石材、电力能源等实力型集群,工业产值比重达38.19%,人均GDP为18 215元,但万元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硫排放量达7.84 kg,空气污染水平较高;第四等级包括团风县、孝昌县、大悟县、宣恩县等10个县域,平均新型工业化水平值达-0.585,新型工业化水各项指标均较低。
4.3 农业现代化水平
根据湖北省80个县域的农业现代化水平,基本上可将其分为4个等级:第一等级包括沙洋县、襄州区、监利县、黄陂区等13个县域,平均农业现代化水平值达0.741,沙洋县第一产业比重为29.13%,粮食单产达到9 980 kg/hm2,粮食生产能力较高,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 048.0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6 077.0元,农村用电量23 448万kW·h,农民生活水平较高;第二等级包括大冶市、京山县、江夏区、江陵县等24个县域,平均农业现代化水平值达0.192,大冶市第一产业比重为9.72%,人均耕地面积406.67 m2,粮食单产达到7 405 kg/hm,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却达到8 078.0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6 041.3元,该等级人均耕地面积较少,农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较低,农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获取较多的收益;第三等级包括潜江市、石首市、崇阳县、安陆市等35个县域,平均农业现代化水平值达-0.263,农业现代化水平处于较低水平,农业在GDP中的比重较低,农民收入水平也处于较低水平;第四等级包括房县、秭归县、团风县、恩施市等8个县域,平均农业现代化水平值达-0.631,农业现代化水平较差,农业收入与生活水平较低。
5 湖北省县域“三化”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是研究两个变量之间为线性相关时,它们的相关程度与相关方向,也就是研究两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否密切,是正相关还是负相关。本研究采用Pearson积矩相关系数法研究分析两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和方向。运用SPSS 20.0软件分析表2中湖北省县域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3组变量,计算出各组变量间的相关系数(表3)。通过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新型工业化水平与新型城镇化水平、农业现代化水平的相关系数均为正值,分别为0.346和0.384,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着弱的正相关。双侧显著性检验出的显著水平即Sig值为0.000,达到0.01的显著水平。说明随着新型城镇化水平、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新型工业化水平呈现弱的增加,反之亦然。
2)新型城镇化水平与农业现代化水平的相关系数为0.112,表明这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着极弱的正相关。Sig值为0.000,达到了0.01的显著水平。说明随着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发展提升不显著。
6 结论与建议
1)湖北省80个县域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比较低,且呈现不平衡发展结构。主要表现在新型工业化水平较高地区主要是依托当地矿产资源、水资源和农副产品资源的优势;新型城镇化发展程度较好的县域主要分布于武汉城市圈内,武汉城市圈城市化程度高,经济发达;农业现代化程度高的县域存在于农业基础较好的江汉平原地区,鄂西山地与大别山区“三化”水平整体不高。
2)从“三化”相关程度来看,新型工业化水平与新型城镇化水平、农业现代化水平协调发展水平较低,新型城镇化水平与农业现代化水平协调发展程度基本不相关。
3)各县域应根据自己的“三化”发展特点,提升自身的“三化”发展水平。基本思路是走绿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突出城镇带动,走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突破“三农”困境,走高效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三化”应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统筹联动。
参考文献:
[1] 胡际权.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D].重庆:西南农业大学,2005.
[2] 姜永生,范建双,宋 竹.中国新型城市化道路的基本思路[J].改革与战略,2008(4):32-34.
[3] 倪鹏飞.新型城镇化的基本模式、具体路径与推进对策[J].江海学刊,2013(1):88-95.
[4] 曾志伟,汤放华,易 纯,等.新型城镇化新型度评价研究——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2,19(3):125-128.
[5] 冉启秀,周 兵.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基于重庆市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实证[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8,18(2):39-45.
[6] 徐 君.中原经济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评价[J].技术经济,2012.31(3):72-75.
[7] 刘静玉,刘玉振,邵宁宁,等.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的空间格局演变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31(5):143-147.
[8] 张占斌.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意义和改革难题[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3(1):50-56.
