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有田烧

2014-05-04 09:27金韵
检察风云 2014年21期
关键词:伊万青花瓷青花

文·图/金韵

什么是有田烧

文·图/金韵

在日本,釉下彩料使用氧化铁的叫做“铁砂”;使用氧化铜的叫做“辰砂”;使用氧化钴的叫做“染付”。中国、朝鲜、日本烧造的青花瓷器所用钴料几乎一样,只是钴料中金属元素的成分不同,所以发色略有区别。

有田烧,位于日本九州西北部的佐贺县(古称“肥前国”),是以西松浦郡有田町为中心的诸窑的总称,也称有田系。因所烧瓷器经由伊万里港销往日本各地,由荷兰东印度公司通过伊万里港输出到欧洲,故人们习惯上把由伊万里港输出的瓷器称为伊万里烧或伊万里瓷器。染付是日本人对青花瓷器的称呼。

“有田烧染付”是有田烧瓷器的一种,烧制历史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1616至1644年为创烧时期,也称初期伊万里时期;1644至1867年为发展时期,也称古伊万里时期。

伊万里时期

伊万里初期的有田烧染付,主要是为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以生产日常生活用瓷为主,主要有碗、钵、瓶(德利)、盘(皿)、水指等。器物造型比较注重实用性能,因烧制技术水平的限制,致使产品的器形经常有自然变形,以后才逐渐成熟到基本稳定。器物多以辘轳成形,故平面呈圆形的器物占绝对多数。瓷胎色泽白中透青。釉面白中泛青或偏黄,不很均匀,多数有细小开片。由于钴料成分难以把握及烧成技术的不够完善,钴料呈色的深浅往往不易控制,色泽一般都比较浅淡,色质浑浊不鲜亮,没有层次感,色调偏灰蓝且发色较暗。烧制技术由朝鲜方式逐步转向中国方式转化,即由模仿朝鲜李朝瓷器的烧制转向为模仿中国明代天启朝景德镇瓷器的烧制,烧成技术从不稳定到逐渐成熟。

纹样题材选择比较简单,用笔较拙笨而显得粗放。由模仿朝鲜李朝青花瓷器的格调,如简练的松、竹、梅、菊、柳、葡萄、卷草和山水纹等,表现出自由奔放且清新的风格;逐步转向模仿中国明末(主要是天启朝)青花瓷器的样式,如景德镇瓷器常用的山水、人物、动物、花鸟、几何纹等,大胆的构图和强烈笔触形成了雄浑的作风。纹样变为简洁疏朗或通体装饰两种倾向的样式,再逐渐向日本风格转化,完成了日本独自的优美样式。

常用的装饰技法主要有两种:一是以双线或单线勾勒后平涂渲染的方法,具有明中后期的特点;笔法虽稚拙,意图却鲜明。构图虽满,比例得当。一是吹墨法装饰,即是将剪好的纹样贴在瓷器素胎上预先构图布局好的位置,取细管把钴料吹洒到所贴纹样上及周围,揭下纸样后再勾勒出图案轮廓及细部。这种装饰经烧成后,纹样突出,具有朦胧的神秘感,特色鲜明。纹样有兔子、鹤、石榴、梅等。此法始用于中国明代的景德镇窑。纹样装饰总体上是“笔势弱,欠风雅”。

染付花卉纹德利

7世纪早期

静冈·MOA美术馆藏

染付捻割草花毘沙门龟甲文瓢形瓶

17世纪中叶

九州陶磁文化馆藏

染付莲图水指

17世纪早期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古染付]

即古青花,特指在日本江户初期进口到日本的、明代天启年间景德镇民窑烧制的、纹饰洒脱豪放的青花瓷器,深得日本人的青睐。器型大多是碗、盘、瓶、罐、钵等器物,均为民间粗杂器,画面多以山水、花鸟、人物为主,绘画题材不受摹本的局限,只取其构图或意境,形成了挥洒自如、写意概括的独特风貌。这些古青花瓷器,在口沿或底部边缘处往往留有因脱釉而显示出像被虫蛀、咬过的痕迹,日本学者称之为『虫蚀痕』。当时的日本茶人很欣赏这种风格,常以木模来景德镇定烧。

付山水图大钵

7世纪早期

大和文华馆藏染

染付吹墨月兔图皿

17世纪早期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染付吹墨椿文大皿

18世纪

青花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平野耕辅氏寄赠

古伊万里时期

古伊万里时期,正保元年(1644)柿右卫门创烧的彩绘瓷器成功,迅速在有田地区传播,所制“锦手”轰动日本,有田町附近诸窑的烧制技术水平快速提高,包括有田烧染付烧制技术水平的提高,奠定了近代日本瓷器繁盛的基础。

