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小童
作文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对学生来说,作文又是一项综合性最强、难度最大的作业。学生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爱写、乐写的习惯,学会写作,写好作文是语文知识学以致用的主要体现。但学生在写作中,往往出现主题缺位现象,真切体验、感悟以及真实情感的失落相当严重。因此,学生怕写作文也就成了一种普遍的现象,同时也困扰着老师。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作文欲望,锻炼学生作文的勇气,将学生这种害怕作文、讨厌作文的心理转变为喜欢作文、快乐作文呢?这很值得我们去探讨。
一、激发兴趣,培养乐写心理
“又写作文,真烦人!”“我最不喜欢写作文了!”这是教师常从学生那里听到的抱怨,这a是学生讨厌作文的直接体现,说明他们对作文不感兴趣。赞科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这说明写作特别强调情感态度方面的因素,应该把重点放在培养写作的兴趣和自信上,让孩子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第二学段是“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信心”,到了第三学段,才过渡到具有初步写作意识,“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呢?
1.适当降低习作要求
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应当从低年级开始。重要的是让小学生知道,写作就是把自己特别想说的话写下来。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使这种浓浓的兴趣得以长久的保持。从小学生学会写字那天起,就鼓励他们写话,不会写的字可以问别人,可以用拼音,甚至可以用图画代替。
2.指导学生观察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就是说,当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情绪的储备达到了比较丰富的程度,就会产生写作的冲动。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我们首先要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指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3.鼓励学生写想象作文
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情感在想象中如同炼钢炉中的燃料和炉火,没有它,就不会有高温,就炼不出优质的合金。二是有丰富的记忆表象储藏。这记忆的表象是想象的原料,正如贵重的合金需要各种贵金属作为原料一样。
如:在指导《假如我会……》的想象作文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需求愿望等,将题目空白补充完整,然后引导学生分四人组交流讨论。
有学生写:假如我跟孙悟空一样,我会七十二变,我要变许许多多的希望小学,让那些失学的儿童都能够和我们一样高高兴兴地上学。
还有的学生写道:假如我有神笔马良的那支笔,我会画好多好多能走动的垃圾桶,方便大家,美化环境。
……
这里发挥了合理的想象,教师就要倍加珍惜和赞赏。
有学生说:假如我会变钱,我就不用刻苦学习了,天天睡觉、逛街、玩游戏。
这种想象教师就要加以引导,使想象既有鲜明的个性,又要合乎情理,有正确的价值导向。
二、创设情境,融入想写氛围
录像、投影、录音等电教媒体为再现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教师巧妙运用录像镜头定格、满放画面、循环播放等形式,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镜头定格,能够突出重点和细节部分,使学生能够细致观察;满放画面,使生活中转瞬即逝的现象或过程清晰地再现在学生面前;循环播放,能为学生提供多次观察的机会。
在我们村小有很多时候是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的,但并不是就没有办法创设情境了。
我在教学《做一次盲人的感受》作文时,就让学生自己亲身体验了盲人的不便与艰难。教具很简单——对一张图片简单介绍的一段话。下面是我上课的一个小小的片段:
师:今天我们来体验一下盲人是怎样画画的,你们想不想试试看啊?
生:好啊!(情绪高涨)
师:下面请大家像刚才一样,准备好一张白纸,一支笔。但这次要用自己的红领巾把眼睛蒙上,再画刚才的那幅画。
生:好啊!
生:这有什么难的啊?
生:不就是蒙上眼睛嘛,小意思!
生:我要好好体验一下。
……
师:老师相信你们一定是最棒的!加油!
学生们开始动手画画了:有的不小心碰掉了文具盒,有的刚系上红领巾就找不到笔了,有的则干脆在那发呆,不知该如何下手……这次的五分钟似乎过得更快了。很多学生还没有完成,完成的学生也是画得乱七八糟的。花盆没了底,花儿开在花盆下面,叶子也长花上面去了……学生们睁开眼睛后个个笑得前仰后合。但当我再次提到感受的时候,有的学生却流泪了。因为他们感受到了盲人的艰难,体会到了自己的便利。就这样,这次感受作文,每个学生都写得很不错。
三、博览群书,积累丰富素材
孩子们的知识海洋还不够丰盈,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引导他们博览群书,让他们走进快乐的殿堂。除了现实生活中的极少部分能为学生亲身经历外,对生活的认识还得靠学生进行大量的、广泛的阅读。同时,通过这些阅读还能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加深对生活的认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等都说明博览群书的重要性。朱熹曾写过一首《观书有感》的七绝:“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将书比作“半亩方塘”,把书中的知识营养比作“天光云影”,指出优秀的读物由于有源头活水,因而清澈可爱,使人得益。对于习作来说,读书当然不是写作之“源”,但我们通过阅读许多优秀作品,能获得思想上的启迪和写作技巧上的借鉴。
习作过程始终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许多变量难以观察,难以把握。这就要求教师深入理解学生写作的个性特点,了解他们在写作方面得优点和不足之处,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去作文,去快乐地作文,并爱上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