[9] 赵润田.欠发达地区城镇化与县域经济发展[J].理论学刊,2012(11):48-51.
[10] 程必定.新市镇:中国县域新型城镇化的空间实现载体[J].发展研究,2011(6):24-28.
6 结论与建议
1)湖北省80个县域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比较低,且呈现不平衡发展结构。主要表现在新型工业化水平较高地区主要是依托当地矿产资源、水资源和农副产品资源的优势;新型城镇化发展程度较好的县域主要分布于武汉城市圈内,武汉城市圈城市化程度高,经济发达;农业现代化程度高的县域存在于农业基础较好的江汉平原地区,鄂西山地与大别山区“三化”水平整体不高。
2)从“三化”相关程度来看,新型工业化水平与新型城镇化水平、农业现代化水平协调发展水平较低,新型城镇化水平与农业现代化水平协调发展程度基本不相关。
3)各县域应根据自己的“三化”发展特点,提升自身的“三化”发展水平。基本思路是走绿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突出城镇带动,走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突破“三农”困境,走高效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三化”应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统筹联动。
参考文献:
[1] 胡际权.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D].重庆:西南农业大学,2005.
[2] 姜永生,范建双,宋 竹.中国新型城市化道路的基本思路[J].改革与战略,2008(4):32-34.
[3] 倪鹏飞.新型城镇化的基本模式、具体路径与推进对策[J].江海学刊,2013(1):88-95.
[4] 曾志伟,汤放华,易 纯,等.新型城镇化新型度评价研究——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2,19(3):125-128.
[5] 冉启秀,周 兵.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基于重庆市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实证[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8,18(2):39-45.
[6] 徐 君.中原经济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评价[J].技术经济,2012.31(3):72-75.
[7] 刘静玉,刘玉振,邵宁宁,等.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的空间格局演变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31(5):143-147.
[8] 张占斌.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意义和改革难题[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3(1):50-56.
[9] 赵润田.欠发达地区城镇化与县域经济发展[J].理论学刊,2012(11):48-51.
[10] 程必定.新市镇:中国县域新型城镇化的空间实现载体[J].发展研究,2011(6):24-28.
6 结论与建议
1)湖北省80个县域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比较低,且呈现不平衡发展结构。主要表现在新型工业化水平较高地区主要是依托当地矿产资源、水资源和农副产品资源的优势;新型城镇化发展程度较好的县域主要分布于武汉城市圈内,武汉城市圈城市化程度高,经济发达;农业现代化程度高的县域存在于农业基础较好的江汉平原地区,鄂西山地与大别山区“三化”水平整体不高。
2)从“三化”相关程度来看,新型工业化水平与新型城镇化水平、农业现代化水平协调发展水平较低,新型城镇化水平与农业现代化水平协调发展程度基本不相关。
3)各县域应根据自己的“三化”发展特点,提升自身的“三化”发展水平。基本思路是走绿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突出城镇带动,走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突破“三农”困境,走高效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三化”应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统筹联动。
参考文献:
[1] 胡际权.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D].重庆:西南农业大学,2005.
[2] 姜永生,范建双,宋 竹.中国新型城市化道路的基本思路[J].改革与战略,2008(4):32-34.
[3] 倪鹏飞.新型城镇化的基本模式、具体路径与推进对策[J].江海学刊,2013(1):88-95.
[4] 曾志伟,汤放华,易 纯,等.新型城镇化新型度评价研究——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2,19(3):125-128.
[5] 冉启秀,周 兵.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基于重庆市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实证[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8,18(2):39-45.
[6] 徐 君.中原经济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评价[J].技术经济,2012.31(3):72-75.
[7] 刘静玉,刘玉振,邵宁宁,等.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的空间格局演变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31(5):143-147.
[8] 张占斌.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意义和改革难题[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3(1):50-56.
[9] 赵润田.欠发达地区城镇化与县域经济发展[J].理论学刊,2012(11):48-51.
[10] 程必定.新市镇:中国县域新型城镇化的空间实现载体[J].发展研究,2011(6):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