荷兰东印度公司于庆安三年(1650)开始收购日本瓷器,首次才145件;万治二年(1659),订购了5.67万件。因中国明清朝代更替而导致外销瓷的萧条以及荷兰瓷器订单大量出现的重压之下,有田烧染付乘机替代中国瓷器外销到欧洲,同时也促进了有田烧染付,从烧制技术到装饰纹样再到产品格调等各方面的迅速提高,而且也使得出口港伊万里扬名世界,日本瓷器出口也走上了正轨的道路。延宝元年(1673)至天和二年(1683)前后,是荷兰东印度公司订购日本瓷器的繁盛时期;而宝历七年(1757)是荷兰东印度公司收购日本瓷器的最后一年。

古伊万里时期的有田烧染付,因外销量的逐年增长,烧制技术水平的日益成熟,瓷器质量也在不断提高。造型优美,多为欧洲样式;胎质细腻坚硬,瓷化程度高;釉质有滋润感,釉色白中微闪青,釉面匀净光洁;青花发色沉稳,似受康熙青花的影响,由深到浅渐变丰富,浓淡相宜偏蓝紫,与留出的空白成对比,更显瓷质之美。

构图讲究比例协调,绘画工细精益求精。纹样题材以山水、花鸟、人物、动物、植物及鱼纹等为主。借鉴中国明末景德镇窑青花瓷器题材的同时,融入了日本和式风格的创意,这就是古伊万里瓷器独有的艺术魅力,也形成了具有日本民族自身特色的艺术形式。

[青花瓷]

简称『青花』,最早出现在中国,『青花瓷器』一词首见于明代马欢著《瀛涯胜览》,是指以含氧化钴的矿物原料在瓷胎上进行彩绘,然后罩以透明釉,在1300摄氏度左右的高温还原焰气氛下烧成,氧化钴料在烧成瓷器的透明釉下呈现蓝色或相近颜色的花纹,是釉下彩绘瓷器的一种。

青花牡丹凤凰纹大盘

6~17世纪

中国景德镇窑,东京国立博物藏

染付寒江独钓图皿

17世纪早期

九州陶磁文化馆藏

染付草花图轮花大皿

17世纪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最具代表性的外销有田烧染付,也即习惯上所称的伊万里青花瓷器,是日本人所模仿的、被称为“芙蓉手”的青花瓷器。其蓝本即中国明代万历时期景德镇窑和福建漳州窑烧制的一种青花大盘,主要由东印度公司输出到欧洲、南洋的外销瓷,江户时代也大量输往日本。不久被日本九州有田烧仿制,并作为伊万里瓷器的一种而远销到欧洲。

“芙蓉手”是一种极富装饰性的青花瓷器,多为大型菱花口盘类,极少碗类。既作食具,更作室内装饰。装饰采用分格开光内绘图案的构图,即将盘的边沿划分成八至十二个区域,放射状地排列开光的形式,或梯形、圆形、扇形、花形、多数为莲瓣形,开光内填绘花果纹、八宝纹、花鸟纹等吉祥寓意的纹样,间以锦地纹纹相隔。盘心则在圆形开光内满饰水禽鱼藻纹、花草花蓝纹、瑞兽纹或静物风景等图案。外底还常有“大明成化”、“大明嘉靖”的年款和“富贵长春”等的吉祥手书款。有的盘心还有英文“VOC”组成的图案,这是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订样瓷的标记。纹饰布局严谨,描绘笔触精细。这种扇形或花瓣形的开光式构图宛如盛开的芙蓉花,故日本学者将这种形式的青花盘称之为“芙蓉手”,欧洲则称为“克拉拉瓷”。

古伊万里时期的“芙蓉手”是模仿中国明代万历时期景德镇窑的外销瓷而制作的,因此其题材风格、绘画水平、青花呈色等与中国景德镇所烧制的同类产品也不相上下,故而能替代中国外销瓷销售往欧洲,而且远销到欧洲后连欧洲人也难以分辨。也为近代日本瓷器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8世纪,有田烧青花(染付)仍有少量的出口到欧洲。1710年德国人研制出瓷器后,中国青花瓷器和有田烧青花(染付)依然是其模仿的最好蓝本。18世纪末,欧洲大规模制造瓷器后,有田烧青花(染付)的出口才逐渐减少。同时因日本国内的需求量大增,有田烧青花(染付)从此进入了寻常百姓之家。

编辑:沈海晨 mapwowo@163.com

猜你喜欢
伊万青花瓷青花
瓷上赏青花
青花赋
青花
焕活青花瓷国风之美
书评:《独一无二的伊万》
青花
纯净的青花瓷
伊万卡的新角色:“第一女儿”还是另一个“第一夫人”
青花瓷
空中青花瓷